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孙淑玉烟台报道实习生张雪通讯员王茜玮李姝慧
智齿不发炎就不用处理?残根残冠不拔也不影响口腔健康?怕疼、怕花钱甚至只是因为怕麻烦,很多人对口腔问题抱着“能拖就拖”的态度,迟迟不肯就医。殊不知,残根残冠及一些常见的小问题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埋下祸根。针对口腔颌面外科常见误区,本期“口腔健康专家谈”栏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邀请到烟台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急诊科副主任曲伟栋详细为市民答疑解惑。
不舍得拔坏牙,七旬老汉的脸却变形了
坏牙不疼不痒,何必遭罪拔掉?抱着这样的想法,72岁的陈老汉一拖再拖,一口坏牙在嘴里存留超过40年。最初,除了咀嚼时的轻微不适,他并没觉得有其他不便。赶上出现牙疼的症状,他干脆选择用白酒来“杀菌”,一来二去,治疗就这么被耽搁了下来。
日前,陈老汉遇到了新问题。虽然坏牙依然不疼,但他的口腔里却像塞了个气球,下颌骨日渐肿胀不说,整个右侧脸都跟着变了形,严重影响咀嚼和美观,他这才来到烟台市口腔医院就医。经过详细检查,曲伟栋发现,残根残冠留存多年导致咬合力下降,陈老汉的下颌骨产生骨吸收,失去骨骼支撑,软组织下垂导致面部变形。此外,由于残根残冠久不治疗,导致口腔内炎症严重,由此引发了下颌骨囊性病变,已无法通过简单的拔牙解决问题,最终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这个病例其实很遗憾,明明及时拔掉残根残冠就能解决问题,但拖到最后连下颌骨都保不住了。”曲伟栋介绍说,残根残冠是口腔内常见的牙体缺损病变形式,其形成原因包括龋齿、牙外伤、不良修复和相关口腔疾病等。因残根残冠本身已经不是健康的牙体组织,在口腔内长期留存会导致继发性的病变。首先,残根残冠的边缘较锐利,会摩擦牙龈,继而诱发牙龈、口腔黏膜的炎症,比如常见的口腔溃疡,甚至白斑、扁平苔藓类的癌前病变,如不加以控制,癌前病变可能会慢慢发展为口腔癌。其次,残根残冠的存留也会引起颌骨的炎症性病变甚至肿瘤性病变。部分患者口腔内的残根残冠存留过久,导致颌骨的根尖发炎,炎症逐渐侵犯颌骨,进而突破牙龈引起炎症,时间长了可能引起囊肿等良性病变甚至角化囊肿、成釉细胞瘤等良性肿瘤。“虽然这类肿瘤较为少见,但仍不可小视。”曲伟栋提醒道。
智齿发炎拖着不处理,五旬男子患上牙龈癌
智齿反复发炎,却没引起足够的重视,直至下颌软组织出现糜烂才就医,日前,烟台一男子被查出牙龈癌。
53岁的王先生智齿反复发炎超过20年,但每次牙疼他都靠消炎药“顶”着,医生多次劝说其及时拔除,他都因怕疼婉拒了。一个月前,王先生的智齿再次发炎,服用消炎药许久,智齿附近的软组织糜烂也不见愈合,且右下部嘴唇出现麻木,出于担心,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烟台市口腔医院就诊。经病理检查确认,王先生最终被诊断为牙龈癌,只能通过住院进行手术治疗。
“智齿反复发炎应该引起重视,口腔内溃疡超过四周不愈,尤其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要格外当心。”曲伟栋介绍称,智齿发炎如不及时处理会有很多危害,首先智齿在口腔内萌出不足容易引发局部炎症,如常见的智齿冠周炎;其次,部分智齿发育过程中,一旦出现位置不正或者阻生,会影响口腔内其他牙齿,进而影响咀嚼功能;再次,智齿发炎迟迟不处理,可能引起牙冠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出现牙龈肿痛、颌面部充血水肿、吞咽困难、张口受限等,严重时可能诱发口腔颌面部肿瘤,如局部黏膜病变导致的鳞癌,以及因颌骨病变引发的含牙囊肿等。
“很多人认为智齿不疼就不用处理,这其实是种错误的观念。”曲伟栋进一步解释称,智齿的治疗体现的是口腔领域“治未病”理念,并不是一定要等危害显现出来才能处理,在发生病变之前及时拔除智齿,更能防患于未然。
口腔肿瘤预防,这三点很重要
口腔肿瘤听上去比较生疏,但其实并不少见。反复的口腔黏膜炎刺激以及残根残冠和智齿炎症处理不及时,都可能诱发口腔肿瘤。如何防微杜渐,做好口腔肿瘤预防呢?
曲伟栋介绍说,口腔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肿瘤包括由残根残冠处理不及时引发的角化囊肿、成釉细胞瘤等;舌癌、唇癌、牙龈癌则属于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肿瘤还包括腮腺等唾液腺肿瘤。
口腔肿瘤有哪些危险信号?曲伟栋进一步分析道,口腔肿瘤初起时常为局部溃疡、硬结或小结节,随着癌肿迅速生长并向周围及深层组织浸润,会出现疼痛以及硬结扩大、肿物外突、表面溃疡、边缘隆起呈菜花状等症状。不同部位的癌肿因破坏邻近组织、器官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功能障碍,如舌癌有明显的疼痛或麻木以及不同程度的舌运动受限,影响吞咽、说话等功能,恶性程度较高,发展快,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牙龈癌常波及牙槽骨,易使牙齿松动或脱落,继续扩展可侵犯颌骨,在上颌骨可侵入上颌窦,在下颌骨可累及下牙槽神经,引起疼痛或麻木。口腔癌还会循淋巴引流至区域淋巴结发生转移,最常见的是颌下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少数循血液进行转移,晚期向肺、颅脑进行转移。
那么,到底该如何预防口腔肿瘤的发生呢?曲伟栋反复强调了“治未病”理念的重要性,他建议市民根据口腔肿瘤的发病因素,主要从三方面入手。针对全身因素导致的口腔肿瘤风险,他建议市民要先解决其他疾病风险,如患有糖尿病等其他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应加强防治,提升自身免疫力;其次,要及时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咀嚼槟榔会出现反复的口腔黏膜损伤,出现局部慢性溃疡进而诱发口腔癌的发生,这种不良的习惯应及时戒除。另外,口腔内的残根残冠、智齿要及早处理,防止其反复发炎,导致口腔肿瘤的发生。此外,吸烟、喝高度白酒也容易诱发口腔恶性肿瘤,应格外注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0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