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世民带六个骑兵骂颉利可汗时,颉利为什么不用箭雨射死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5 21: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读历史,如果光从字面上理解往往让人堕入云山雾罩,比如李世民与颉利可汗的“渭水之盟”。正如题干所问,人家颉利可汗对李世民形成碾压式优势,一顿箭雨就能将他射成刺猬,为何莫名其妙地吓跑了?

这件事发生在武德九年的八月,跟往年一样,颉利可汗又来汉地打草谷了。那一次格外凶险,突厥人三路大军二十万人马,号称百万,直接杀奔关中,抵达渭水河边。

渭水离长安仅20里,大唐帝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局!

您可能很奇怪,大唐在武德四年完成全国统一,没有内忧,刚刚结束战争五年,军队的战斗力强悍,开国功臣们大多还在世,突厥人凭什么长驱直入杀到长安来了?

首先,那时候的突厥人正值巅峰之际,他们趁隋末战乱边境失控的机会,扶植了梁师都、刘武周、宋金刚等一批傀儡,导致唐朝的数千里边境实际上处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于是这群强盗年年入寇,有时候一年数次。由于大唐的防线太长,很难首尾相顾,而突厥骑兵行动飘忽,速度奇快,因此唐军很被动。

其次,两月前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导致大唐帝国突然间“停摆”,给突厥人创造了机会,这件事就是“玄武门之变”。

很多人认为,“玄武门之变”就是李家父子兄弟的内斗,对大唐帝国来说就是挠痒痒的事。哪有那么简单?它所产生的颠覆性震荡远超想象,比如这次突厥人的入侵。

其实颉利率军入寇从五月份就开始了,他们兵分三路,分别从太原、灵州和夏州三个方向进入汉地。

按照往年惯例,李渊会让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哥仨各率军队分路进击,但这一年他却态度大变,竟然将李世民冷藏了,军权落在了李元吉的手里。

这件事直接促成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两个月后的八月初九,李渊“升职”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即位。

按理来说,两个月的时间足够李世民调兵遣将了,他干嘛吃的,居然让颉利可汗打到长安来了?

李世民长叹一声:别看人挑担不吃力,站着说话不腰疼,二嘎子我难啊!

“玄武门之变”的后果很严重,李世民虽然控制了李渊,实际掌握了皇权,但请注意,屁股落在龙椅上不代表就能一言九鼎,下面的人买不买账更重要。

李世民很牛叉,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父子就是等闲之辈?

那段时间,李世民一直在为“玄武门之变”打补丁,魏徵还作为特使四处奔走为李世民拉选票。这些都是我们在史书中看到的东西,还有一些暗藏的水面下的潜流,比如十六卫将领和地方的军头。

十六卫是中央直控的军队,他们中的将领部分被李世民策反,还有很多人是李渊、李建成的铁杆。“玄武门之变”时,十六卫分成两派,在永春门外打成了一锅粥。直到李渊低头认输,下旨将军权交给李世民,那些扈从李渊、李建成的军队才放下了武器。

为了不激起事端,李世民不敢公开清算这些将领,只能文火慢炖,能转岗就转岗,一时不能转岗的就冷处理,挂起来不用。

地方军更微妙,最典型的就是幽州的李瑗、泾州的罗艺、利州的李孝常,这三人都是李建成的铁杆,李世民不敢招惹他们。

这些工作两个月能完成吗?显然不可能,所以,那时候唐军数量虽多,但绝大多数处于被冷冻状态,不敢用,甚至还要对他们实施监控。

这就是头疼的地方,军爷们太扎嘴,不用会误事,用错了会坏事,二嘎子操碎了心。

比如泾州的罗艺,颉利可汗在这里碰到的竟然是尉迟恭,却不见罗艺的影子,不奇怪吗?

一点不奇怪,因为罗艺是火药桶,为了防止罗艺作乱,李世民让尉迟恭率领一直数千人的军队驻扎在泾阳,虎视眈眈地盯着罗艺。

可以想象,十六卫被冷冻了一半,剩下的大半被抽调到地方监视太子余党,宿卫关中的兵力非常有限。正是这些内耗,导致唐军根本无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让颉利可汗捡了个大便。

面对气势汹汹的颉利,李世民更凶悍,他竟然将颉利的特使执失思力扣押拘捕起来,然后率领六骑直奔渭河,将颉利喷了个满面桃花。

颉利可汗也很滑稽,居然主动亲和,并向李世民献马三千匹、羊万头,双方达成了“渭河之盟”。

这哪里是来打劫的?分明是进贡来了嘛,你见过这么礼貌的强盗吗?

当然不可能,我们将覆盖在这段记录的外衣扒掉,看看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一,李世民“六骑”会颉利是个误读

这段历史在很多影视剧中出现,但每一个能还原真实的状况。

史书中确实有“六骑会颉利”的记载:“亲出玄武门,驰六骑幸渭水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

但请注意,这“六骑”是什么人?史书还有另一个记载,说得明明白白:“乃与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将军周范等驰六骑出玄武门,幸渭上……”

看清楚没?这“六骑”不是六个士兵,而是朝中六位要员,也不是说只有他们六个人跟颉利可汗面对面,而是说他们六人是首领。很显然,他们身后有军队,应该不会少于万人。

其实,那天跟随李世民与颉利在桥头会盟的只有一个人,此人叫安元寿,是李世民的贴身侍卫官,也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

但请注意,那次见面绝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剑拔弩张,而是一次“友好的握手”。其二,李世民不可能是第一个跟颉利会面的人

“渭河之盟”在影视剧中通常如此描述:李世民单枪匹马走上渭桥,与颉利可汗分立桥的两端对话,李世民一顿输出,颉利冷汗直流,于是双方达成协议。

胡扯!颉利可汗是稻草人啊?他身后的十万大军是泥捏的吗?如果李世民不顾安危跟颉利见面,那不是勇敢,而是愣头青。

事实上,早在李世民与颉利可汗会面之前,双方已经达成了协议,二人的见面仅仅是履行“签字画押”程序。

这个流程就像是两个单位合作,双方的代表经过若干次谈判,形成了共识,最后一道程序就是由最高领导人出席签字盖章,予以确认。

两国交兵,怎么可能让皇帝面对敌人亲自谈判?不说危险,谈崩了怎么办?受辱怎么办?就连颉利可汗都懂得先派一个代表来长安谈一谈,我大唐连这点操作技巧都不懂,将皇帝顶到最前面了?

别问史书为何不照实写,人家也没胡乱写啊,这就是事实啊,只是故意省略了一段,你不会读嘛。这叫“曲笔”,史作者的高超笔法,至于原因你懂的。其三,“渭河之盟”是李世民的城下之盟

颉利可汗明明是来打劫的,而且已经把枪口顶在了李世民的脑门上,凭啥“大惧,遂请和”呢?史书的解释是:“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既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遂请和。”

意思是大唐的勤王兵陆续到了,颉利见唐军太牛叉,加上执失思力被拘捕了,于是怂了。

这个说法是否解释得通呢?我个人觉得这叫“拧麻花的理由”,你不能说它没一点道理,但它其实很蛮拧。

当时所谓的勤王兵只有尉迟恭的数千人,他虚张声势确实形成了一定的威胁,但请别忘了,颉利有十万人,还有十万在途。眼下的情形是长安在即,李世民就在河对岸,就唐军这点人马,颉利至于吓成那样吗?还主动向李世民进献贡品?

至于执失思力被拘捕,那更不值得恐惧,李世民不讲规矩扣了人家的使者,颉利凭啥恐惧?莫名其妙。

其实“渭河之盟”就是李世民的城下之盟,他给颉利开出了无法拒绝的条件,史书有这么一段记载:“今仆械卷铠,啖以玉帛,虏志必骄,骄则亡之端也,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这段话是李世民对大臣们的解释,意思是,胡虏在乎的是钱财,咱喂饱他们就行了嘛,他们吃饱了就容易骄傲自满,骄傲自满就必败。

明白了吧,“渭河之盟”其实是李世民用金钱(甚至包括称臣)送走了瘟神,而且代价极大,否则颉利没那么容易收口。只是史书为了宣扬李世民的正面形象,故意将这件事说得很高大上。

其四,李世民也捏住了颉利的软肋

当然,颉利也不是没有一点软肋,他的隐忧有两点,一是突利小可汗,二是李靖。

颉利此次出兵是兵分三路,东路突利小可汗,西路是埃斤没啜,颉利自领中路军。

突利小可汗与颉利可汗有矛盾,往往出工不出力。而且这小子跟大唐老是勾勾搭搭,恨得颉利牙根发痒。此时突利还在河东,谁知道他会不会突然反水?

而西路的埃斤没啜很倒霉,碰上了大唐第一战神李靖,在鸣沙被困了一个多月,饿得恨不能啃自己的脚丫子。

后来李靖故意放开一条口子,让埃斤没啜向北逃回了草原。李靖为何要这么做?很简单,分裂突厥呗。果然,埃斤没啜的逃跑在突厥军中制造了惶恐的气氛。

最可怕的是,埃斤没啜逃跑后,李靖率军直奔豳州,截断了颉利撤退的归途!

前一年,颉利在太原吃过李靖的苦头,这会儿又被李靖打了一棍子,又被拦住了退路。李靖人马虽然不多,但颉利难免心里突突呐。

那么,李世民硬刚颉利不行吗?干嘛接受“渭河之盟”?二嘎子也有苦衷啊,因为他不敢确认李靖对自己的忠心,万一他跟罗艺、李瑗、李孝常一样是太子的人怎么办?

所以,眼下最好是不发生任何意外,宁可放走颉利也不能冒险。

就是在双方的患得患失中,李世民同意出血,而颉利可汗也不敢太冒险,赶紧就坡下驴,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突厥最多有10万人马,但并不全是精锐。因为,张公瑾给李世民献策时,已经谈到突厥的“弱点”,这是唐军北伐依据。 首先,突厥内部分裂,薛延陀、回纥等离心离德,不服从管教。其次,
2024-07-08 21:23:00
大唐第一名将是谁,三千骑兵破十万突厥精骑
...年突厥又趁大唐内斗之时兵临长安城下,刚刚登基的太宗李世民送给了突厥颉利可汗大量金帛结下渭水之盟,才换取了暂时的和平,这对有着壮志雄心的李世民来说是奇耻大辱,所以他一直在等待着
2024-07-07 19:12:00
...,降伏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高昌、契丹,“天可汗”李世民有底气。10、柴绍,唐朝名将,李世民的姐夫,妻子是大名鼎鼎的平阳公主。623年,吐谷浑出兵攻打甘肃,柴绍率兵增援,遭遇
2024-07-13 21:35:00
太谷之战,李靖为何不战而退
...的攻势,李靖也无能为力。李靖,唐朝名将,军事能力在李世民之上。李世民评价:“大唐的南部、西部、北部,都是你打下来的”,人称“战神”。李渊则说:“古代名将,白起、韩信、卫青、霍
2024-07-11 14:23:00
李世民:击退突厥,朕只需要带6人
...智勇双全的能人毅然挺身而出,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时,当时的唐朝还很虚弱,东,突厥派出了40万精锐骑兵进攻长安,气势汹汹,这让刚刚经历过一番政变的
2023-02-24 15:51:00
唐灭薛延陀之战,唐王朝威名远传漠北
...突厥对唐朝威胁尚大,因此,为了牵制和孤立东,突厥,李世民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同时,为了回报唐朝,夷男从这时开始向唐朝进贡,并且建牙于郁督军山下。此时薛延陀的势力范围,向东
2024-05-08 19:54:00
大名鼎鼎的唐朝大将李靖战功赫赫,为什么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只排
...时,大声痛斥李渊,“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李渊之子李世民十分欣赏李靖的勇气,于是将其召入幕府。李渊建唐称帝后,李世民被册封为秦王,为了平定其余的割据势力,五十岁的李靖跟随李世
2024-03-01 18:29:00
唐军靠的是什么打败了中东亚大boss突厥人
...朝对突厥的情报总管和参谋长,李靖的副指挥)、柴绍(李世民姐夫,他老婆就是把守娘子关的平阳公主)、薛万彻(作战勇猛,能大胜也能大败,李世民亲自点评的三大将之一)、李绩等猛人充当
2024-05-20 13:30:00
唐朝建立初期为何要向突厥称臣割地
事情是这样的,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得到捷报,李靖取得阴山之战的胜利,活捉颉利可汗。李世民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大臣讲了一番话,“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
2023-04-24 15: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10月20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美术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在河北美术馆开展
2025-10-21 08:23: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0日发布“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复原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对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龟头屋建筑遗址进行复原
2025-10-21 19:12: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陈久菊编辑金妮二审伍少安三审马刚
2025-10-21 21:46:00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