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温州都市报
十四个月小宝宝吞下螺丝钉,差点要命
手术取钉!医生精准定位“游走性异物”
温都讯 近日,瑞安出生14个月大的男童豪豪(化名),误吞金属螺丝钉,造成颈部不能转动,温医大附二院专家花费7小时将螺丝钉取出。
20多天前,豪豪在家中玩耍时,家人发现他突发呛咳,面色苍白,于是将他带到当地医院就诊。经过相关检查,豪豪被认为是肺部感染,在医院治疗了一周后出院。可是出院4天后,家人发现豪豪的头颈部活动受限,不能转动,于是4月17日将豪豪送到温医大附二院耳鼻咽喉科急诊就诊。
当天院内CT显示:食管上段(约平C3/C4层面)见不规则条形金属致密影。胸部正位片显示:食管上段区约C3/C4平面见螺纹样致密影,大小约15毫米×11毫米,具体异物嵌顿部位有待术中探查。
为尽快取出异物,该科副主任医师高金建决定通过食道镜探查找到异物并将其取出,术中食管镜反复多次探查食管入口、咽腔、梨状窝等,均未见明显异物,偌大的异物似乎和医生们玩起了“躲猫猫”。
高金建说,由于在体内时间过长,异物已成为非常罕见的“游走性异物”。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如果采用开放式手术方式探查取出异物,不仅手术难度高,而且创伤大。内镜下手术虽然创伤小,但必须要精准定位,否则犹如大海捞针。
随后,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凡启军协助手术,在术中联合放射科,通过X线重新定位异物位置,最终发现异物主体位于下咽后壁肌层之下。由于其与周围组织完全粘连,凡启军小心分离异物,并将异物完整取出。术后患儿仅咽后壁微小创伤。
医生将取出的异物交给豪豪家属,家属惊出一身冷汗。后经家属回忆,为柜门上的钉子。
凡启军提醒家长,该科每年都会收治大量被异物卡住的患儿,但这类“游走性异物”患儿实属罕见,家属在发现患儿可能吞入异物后,一定要及时就诊,全面排查,不可强行掏出,以免引起哭闹误入气管、食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温都记者 陈忠 通讯员 周滔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6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