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11月30日,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数字金融联合宣传年主办的“数字化转型前瞻 第十九届(2023)数字金融联合宣传年年度活动”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张晓燕发表《大语言模型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主旨演讲。
张晓燕谈到,大语言模型虽然出现的时间较短,但正在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大语言模型带来全球经济生产效率的提升,助力经济增长;其次是推动就业市场更迭,高盛预计全球超过3亿个岗位将受到大语言模型冲击,但求职者也可以考虑转向由大语言模型产生的新岗位就业。
张晓燕指出,金融行业是信息和数据密集行业,因此大语言模型对金融行业的潜在影响巨大。首先,金融行业需要处理海量文本信息,大语言模型有助于分析和提取新闻媒体、研究报告、财务报表、企业公告、政府政策等文本信息中的价值;其次,金融信息具有强时效性,大语言模型可以做出秒级分析并提出建议。
此外,张晓燕强调,银行业大语言模型落地同样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需要行业高度警醒和重视。比如大语言模型可能导致银行机密数据和客户隐私泄露。并且大语言模型在银行业中的应用也面临监管风险,各国对于大语言模型的监管态度目前分歧较大,也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包括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金融系统性大风险的爆发点。因此张晓燕建议,为了规范大语言模型在银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希望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制定规章制度,指引行业健康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1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