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01
寒假,哥哥嫂子带着儿子回家过春节,辅导儿子宸宸的场面,让我记忆犹新。
宸宸已经8岁,上小学二年级,除了英语拔尖,其他成绩一般。
有一次,辅导作业时,嫂嫂坐在宸宸旁边,一边翻着手机在家长群里查看作业内容,一边嘱咐儿子今日需要完成的作业量。
宸宸开始动笔后,嫂嫂目不转睛地开始盯梢。
当某个字或某道题写错后,嫂嫂会马上指出,勒令儿子修改。
几次三番,嫂嫂都用同样的方法勒令儿子马上纠正错误。
我观察到宸宸每写一会儿就会问妈妈:“你看一下对吗?”
后来,做到某个数学题,宸宸想半天也做不出来,悄悄撇着眼睛向妈妈求助,诚惶诚恐。
嫂嫂看出了宸宸的窘迫,一开始还耐心地讲解思路和步骤,如此往复了好几遍。
可讲了好几遍,宸宸还是像“老牛拉破车”,抽一鞭子,才向前移动一步。
嫂嫂终于不耐烦,开始提高音量,试图用高分贝这一优势启发儿子主动思考。
宸宸迫于压力,更紧张害怕,这时候更容易出错了,嫂嫂彻底被激怒。
厉声吼叫道:“你到底有没有思考!耳朵打蚊子去了?不学给我滚出去!”。
说完把宸宸驱赶到墙根,罚站15分钟。
宸宸平时口齿伶俐、爱撒欢跑跳、惹是生非,从不主动要求学习,我完全能预见嫂嫂火冒三丈的样子。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平时嚣张霸道的宸宸,在面对妈妈盯梢的时候,像一只惊弓之鸟,战战兢兢。
让我不禁疑问:孩子学习到底是为了谁?为什么家长监督孩子学习如此费劲?
02
很多父母软硬兼施,就为了孩子能自觉学习,但收效甚微,反而让孩子厌学,其原因是什么?
根源在于,孩子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自驱力是什么?
自驱力是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会主动学习,自觉安排好学习任务,积极思考,对学习负责,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满足感、成就感。
缺乏内驱力的孩子,他们的学习和思考都是被动的。
他们的学习需要家长监督,作业需要家长盯梢,像“赶鸭子上架”,鞭笞一下,动一下,没有丝毫自觉性可言。
小学阶段,由于知识较简单,在家长的监督下,学习还能应付。
但到初高中阶段,知识点的增多、加难,家长若不变通,跟不上节奏的孩子,只会渐渐厌学,逃避学习。
那么孩子的自驱力是如何被破坏的?也许从一开始父母就错了。
原因在于:学习原本是孩子自己的事,却被家长揽到自己身上,对其过度操心,并起主导作用。
比如本该孩子自己记住的学习任务,家长不停提点他,留意着,催促着。
比如不停催孩子写作业,家长在旁边盯梢,眼里容不下错误,轻则呵斥,重则打骂。
比如看到孩子厌学,总揪着孩子耳朵对他讲大道理,讲学习的重要性等等。
长此以往,孩子便学会了依赖,自觉性也会大打折扣。
而孩子越是有依赖性,父母越是放不开手,越是唠叨,孩子越容易产生逆反情绪。
如此循环往复,孩子逃避厌学,家长身心疲惫。
03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做最轻松的父母。
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觉安排好学习和玩耍的时间,既省心又省力,做“别人家的孩子”。
那么,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1、用陪伴孩子学习,替代做孩子学习的监工
陪伴孩子学习,不是意味着当孩子的监工,不是意味着365度监控孩子的行为。
习惯于被监视的孩子,面对父母的盯梢,害怕出错,紧张小心,专注力差。
如果父母眼中容不得孩子犯错,再进行说教打骂,孩子大脑更会错乱紧张,战战兢兢,无从下笔。
陪伴孩子学习,是家长放权,把属于孩子的事情交还给他。
当天需要完成的作业,要求孩子写在备忘录上,家长不再提醒
过程中出错,不要急于纠正,让孩子做完后认真检查一遍。
遇到不会的题目,先让孩子主动思考,实在有困难,留到最后讲解。
自己安排好各科作业所需时间,包括复习预习。
家长的陪伴就是在一旁安静做自己的事,最好是看书,总之不刻意发出噪音。
完成作业后,翻翻孩子的作业本。
作业本干净,字迹工整,说明孩子有耐心,专注,学习态度端正。
作业本脏乱,字迹潦草,说明孩子急躁,注意力容易受干扰。
作业中小错误不断,说明孩子冲动,做事不专注,缺乏全面的思考。
然后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纠正,如果孩子不配合,让他自己承担后果。
比如回学校后会受到老师的教训,得到教训后,下次就会避免同样的事发生。
适度地放权,合适的监督,才会让孩子对学习负责任,更多去思考,内驱力才能被激发。
2、早定规则,培养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习惯和立规矩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需要家长帮助孩子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习惯。
学习不自觉的孩子,通常缺少规则的引导,从开始的放任不管,以至于后面越来越难管理。
比如:上课不能迟到、先完成作业再玩耍、写作业时不能做其他不相关的事、做完作业认真检查、每晚睡前整理好学习用具等等。
规则不仅限于学习方面,还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早睡早起、整理书桌、整理床铺、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多分担家务等等。
只有一开始养成好习惯,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好处,孩子才会乐于配合。
待孩子养成好习惯后,家长再慢慢放手,才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
3、适度留白
成年人都有共同的体会,在上班时间认真专注,提高效率,完成工作后才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
如果上班没有效率,下班后还要加班,长此以往,只会削弱对工作的积极性,变得对工作没有激情。
孩子也是一样,回家完成作业后,再把孩子的空余时间用学习任务填满,孩子也会身心疲惫。
因为孩子总觉得:反正都没有玩耍的时间,总有做不完的功课,总有上不完的补习班,干脆选择拖延来逃避。
长时间下来,孩子的自觉性会被大大破坏,于是养成磨蹭、拖延的坏习惯。
聪明的家长都懂得在孩子的学习上适度留白。
学习完成后,留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玩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越会玩的孩子越会思考,学习能力也不会太差。
因为他们在大自然探索中,在与同伴沟通交流中,在自由撒欢中,对大脑进行了修整和滋养。
给孩子的学习适度留白,不是纵容,反而是以退为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孩子的自觉在于父母智慧的引导。
做到以上3点,相信孩子的自觉性不会太差,父母也会在未来的养育中越来越轻松。
养育孩子,从来没有捷径可走。
培养好自觉这个好习惯,才是父母能在养育路上能走的最大捷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5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