• 我的订阅
  • 人文

“这位手持船篙的船工就是我的外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4 07: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一批烈属到厦门烈士陵园缅怀先辈,英雄后人欧阳龙兴这几天守在陵园宣讲

“这位手持船篙的船工就是我的外婆”

“这位手持船篙的船工就是我的外婆”

文/图 本报记者 罗子泓

近日,不少烈属来到厦门烈士陵园祭扫英烈、寄托哀思。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主任张扬介绍,连日来,厦门烈士陵园处于祭扫高峰期,日均入园人流量超过1万人次。清明期间,陵园将提供无偿代祭扫服务,并为烈属和各大团体组织免费提供花圈、挽联。

他化身宣讲员 讲述外婆的英勇事迹

最近几天,年近七旬的欧阳龙兴一直守在烈士陵园。每当社会各界人士前来陵园祭扫时,他便化身宣讲员,为大家讲述他的外婆——烈士张水锦的故事。

“烈士陵园里,‘永志铭心’解放厦门群雕中手持船篙的女船工雕像原型就是我的外婆张水锦。”欧阳龙兴指着雕塑说。据介绍,张水锦一家原本生活在漳州石美村,1949年,得知解放厦门渡海作战船工和船只不足,她立即带着丈夫和3个儿子支援前线。

1949年10月15日,渡海船只从嵩屿、集美、浮宫三个集结点出发。张水锦的船头高挂“渡海第一船”的旗帜冲在最前。正是在这场战斗中,张水锦和丈夫、3个儿子全部牺牲,将生命奉献给了解放事业。

“外婆去世时,我的母亲只有16岁。她始终记得在码头送别的场景。”欧阳龙兴说,在母亲的记忆里,外婆解下身上的银腰链,嘱咐母亲照顾好自己,等她从战斗中归来,便用这条链子为母亲说媒。遗憾的是,母亲终究没有等到外婆回家,而那条银腰链也成了外婆的遗物,成了联系母女亲情的唯一物件。

“这样的红色基因根植在我们的血脉中。”欧阳龙兴说,他希望通过讲述烈士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勇敢前行。

她按照家乡习俗 祭拜未谋面的烈士爷爷

昨日清晨6时许,杨晓雪从海沧家中出发,前往厦门烈士陵园祭拜爷爷杨阿芝。“我要按照家乡的习俗来祭拜爷爷。”杨晓雪说。

据杨晓雪的长辈介绍,杨阿芝出生于1933年,他是从广东来到福建诏安的“上门女婿”,原本姓陈,后来改姓杨。“爷爷牺牲时年仅21岁,当时我的爸爸只有3岁。”杨晓雪说。

杨晓雪不经常听到长辈说起爷爷的故事,只有父亲对她说:“你爷爷在部队里担任炊事员,人缘很好,看到其他战士吃饱饭后,他才会顾及自己。”1954年的一天,杨阿芝在福建海防前线穿过战壕时,不幸被炮弹击中,英勇牺牲。

杨晓雪告诉记者,每年清明前后,她都会到厦门烈士陵园祭拜爷爷,“如今,我的父亲也去世了。但我牢记他的遗嘱,每年都来看看爷爷,要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慎终追远寄哀思 文明祭扫展新风
...。“这次我们祖孙三代相约前来,是为了祭拜我的外公和外婆。”坐在一旁台阶上的高老伯告诉记者,此次前来祭扫的有他的舅舅,还有自己的弟兄,以及他们的子女,每年一家人都会从厦门、漳州
2024-04-14 08:35:00
【网络中国节·清明】文明祭扫一束鲜花寄思情 清明节市民到陵墓园悼念亲人
...十余年一样,叶老伯一早就从鼓浪屿赶来薛岭山陵园,为外婆、父母扫墓。叶老伯说,他的母亲生前是医生,一生治病救人,自己读小学时就帮母亲买药背回家,勤勉敬业的家风深深影响着他。在中
2024-04-05 08:38:00
...服务层出不穷。针对此类问题,湖北美宜家律师事务所范晓雪律师表示,漫天要价往往使消费者维权较难,这主要是因为该项服务是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属于纯市场行为,但只要双方是真实、自愿
2025-03-23 18:55:00
福建厦门开展祭扫活动
4月2日,在福建厦门烈士陵园,厦门市各界干部群众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展祭奠活动,缅怀先烈。清明节前夕,人们前往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向英烈敬献鲜花,寄托哀思4月2日,在位于山东省
2024-04-04 00:15:00
清明节,厦门10万人次现场祭扫
...的服务。其中,祭扫人数排前列的祭扫点分别为:薛岭山陵园2.3万人次,安乐园1.75万人次,文圃山陵园和海沧区殡仪服务站各1.55万人次。文明祭扫 4万多支菊花免费送为倡导文明
2025-04-05 14:33:00
...清明祭扫集中开放时间。刚刚过去的周末两天,全市各墓陵园、各区殡仪服务站骨灰楼、各镇(街)村(居)骨灰楼(堂)共有13万人次现场祭扫。3月29日周六,全市现场祭扫人数有5985
2025-03-31 13:14:00
...共25.1万人次,车辆2.5万辆次。其中,祭扫人数最多的墓陵园为:薛岭山陵园5.17万人次,安乐园4.35万人次。清明期间,厦门各墓陵园都准备了新鲜的菊花,免费提供给祭扫群众
2025-04-07 18:40:00
形式虽简 怀思不减
...、系丝带、书信留言……形式虽简 怀思不减我市各个墓陵园迎来清明祭扫“小高峰”文/本报记者 罗子泓图/本报记者 张江毅昨日,我市各个墓陵园迎来清明节前祭扫“小高峰”。不少市民利
2024-03-31 07:20:00
泛黄纸上激荡百年风云 市图书馆首度公开孙中山、林则徐等名人手札
...;趋公两月,建树毫无;循省五中,悚惶倍切。现值军厂船工动修之始,购料求材,甚形支绌。前任积疲已久,此时整饬为难。”可知上任后的周凯,曾为暂无工作成绩而焦急;在军厂船工动修时,
2025-06-23 09: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今天19时,“河北五超”揭幕战正式开始,在文化市集上,赵子龙震撼登场,为“河北五超”加油。
2025-08-10 19:39:00
湖湘与皖江对话,共商长江大文旅
大皖新闻讯 8月9日下午,一场题为《嘉道湖湘近世派崛起与江南地区》的学术座谈会,在湖南金鹰影视城举办。此次活动,湖湘与皖江对话
2025-08-10 11:52:00
杭州日报讯 8月7日,“雅谊铁笔·楚天舒——中流印社社员作品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幕。展览由西泠印社、湖北省文联指导,中流印社主办
2025-08-10 07:09:00
杭州日报讯 八十年岁月长河奔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凝重历史坐标下,“风韵钱塘——钱塘四友书画展”于8月8日在钱塘书画研究社展厅启幕
2025-08-10 07:09:00
8月9日,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作为指导单位,浙江美术馆主办的“百年定庵——纪念沈定庵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4
2025-08-09 08:08:00
“鹏举,我赵玖来晚了!”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网文《绍宋》的粉丝来到杭州祭拜岳飞墓,告慰这位蒙冤而死的名将。说到杭州人对历史的遗憾
2025-08-09 08:09:00
这部被称为“历史文天花板”的小说,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在岳王庙,作者榴弹怕水接受了都市快报采访。问:从《覆汉》到《绍宋》再到正在连载的《黜龙》
2025-08-09 08:09:00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8月9日9:30,长春市图书馆“城市热读”公益讲座
2025-08-09 10:02:00
图集|2025“泉城行”训练营学子们漫游“天下第一泉”
8月8日傍晚,“泉城行”训练营的学子们漫游趵突泉,在“天下第一泉”的波光亭影间,邂逅济南最灵动的美。
2025-08-09 11:14:00
请查收福建博物院文物版消气操,看着看着你就笑啦,跟“老祖宗”一起与烦恼拜拜吧~
2025-08-09 11:15:00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丨倾听那年热血忠言 扫码阅读手机版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 梁启超:家国铸魂 家风传世在天津,很容易就可以去先贤家里“串个门”。漫步在河北区民族路上,两栋白色小楼外观虽不惊艳
2025-08-10 01:26:00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