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多荒诞昏庸的皇帝,为何仍能维持近300年江山统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1 11:10:00 来源:戏说三国

稍有些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在明朝16个皇帝中,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勤于政事,比较有作为,其余的皇帝普遍荒诞昏庸不堪,其怠政可谓一个胜过一个。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只允许佛、道二教流传,其他宗教一律禁绝。这可能与他本人当过和尚的经历有关。

明朝多荒诞昏庸的皇帝,为何仍能维持近300年江山统治

明成祖朱棣则与其父大异其趣,变得极为崇道。

朱棣起事北方,按照道教的说法,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方的守护神是真武大帝,自然以真武大帝作为自己的保护神最为适宜。于是,从起兵时起,就不时借各种机会显示,自己在冥冥之中经常得到真武大帝的佑助。

在此后长达3年之久的靖难之役中,朱棣经常以真武大帝暗中相助来激励士气,在军中还时不时打出有“真武”字样的旗帜,使建文帝的将士也误以为真武大帝在佑助明成祖。这既对自己的将士起到激励作用,又对建文帝的将士造成了心理上的威慑。朱棣以八百人起兵,在靖难之役中经常能转危为安,并最终夺取皇

夺得皇位后朱棣极力崇道,所以后世皇帝仿效,崇道之风愈演愈烈,至嘉靖、万历而盛极。

明朝后世皇帝盲目崇奉道教,希望能像道教所说的那样“修道成仙”长生不老。要修炼就需要静下心来,尽量避免一些俗事和政务的干扰。于是,就出现了嘉靖帝“二十余年不视朝”的怠政现象。万历帝怠政更有过之,三十年不理朝政,致使狱中的犯人长期无人审理,数千名新任官员久不能就任,官员辞职不管准与不准就挂印而去也无人追问。

除嘉、万二帝,其他各帝虽表现不尽相同,但也好不了多少。如果说有例外的话,那就是崇祯帝。因当时天下多事,亡国在即,崇祯帝只得“日理平台”,想安安静静地做斋醮也不可能了。

明朝多荒诞昏庸的皇帝,为何仍能维持近300年江山统治

明朝上有一个突出的怪现象,令许多人颇为费解,即明朝皇帝成年累月地在宫中做斋醮,不理朝政,但国家机器却还在那里基本照常运转。

明朝自朱元璋取消丞相后,出现权力真空,于是内阁就自然成为这种权力真空的填补品。内阁大学士品级很低,不过正五品,只不过是个中级官员,主要职能就是帮助皇帝起草诏令和处理章奏,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处。

在宣宗朱瞻基时期内阁大学士兼有师、保、尚书之类的头衔,品级和地位都大大高了起来。各路大臣的章奏汇至内阁,内阁便代替皇帝处理这些章奏,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初称“条旨”,后称“票拟”,皇帝或代皇帝“秉笔”的司礼太监在“票拟”上画上勾,即发下执行。

因为没有丞相,于是内阁首辅视为过去的丞相。尤其是嘉靖、万历年间,由于两个皇帝整天躲在内宫做斋醮,不理政事,外廷事务一任内阁通过“票拟”来处理,所以这时内阁首辅的权力便格外显赫,才出现了像夏言、严嵩、张居正这样权倾朝野的内阁首

人们似乎很难想象,明王朝这台国家机器在很多时期就是靠这种惯性来运转的。

明朝皇帝多好色、懒惰、贪财,也造就了明宗室中生活荒淫者极其普遍、喜好敛财、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完全置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级理智观念、皇家的威仪尊严于不顾,缺乏起码的礼义廉耻。

明朝在储君的继承上严格执行“凡朝廷无皇子,必须兄终弟及,有皇子则须立嫡母所在,庶母所在虽长不得立”的嫡长子继承制,这样做虽然杜绝了皇子们窥视皇权皇位,但同时也使皇子们缺少竞争压力,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甘于平谈、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更不会关心朝政和民生。

明朝多荒诞昏庸的皇帝,为何仍能维持近300年江山统治

为了权力,兄弟相残、父子相斗、妃嫔相背,亲情荡然无存,明朝十六位皇帝中,就有仁宗、宪宗、孝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在继位之前生活于恶劣的环境中,最典型的就是朱常洛的“国本之争”。在这长达二十多年里,朱常洛惶恐不可终日,只有担心不遭杀身之祸的心思和精力,哪还有心思去思考国政。所以一旦被立为太子了,也是身心疲惫。只有成祖、景帝、世宗以及藩王继承大统,生存环境相对而言宽松一些。

在这种精神和肉体备受摧残的环境里,使皇子们具有小市民暴发户的心态,在即位后,很容易表现出与其爵位身份所要求的气质、风范相去甚远。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明朝中期以后的皇帝很少过问政事,可在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上,举旗定向,毫不含糊。《明史》称武宗朱厚照玩起来固然很疯狂,可办起正事来却一丝不苟。在1517年御驾亲征,指挥应州大捷,击退来势汹汹的蒙古王子伯颜,交出了一份相当漂亮的成绩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1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史上头顶最“绿”的皇帝:膝下127个儿子没有一个是他的亲骨肉
...愿景已然破灭,不复再现。【四、朝代盛衰的曲折轨迹】明朝兴衰,君主皆负其责。兴安君朱厚烈以地求和,护国周全;成祖朱棣篡位而兴,明朝鼎盛;然朱厚照荒淫,悄然埋下明朝覆灭之根。明世
2024-11-05 10:42:00
他是明朝最敬业的皇帝,操劳18年一生勤政爱民
...、荒淫无度。朱厚照将朱佑樘一手建立的功业荡然无存。明朝从此步入消亡之路。每当想起朱佑樘勤政爱民的盛世,百姓们无不惋惜,痛彻心扉。明朝最终灭亡的元凶,正是这荒唐昏庸的皇帝朱厚照
2024-01-22 21:21:00
刘伯温所说的明朝万子万孙有什么深意
...为残酷暴政或后宫奢靡亦或贪图享乐而亡国。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朱元璋一生驰骋疆场,巩固政权,可以说是非常聪明睿智,但就这样一个智勇双全
2023-01-17 20:06:00
这个王朝灭亡后,百万皇家子孙被赶尽杀绝,只因民怨太深
...子孙几乎被赶尽杀绝,原因确实民怨太深。这个王朝就是明朝,提起明朝是最惨的很多人还会有很多疑问,那么明朝为什么是历史上下场最惨的王朝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个
2023-03-03 15:06:00
亡国之君的无奈:杨广、赵昺、朱由检的悲壮结局
...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宋王朝覆灭。第三位,朱由检。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确是明朝的亡国之君,但是崇祯皇帝登基时,明朝已经是摇摇欲坠,尽管铲除了东林党的势力,明朝江山依旧看不到
2024-01-21 20:51:00
揭秘明朝宦官权力:从王振到魏忠贤
在明朝的时候,宦官的权力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民间甚至流传着一句话,"当官不如当太监",调侃的背后也显示出了当时宦官的权利地位之高。但宦官的权利为什么能这么高呢?今天就让我们细
2024-02-16 11:50:00
顺治皇帝在十三陵立“恭纪盛典之碑”,明朝却少了一位皇帝
在北京昌平,有著名的明十三陵,埋葬着明朝十三位帝王(朱元璋除外)。然而,有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清朝顺治皇帝的“恭纪盛典之碑”只祭奠了十二位皇帝,还有一位皇帝竟然不见了,这究竟是为什
2022-12-16 16:05:00
明朝灭亡跟哪些人脱不了关系
...”。有人整理过,东汉后期,唐朝后期,以及王振当权到明朝被清取代,这三个宦官当政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最为黑暗的时代。论势力和“凶残”,明代的宦官,其实,还比不过东汉和唐朝的
2023-08-01 21:33:00
明朝为何敢这么硬气?原因很无奈,一个从头到尾被绑架的王朝
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为什么敢这么硬气?其中有个答案,因为明朝是一个被绑架的王朝。我们首先将明朝和其他朝代比较,明朝绝对不是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政治上、版图
2024-11-02 10: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