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建立初期为何要向突厥称臣割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4 15:2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事情是这样的,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得到捷报,李靖取得阴山之战的胜利,活捉颉利可汗。李世民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大臣讲了一番话,“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

唐朝建立初期为何要向突厥称臣割地

李世民这段话非常明确的指出,唐朝在建立初期,唐高祖李渊曾经向突厥称臣。事情还得从隋朝末年说起,当时李渊官拜太原留守,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于是他也想起兵,谋取江山。李渊起兵后,立即派自己心腹刘文静前往突厥。刘文静提出,“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归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

始毕可汗非常高兴,当即派遣大将康鞘利两千骑兵支援李渊。此后,李渊对突厥的始毕可汗“卑词厚礼”,同时还改旗易帜,“杂用绛白”,。这里解释一下,之所以用白旗,是因为突厥的旗帜为白色,这样做的目的是“以示突厥”。后来,李渊即位后,前后向突厥进献了不少财物。

唐朝建立初期为何要向突厥称臣割地

武德元年,西秦霸王薛举大举进犯,唐军在浅水原之战中惨败。后来在突厥的协助下,唐朝才在第二次浅水原之战中,将西秦击败。但为了换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唐朝将五原郡、榆林郡“送给”突厥,结果导致关中的门户洞开,突厥骑兵能够轻而易举的进入关中地区。

随着唐朝逐渐统一天下,与突厥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突厥骑兵不断入侵关中,双方的关系最终破裂。武德九年,李世民继承皇位不久,突厥的颉利可汗居然率领十多万军队,直抵长安附近,李世民只得向其缴纳大量财物,达成“渭水之盟”。此后,李世民秣马厉兵,终于在四年后将其灭掉。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李渊为何要向突厥称臣纳贡呢?李世民的解释是“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其实不然,李渊之所以向突厥称臣,是为了夺取天下!原来在李渊起兵前,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占据马邑,割据一方,窥伺晋阳。李渊意识到如果不向突厥称臣,那么自己的后方就回不安稳。

李渊曾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世矣。”也就是说,只有向突厥称臣,才能换取后方基地晋阳的安全,为进军关中换取条件。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李渊才向突厥称臣,否则他做不成皇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06:45:3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关中,放弃周边的诏书。李渊被逼无奈,只得派次子秦王李世民出战。李世民到了前线,坚壁清野,与敌相持,初期刘武周军队士气高昂,屡次战胜,但不久之后,李世民便击败刘武周麾下头号猛将
2023-03-15 14:59:00
大凉皇帝是怎样在李世民面前沦为野鸡称号的
“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其次则朱元璋。”当你翻开《高祖本纪》、《太宗本纪》以及其他诸敌对选手的传记之时,大家就会真切地了解到毛主席的这句话绝非虚言,当时的许多风云人物都强烈地感受
2024-08-01 15:04:00
唐太宗李世民没有向突厥称臣,渭水之盟不是称臣,而是结盟,双方以兄弟相称,并非称臣,向突厥称臣的是唐高祖李渊。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中提到李渊向突厥称臣,陈寅
2024-07-16 17:05:00
便桥之盟:李世民与突厥的智慧较量
...岸边交汇,突厥的铁骑如同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唐太宗李世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场生死攸关的对决中,李世民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勇气,与突厥颉利可汗达成了史称“便桥之盟”的协
2024-10-13 12:08:00
浅析李渊的起事过程,看他是如何运用“掩耳盗铃”的?
...一道"鸿门宴",将王、高两位副手请来喝酒,城外街道让李世民派军全部守住。酒过半酣,来了一个报信的,说是王、高二位勾结突厥,密谋占领太原。王、高二位不及辩护,就被关了起来。过了
2023-04-30 14:09:00
李世民在渭水之盟中,答应了东 突厥什么
...解东,突厥的地位和实力了,那么在渭水之盟中,唐太宗李世民吃了东,突厥的亏,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那么李世民到底吃了什么亏呢?一、史料里的记载,都是正面的。无论翻看《旧唐书》
2024-06-15 15:11:00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但在他执政初期,面对突厥的入侵,曾经历了一段耻辱的时刻——渭水之盟。这是公元626年发生的一场关乎国家荣誉的危机,也是唐太宗为了国家大计
2024-05-03 20:56:00
匈奴和突厥到底谁更强,从四个方面客观对比
...家底才把匈奴打残,而突厥,同样是面对战乱后的新朝,李世民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就搞定。所以大家会认为匈奴比突厥强大的多。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先来看匈奴的历史:匈奴兴起于今内蒙古
2022-12-31 21:18:00
李靖的军事能力,其实比李世民还要强
从名将角度看,李靖比李世民强。李靖:如同一把长矛,攻势凌厉,不拖泥带水,快速破敌,令人闻风丧胆。李世民:类似拿着盾牌与短剑的勇士,攻防兼备,魄力不足。一、李世民的军事作战:攻防兼
2022-12-24 22: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朱启钤的一生从未踏入贵州,但因籍贯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他只认自己是贵州人。”7月31日,79岁高龄的朱延琦带着他和曾祖父朱启钤的愿望踏上一段寻根之旅
2025-08-04 21:08:00
玉皇山脚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一直是杭城观展热门地。最近几年,每年暑假的“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都吸引了许多观众。眼下,2025“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碧色万里
2025-08-04 14:28:00
上栗县金山镇开展“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活动
江西手机报萍乡讯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为彰显参战老兵的新时代风采,弘扬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家国情怀
2025-08-04 15:31:00
长影出品电影《731》发布“血证”版海报
历史不容遗忘,真相终将刺破黑暗。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长影集团出品电影《731》正式官宣定档9月18日全国上映,并于今日(4日)发布“血证”版海报
2025-08-04 16:35:00
千年文脉滋黔北:遵义书院的起源、发展及当代创新
多彩贵州网讯 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地处黔北要地,自古便是中原文化与西南边陲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其书院的发展轨迹,不仅是一部地方教育史的缩影
2025-08-04 18:14:00
鲁网8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邹城孟府。孟府是国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
2025-08-04 18:19:00
山河铭记丨粉墙黛瓦间,触摸烽火岁月的温度 大皖新闻走进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大皖新闻讯 庐江县汤池镇的翠林深处,一片粉墙黛瓦的建筑群静静矗立,这里便是承载着华中敌后抗战记忆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2025-08-03 12:56:00
释永信被查,才知道她有多让人敬佩
释永信终于“暴雷”了。7月27日晚,少林寺官微发布消息称,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
2025-08-03 05:40:00
杭州日报讯 近百年来,古文字学家多致力于研究古文字的识读及其历史价值,而书法家更倾向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新的艺术创作范式。当然
2025-08-03 07:15: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和平期盼的时刻,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书法家樵夫怀着对历史的敬畏
2025-08-03 07:15:00
写在叶子《中国书画收藏史》新书出版之际杭州日报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书画艺术是最璀璨的星座之一。当我们驻足凝视王羲之的飘逸
2025-08-03 07:15:00
“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8月1日,“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本次展览以中国画教育中的“课徒稿”为核心
2025-08-02 10:17:00
岁月流转,阳岐村的历史印记几经沧桑。一代代人的接力守护,古村迎来了它的光彩重生。
2025-08-02 12:17:00
我为家乡代言丨从万姓同根到红色基因,解码周口文化名片
大河网讯 什么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7月31日—8月1日,“我为家乡代言”系列活动之“夏香满园”网络直播推介活动走进周口
2025-08-02 1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