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育儿

短视频怎么成了“电子父母”

类别:育儿 发布时间:2024-03-19 13:5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内容无聊易上瘾 观点偏激却洗脑

短视频怎么成了“电子父母”

“如果青少年长时间沉迷视频,文字阅读能力很可能得不到有效培养和训练”“不少农村留守儿童熬夜、通宵刷短视频”……不久前,“孩子沉迷短视频”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当下“全民触网”的时代,儿童与短视频很难完全切断。相关学者建议,家长应科学引导孩子将短视频作为生活学习的辅助,尽量避免其对深度思考能力产生影响。

短视频怎么成了“电子父母”

猎奇

内容夸张没营养

“家人们注意了,看我弄死这个老六。别跑,看我一刀攮死你。”听着iPad里传出的声音,老崔蹙起了眉,再瞥见孩子的笑容,更气不打一处来:“赶紧的,别看了啊,最后3分钟!”

老崔的孩子正上四年级,按照父子间的约定,每天放学做完功课,就是孩子的“iPad时间”。据他观察,前一两年,孩子主要以打游戏为主,“吃鸡、蛋仔”玩得不亦乐乎,可如今,刷短视频成了孩子的一门“功课”。“每天必刷,还同一个视频反复看。”

从内容来说,起初孩子爱看的视频,多是游戏攻略或动画片段,但渐渐开始“走偏”,喜欢上了内容无聊、表演夸张的短视频。即便是游戏、动画中的画面,也常由视频制作者重新配音,掺杂了许多低俗内容。

例如某吃播类主播,虽然选择的食品都是常见零食,但视频使用绿色怪异的滤镜,主播表情也非常夸张,吃上两口就要挤眉弄眼、做呕吐状,引得孩子哈哈大笑。游戏类视频则以录屏为主,视频制作者往往会加入大量夸张的“react(反应)”,遇到敌人便大喊大叫,打败敌人就疯狂嘲讽,脏话更是很多主播的“招牌”。此类视频火爆后,还会有网友将视频中的“名梗”再次剪辑,进行二次创作,形成内容更加单一、重复的“高能视频”。

类似的视频,恰恰迎合了孩子的猎奇心理。“这么大的男孩,最喜欢这些‘屎尿屁’的梗,看得那叫一个开心,还非拉着我一起看。”老崔坦言,自己并不希望孩子与网络隔离,许多网络热梗也是孩子的社交话题,但视频内容毫无营养,又令他如坐针毡。

对存在污言秽语的视频,老崔也曾试图利用平台中的投诉功能进行举报。但实际操作中,他发现投诉步骤非常繁琐,也不一定有用。“需要提交很多证据,截图录屏鼓捣半天,过一个月再看,视频还更火了。”

担忧

以偏概全受误导

更让家长们忧心的,还有某些传达“价值观”的视频。

“作业纸张很锋利,容易划伤人;写多了作业容易累,会得近视眼……所以同学们,远离作业,从你我做起!”

仅以“远离作业”为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诸多利用真人出演、动画剪辑等形式,描述师生矛盾、抵触学习、对抗家长的视频。

此类视频很受观看者追捧,一则由小学生表演的“作业疯了”视频,收到超2.7万点赞、2000条评论。其中不少评论都表示“同意!赶紧扔掉作业”“珍爱生命、远离作业”。

“这种话简直说到我儿子心坎里了,他天天拿着这些视频说事儿。”张子成的孩子最近学会了一套“话术”——老师留作业叫“压迫学生”,家长布置学习任务是“破坏亲子关系”,抄写生字、单词,更是孩子的“压力源头”。这些说辞,几乎都来自于短视频,更有许多短视频渲染学习任务对于孩子的压力。

张子成坦言,为孩子减负是现在社会共同倡导的,家长也认同,但到了短视频里,表达完全变了味,“好像作业一点都不能做”,让家长十分被动。“拍摄这种短视频,一看就是为了吸引孩子,以偏概全,可孩子不明白,还觉得视频讲的有道理。”

不仅是学习相关,为了吸引眼球,一些涉及社会现象、热点内容的短视频,往往将观点激化放大,成年人尚且易被误导,何况孩子。虽然部分视频标注了“仅供娱乐”等字样,但对孩子而言,很难理解“玩梗”与真实的区别。

发现

替代陪伴易上瘾

在家长李女士看来,孩子沉迷于短视频,与家庭关系紧张、缺乏陪伴脱不开干系。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不久前五岁女儿生病,她陪着在医院输液。隔壁位置来了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输液期间两三个小时,一直在刷短视频。“除了外放声音打扰别人,这眼睛也受不了啊!”

连周边家长都在担忧,孩子父亲却不闻不问。“他父母交流时,只要稍有分歧,父亲就冷言冷语,令外人都感觉十分不适。这样的环境,孩子怎么能不想逃避?”

去年7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课题组完成的《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研究报告》显示,82.9%的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农村、中学生、学习负担重、亲子关系不好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比例更高。”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围绕亲子关系与短视频使用进行调查,发现与父母关系很不好、不太好的未成年人,相比亲子关系很好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比例分别高出22%和25%;家庭陪伴多的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短视频以及长时间使用短视频的比例,都相对较低。

“短视频包括游戏,成了孩子的‘电子父母’。”家长岳先生称,自己在地铁上时常会见到带着孩子的家长、老人,将手机交给孩子,换得一路清净。“一次有个孩子蹲在车厢接缝处看视频,下车时也不还给奶奶,老太太真是硬抢才抢回去的。”岳先生坦言,自己算得上比较有自控力,即便如此,也有不知不觉“刷”了很久的经历。“短视频那么吸引眼球,小孩不上瘾反倒奇怪了。”

建议

用网习惯巧培育

围绕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2月28日首都互联网协会曾召开网络评议会,政府管理部门、业界专家、互联网平台和妈妈评审团成员多方齐聚。在明确平台应加强监管前提下,提出相关各方应努力实现“技治”“共治”“自治”三管齐下,形成治理合力。

“早晚有一天,孩子会拥有自己的手机,家长更不可能永远把孩子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管。”岳先生认为,刷短视频只是孩子可能受到的各种诱惑之一,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引导。“有很多制作精美、具有知识含量的优秀视频账号,我不会一味回避。”近来,他正为女儿讲解音标,为启发孩子兴趣,先用短视频引入,再落到书面去掌握。“归根结底,希望让孩子感知到这是一种‘工具’,要为自己所用,而不能被它奴役。”

在《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研究报告》中,孙宏艳建议,不要“谈网色变”,应给未成年人实践和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在数字世界生存的韧性和能力。这显然对家长提出更高要求。事实上,正如报告所显示亲子关系的重要性,除了刷短视频,同样体现在玩游戏、看网络小说等一系列“触网”行为上。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家长和孩子共同商议制定网络“冲浪”规则,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培养数字时代健康的用网习惯。

文化评论家、原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马相武认为,家长和老师,应多去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欣赏需求、兴趣愿望。在此基础上,有能力有水准者,不妨帮助孩子挑选精品良品。“短视频乃至手机问题上,不要采取所谓的强制执行。有学校将孩子的手机收上来当场砸掉,这样做谁都知道是错误的。青少年稍有偏颇,特别是兴趣和愿望的偏颇,也没有那么可怕。”本报记者 魏婧 吴楠 文 宋溪 插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9 14: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手机“带娃”不省心
...应当接触电子产品?记者进行了调查了解。手机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每次带着自家两岁的小宝宝出门,陈亭的包里除了孩子的日用品,还会多带一个平板。“主要是外出如果孩子哭闹,让她安静的最
2024-01-05 08:00:00
...差异的原因还不得而知。胡玉正指出,青少年使用手机受父母的影响很大。他观察到,当一家人走在一起还是各自看手机,无形之中会让孩子觉得看手机是打发时间的正常方式。其次,由于紧张的课
2024-08-03 11:11:00
如何避免把电子产品 当成“电子保姆”?
...市妇联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协办。有人说,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家长揣在兜里的“电子保姆”,成为老师眼中不知疲倦的“电子老师”,也成为孩子不可或
2023-05-06 00:04:00
...操作低年级的孩子无法顺畅地使用手机,必须依赖家长。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爷爷奶奶很多根本不会操作,学习最后落在老师头上。 详细内容见04版>>
2023-11-22 00:25:00
...机,几分钟吃完后再次躲到了屋里。舅舅无奈叹息,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为了方便联系,去年给他买了部手机。可自从有了手机整个人都变了。以前还爱出去玩,现在放
2025-02-08 17:01:00
...朋友圈图文并茂的“九宫格”,到精巧的动图、短视频,父母们“晒娃”的手段正不断升级。在各大视频平台,“童年、童真、童言童语”短视频成为许多人关注的对象。 博主“@林芝芝有只小
2024-06-01 07:16:00
警惕,常刷短视频真的会让孩子变笨,如何减少危害?
...,才能避免孩子沉迷于手机,影响到学习和健康。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在这个信息化的浪潮中,我们不应该让孩子成为数字世界的孤岛,而应该成为他们的灯塔,指引他们走向
2024-06-20 10:33:00
心理专家:玩游戏和戒网瘾不矛盾
...”而且她发现电子浪潮冲击的不仅是孩子,也包括他们的父母。在成人的世界里,他们一样刷视频、过线上生活,沉溺其中,难以停止,也并不快乐。这个小小的手机,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了人类生
2023-06-16 10:38:00
孩子沉迷手机 家长应言传身教多给予陪伴
...家庭要承担起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同时,父母的网络行为对孩子应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未成年人最喜欢用手机上网《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
2023-05-29 06:56:00
更多关于育儿的资讯:
中国援桑医疗队护佑母婴平安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约翰内斯堡5月25日电 (记者邹松)在第34期中国(江苏)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精心治疗下,当地一名产后不足一个月的年轻女性成功接受了高难度巨大肝肿瘤切除手术
2025-05-26 09:52:00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里约热内卢4月20日电 (记者宋亦然)乔治敦消息:日前,第二十期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紧急响应乔治敦公立医院求助
2025-04-21 11:20:00
摔跤爷爷“办学”记(微光)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自掏腰包建场馆,12年免费教孩子摔跤爷爷“办学”记(微光)本报记者  史自强白鹤江(中)在指导小学员摔跤技巧
2025-04-14 06:39:00
孕妇腰疼背疼疑似胰腺炎,竟是罕见糖原累积症!安医大二附院多学科救治母子平安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近日,来自安徽池州的王女士(化名)携四个月大的宝宝来到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复诊,对医生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2025-04-15 16:35:00
小心!这种病毒容易传染给孩子(健康驿站)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症状似感冒 可反复发烧小心!这种病毒容易传染给孩子(健康驿站)本报记者 王美华4月7日,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第八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七步洗手法”
2025-04-11 04:3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健康起点,希望未来”,旨在倡导加大努力保障母婴健康
2025-04-07 06:2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消除认知误区 早发现早干预用爱照亮“星星的孩子”(民生一线)本报记者  游 仪  姜泓冰  王  者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
2025-04-02 05:52: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深圳孤独症男孩“走红”网络——音乐伴成长 关爱助康复本报记者  程远州近日,来自广东深圳的孤独症男孩小岱吹奏乐器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关注
2025-04-02 05:54: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王云娜当新生儿用手紧握你的手指,或是张嘴觅食,或是蹬腿挥臂、手舞足蹈时,你可知道,这些与生俱来的“小动作”
2025-04-02 05:54:00
幼升小,如何科学衔接(倾听)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避免揠苗助长幼升小,如何科学衔接(倾听)本报记者  丁雅诵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中心幼儿园
2025-03-26 05:33: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3月3日凌晨4点15分,当城市还在沉睡时,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在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新生儿科悄然展开
2025-03-24 16:35:00
喜得贝贝:格鲁吉亚抱娃,何时启动最佳?一文给你详细讲解
在海外辅助生殖的选择中,格鲁吉亚以其合法的政策、相对亲民的价格和较为成熟的医疗技术,吸引着众多渴望拥有宝宝的人。对于计划前往格鲁吉亚抱娃的准父母们来说
2025-03-18 22:42:00
1.3公斤!贵州胎龄29周“Berry综合征”早产儿心脏畸形矫治术成功实施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3月16日,笔者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获悉,该院派驻专家陈会文教授带领的心脏外科团队近日为贵州胎龄29周
2025-03-17 17:52:00
河北海兴:萌娃巧手送“她”祝福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孩子们和家长做游戏。彭品红摄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河北省海兴县各幼儿园精心筹备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手工创意活动
2025-03-07 23:3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江润楠【关键词】孕产期抑郁症筛查【事件】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
2025-02-28 0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