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践行新使命奋进新征程
在新时代强省会建设中彰显莱芜担当□王琰 孔浩
大河奔涌,百舸争流。
区划调整后,济南市莱芜区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叠加期、机遇黄金期、发展上升期。这座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创新之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
山东省工业强县、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一系列沉甸甸的荣誉,一块块“金字招牌”,是莱芜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一张蓝图绘到底
莱芜区的新定位是打造“省会城市副中心”“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面对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莱芜区委、区政府抢抓机遇、借势攀高、乘势而上,一张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
2022年2月17日,围绕答好“建设什么样的莱芜,怎样建设好莱芜”这一时代命题,莱芜区在第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担当新使命,砥砺新征程,加快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省会城市副中心,全力争当强省会建设发展“排头兵”,奋力谱写现代化新莱芜精彩篇章。
以战略思维谋全局,抢抓机遇赢得主动。在战略目标上,新一届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莱芜区交汇叠加的机遇优势、齐鲁之中的区位优势、物产富集的资源优势、基础扎实的产业优势、活力迸发的创新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底蕴厚重的人文优势、宜居宜业的比较优势“八大优势”,科学谋划“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创新兴区”战略,提出五年内实现“一个突破、两个翻番”目标,加快建设实力强劲、创新引领、生态宜居、人民幸福、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莱芜。
在产业布局上,以“一城、一谷、一园、一基地”为载体,谋划实施造好一辆车、制好一瓶药、精造一批料、立起一块屏、做好一桌菜、建好一座城“六个一”工程,推动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电子设备制造产业、现代农业集聚成势、蓬勃发展。
在作风保障上,扎实开展以功能区比进位、部门比服务、街镇比发展、企业比贡献、干部比担当、村居比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实干争先年”活动,推动全区上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和“事不过夜”的效率意识,立说立行、大干快干,“不打糊涂仗、不搞花架子、不当太平官”,比学赶超、奋力争先。
全面起势、加速突破 各项事业不断跃升
随着“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持续推进,莱芜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昂首迈进“千亿俱乐部”,成为济南市第六个“千亿元区”。
今天的莱芜,正加速奔跑。优质产业加速集聚,改革创新活力涌动,民生事业显著改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处处彰显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势头。
看产业发展——莱芜区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强区之基、富民之源,全力以赴兴产业、上项目、强实力。重工产业城全面起势,2020年11月19日,智能网联重卡首台车辆下线,目前已经具备16万辆产能;2023年7月12日,重卡工商注册地迁址到莱芜区,圆了莱芜人的“整车梦”;凯傲智能叉车(一期)、安道拓等项目顺利投产,初步形成“整车+汽车零部件+物流”全产业链条。鲁中国际生物谷集聚成群,建成生物谷产业孵化园、生物谷产业加速器44万平方米,成功入选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省数字经济园区。以宏济堂、华涛中药、飞龙医药3个中药“龙头”为依托,引入生产、销售、互联网医院等,构建起“线上诊断销售+线下生产加工”全链条中药制剂及配方颗粒产业。不锈钢与新材料产业基地蓄势而发,引进舜博金属制品等项目,钢铁产业链条向高技术、高价值方向持续拓展。谋划实施了总投资37亿元的泰钢精品钢绿色转型项目和总投资15亿元的九羊高强工模具钢智慧工厂项目,两大钢企加速脱胎换骨、质态跃升。非凡启航项目加速建设,填补了全市同类产业空白。此外,以泰钢加氢母站、昊源制氢加氢一体化站、格罗夫氢谷、小型固定翼飞机制造等项目为代表的氢能产业、低空经济产业快速成长,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看改革创新——以区划调整战略性改革为带动,莱芜区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内生动力,获评“2021中国最具投资发展潜力区县”,被列入全省系统集成改革试点。功能区改革持续深化。莱芜高新区成功获评全省“绿色工业园区”“工业互联网园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建成济南市首家市域产教联合体,获批建设省级“生态工业园”,入选全省首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商务部批复以莱芜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设立中欧(济南)绿色制造产业园。雪野旅游区完成专项规划,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莱芜农高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科创水平显著提升。深入推进“数字莱芜”建设,建成并启动智慧运管中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初步形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创新活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助企帮扶“十项机制”,成立重点项目统筹办,7个事项实现免申即享,86个主题式“一件事”实现“一窗受理”“一链办理”,“全程网办”事项达到1400多个。
看民生保障——莱芜区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财政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围绕基本民生兜底,坚持就业优先,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高质量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63个;围绕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2所、中小学12处,组建教育集团20个,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建设“学生驿站”369处;莱芜人民医院新城院区启用,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项目有序推进,入选第一批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培育创建名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列入全国试点,“百姓春晚”成为全国样板。
看乡村振兴——莱芜区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深入学习贯彻“千万工程”经验,协同推进五大振兴。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立足“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特色农业优势,培育中国农业企业500强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0家,发展姜蒜“产购储加销”全链条上下游企业400多家,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出口保持全市首位。连片打造宜居乡村,高标准谋划“雪野三乡,和美画廊”泉韵乡居示范片区等3个市级以上示范片区,打造“山楂之恋”等3个田园综合体,培育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3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成功获评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供销社县域流通服务强县。
锚定目标、奋勇攻坚
新质生产力支撑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15: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