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备以“仁义”自居,却兴起蜀汉最大冤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21 05:18:00 来源:戏说三国

提及三国“关羽”,堪称继吕布之后的天下第一猛将,尤其是攻宛洛、围曹仁、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一战威震华夏;可就是这么一位勇猛无敌的“战神”,最终难逃东吴的背后黑手而功败垂成,甚至“东吴葬其身,曹魏葬其头”落得身首异处。关羽之死不仅震动三国,还在蜀汉政权内部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甚至可以说是“政治清洗”。

刘备以“仁义”自居,却兴起蜀汉最大冤案

这件蜀国第一“冤案”的主角正是刘备的义子“刘封”。说起此人在五虎上将俱在时并不算出类拔萃的人物,但在蜀汉下一代将领中称得上是佼佼者,《三国志》评其为“封刚猛,有武艺,气力过人,所在战克。”就连诸葛亮也曾称赞其为“刚猛”,试想孔明一生看尽三国名将,能让他夸赞“刚猛”的人,实力又会是何种地步;最典型的战绩,“刘封”随张飞、赵云扫荡西川,凡他出现在战场上几乎做到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就连刘备对这位义子也是颇为器重。

刘备以“仁义”自居,却兴起蜀汉最大冤案

之后“刘封”和孟达同守上庸,此时关羽率先举起北伐大旗,结果却落得个败走麦城;此时“刘封”却没有派兵支援。正因如此,关羽死后“刘备”大怒,怪罪刘封见死不救;最终诸葛亮建议“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年轻一辈中的翘楚就这样自刎身亡。如果简单的看,刘封之死貌似理所应当,仔细分析起来却又“细思极恐”。

刘备以“仁义”自居,却兴起蜀汉最大冤案

当初“刘封”不救关羽的原因并没那么简单。其一,刘封镇守“上庸”不假,但关羽北伐,荆襄各地抽调兵力,“上庸”能动之兵并不多;况且“上庸”也是咽喉要地,严格的说,“刘封”作为守城大将,在没有诸如刘备或是诸葛亮的军令下,不敢妄自动兵的做法是对的。其二,“刘封”镇守上庸城,最大的作用其实是监视“孟达”,两人也多有不和;如果此时“刘封”用兵,难保“孟达”以后的动向。其三,当然“刘封”身为刘备义子,又曾遭关羽非议,出于私心的成分也是有的;但必须强调一下,从“刘封”宁死不降,最终回成都请罪来看,他对蜀汉政权的忠诚度还是很高的。其四,刘封手下“申仪”领军叛变,最终致使“上庸”丢失,也间接导致了整个“荆襄”的丢失;公正的说,这点“刘封”还是有责任的。

刘备以“仁义”自居,却兴起蜀汉最大冤案

后世看的很清楚,虽然“刘封”理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从法度看,尚罪不容诛;如果从感情方面来讲,“刘封”为蜀汉征杀多年,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且他还是刘备的义子,说杀就杀确实不合适。由此后人多评“刘封”冤死的成分多于责任,甚至可以说此事乃是刘备和诸葛亮故意主导的一场“政治清洗”。

其实不难看出,当初刘备无子,见“刘封”骁勇方收其为子,而且还遭到了“关羽”的非议;正是当初刘备做出的这一决定为“刘封”的死埋下了祸根。尽管“刘封”出生入死,为蜀汉江山一片赤胆忠心,但终不是蜀主“刘备”的亲生子嗣;如果没有“刘禅”,刘封继承“刘备”江山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虽刘备还有‘刘永’等子,但当时这些人年纪尚幼,竞争力并不大)。

刘备以“仁义”自居,却兴起蜀汉最大冤案

出于私心,“刘备”肯定是希望自己的亲儿子“刘禅”来继承自己的遗产;但“刘封”实在太强悍,如果蜀汉旧臣陨落后,肯定是以“刘封”为中心的新力量来主政蜀汉政权。这时候“刘禅”就显得毫无竞争优势,正如诸葛亮之说“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这句话虽没明说,但也点醒了六十多岁的“刘备”;如果此时不借口除掉“刘封”,那么以后的“刘禅”势必不能驾驭。也正因如此,“刘备”不得不处死刘封,之后为此还大哭了一场;或许是刘备出于对“刘封”的喜爱,或许是刘备对处死“刘封”的一种无奈情感。

刘备以“仁义”自居,却兴起蜀汉最大冤案

之所以说刘封之死是蜀汉“政治清洗”原因不仅如此,其实还有多处疑点。《三国志》中有刘封的独立列传,但其介绍却是“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这句话乍一看没毛病,但这并不符合“刘封”的身份地位。无论是从《三国志》对其独立成传来看,还是从刘封的功绩来看,他在蜀汉都是一个地位极高的将领,更何况他还是“蜀主”刘备的义子;这样尊崇的身份地位,其生平竟然连稍微详细的资料都没有,到底他是哪里人?长沙刘氏又是谁?这些根本无名无姓,难道是“陈寿”故意不写?肯定不可能。那就只有一个解释,“陈寿”找不到关于刘封的具体资料。

刘备以“仁义”自居,却兴起蜀汉最大冤案

还不止这些,当“刘封”死后,《三国志》说“时封年二十馀”。这么写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不尊重行为,什么叫“二十多岁”,到底是二十几岁?直白点说,“陈寿”写刘封之时,他连其哪一年出生的都不知道;那就更别说“刘封”有无子嗣等等,更加详细的内容了。《三国志》本身对魏、蜀、吴的记载基本没偏见,更不必对“刘封”故意有所隐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封的很多信息其实是人为故意做了手脚;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谁要故意将“刘封”的从历史中抹去?

刘备以“仁义”自居,却兴起蜀汉最大冤案

其实这个问题再浅显不过,诸葛亮都说“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说白了刘备冤杀刘封,就是为了给“刘禅”清除障碍。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事,刘备又以“仁义”自居,做出这种事难堵悠悠众口;唯一的办法就是刻意的将“刘封”从历史上抹去,也好将自己的正面形象传于后世。综合来看,“刘封”这样一位重要人物,无生年记载、无出身记载、无背景记载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

刘备以“仁义”自居,却兴起蜀汉最大冤案

这其中透露出的则是一种“残忍”,一种皇室斗争的血腥;而“刘封”虽有战功赫赫,却不得不最终做了“刘禅”的牺牲品和垫脚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1 0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诸葛亮一手炮制3大冤案,使得蜀国无人可用
三国之中,刘备的蜀汉最先灭亡,使得三国成了两国。蜀汉最早被灭的原因有两方面,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起了作用。客观因素方面,蜀汉地方偏僻,经济程度相对落后,面积最小,地盘最少,综合
2023-05-19 09:46:00
蜀汉三起冤案,三位顶级官员被杀
蜀汉后期,出现了人才凋零的局面,人们常说的“蜀小国也,名将唯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体现出了蜀汉后期人才的局面。关羽死后,荆州失守,荆州落入了孙权的手中。刘备一怒之
2023-05-01 11:01:00
蜀汉的奠基者刘备,是真仁义还是伪君子,他如何建立并巩固政权?
...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提及刘备早年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穷,因为《三国演义》里就是这样写的,说刘备这个人穷,穷得一大把岁数了只能
2023-05-09 18:42:00
马岱斩杀蜀汉中期第一名将魏延:内斗与冤案的背后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蜀汉政权在遭遇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夷陵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之后,国力衰退,人才凋零,尤其是在诸葛亮执掌时代,仅靠魏延一人充门面。魏延是刘备提拔起来的大将,在诸葛亮北
2023-11-15 14:56:00
蜀汉被这三起“冤案”加速灭亡,这些案件到底冤不冤呢?
蜀汉是三国中最弱的一国,有三起“冤案”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其中一起竟然还是家暴引起的。大家都来评评理,这些案件到底冤不冤呢?一、彭羕“谋反”案彭羕本来在刘璋手下当书佐,史载彭羕“身
2023-07-11 10:43:00
刘备的笼络人才手段,从白手起家到蜀汉政权的建立
...“金字招牌”,一路有惊无险来到蜀中,最终建立偌大的蜀汉政权。当然,刘备能白手起家,除了仁义之外还远远不够,也多依赖于他的唯才是用。黄忠在荆州默默无闻多年,曹操、刘表都先后看走
2023-10-03 15:29:00
刘备成事的四大法则,从平民到蜀汉皇帝的转变
东汉末年,朝廷昏暗无度,地方权力过大,各地割据为王,群雄四起达到顶峰。此时一位平民打着“汉氏后裔”旗号揭竿起义,他是刘备!就这么一位平头老百姓历经磨难,最终做到与魏国,东吴三分天
2023-09-27 14:56:00
法正对于蜀汉意味着什么
...悉这段历史的都知道,法正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谋士,在蜀汉政权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法正不死,便无三国”这一提法,个人认为有点夸大其词,换句话说,就算法正不死,蜀汉也
2024-04-09 20:54:00
蜀汉是三国最弱势的,刘备最强大时有多少土地和人口?
刘备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位仁义之君,其屡战屡败经过多年的奋斗成为三足鼎立的枭雄,随着人们对历史和人性了解的更加透彻之后,感觉刘备仁义有点太过做作,太过仁义就给人一种假仁假义的感觉。
2023-07-05 05: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