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温州日报
这种脑“瘤”随时会破,成人发病率为7%
他带领团队化身“拆弹”专家
孙军(右)团队在进行手术。 本报记者 胡宁 有一种不是肿瘤的“瘤”,危害程度并不逊于恶性肿瘤,一旦破裂,1/3致死、1/3致残,这便是脑动脉瘤。关键是,该病并无明显症状,不少患者直到出现了脑出血,才知道自己是得了脑动脉瘤。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从1999年开始做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经验丰富,其团队连续两年在该院定理医学学术周上进行了该手术。 这是一种随时都能要命的疾病 前段时间,吴先生前往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进行复查,术后两年,他一直定期复查,情况都不错。他说,脑袋里的“不定时炸弹”被成功拆掉了,他可以安心过日子了。手术、复查,一来二去,吴先生跟主刀医生——该院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孙军建立了朋友关系。“我特别信赖孙院长的医德与技术,我总会问他一些跟疾病有关的问题,每次他都耐心地给予用药指导以及生活建议。他救了我的命,还一直关心我术后的情况,这让我十分感动。”吴先生说。 吴先生今年52岁,两年前,因为头痛就诊。孙军还记得当时其被确诊为脑动脉瘤的过程还有点波折。经过CTA、核磁共振、DSA血管造影检查,排除了相关脑疾病之后,最终确诊为脑动脉瘤,有5毫米大小。当时,孙军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出于对孙军的信任,吴先生接受手术。这台手术在2021年定理医学学术周期间进行了直播,当时在线观看达上万人次。 孙军介绍,脑动脉瘤并不是肿瘤,是指发生在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从外形上看就好像动脉上长出了一个气球样的“瘤子”。成人的发病率为7%。其有两大特点:一是发病速度快,如同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破裂,被称为“不定时炸弹”。二是致死率非常高,脑动脉瘤一旦爆炸,后果非常严重,是死亡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这是一台动用两个神器的手术 孙军介绍,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目的不是为了清除动脉瘤,而是填塞它,使血流不再进入这个“鼓包”,跟血液循环隔断,其就不会破裂出血了。因此,手术需要两个必备神器——弹簧圈、支架。 这台手术的难度有两个:一是从血管内部向动脉瘤内填入医用材料弹簧圈,“封”住血液,减少血流对瘤体血管壁的冲击,降低破裂风险。另外,在封住动脉瘤血液的同时,必须完整保护动脉瘤上发出的后交通动脉,否则有血管闭塞导致严重中风的风险。因为吴先生的动脉瘤位置不是特别理想,加上其肥胖,体重达85公斤,都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孙军团队通过反复塑形微导管和微导丝头端形态,以及极度耐心的多次尝试,最终将微导管成功送至预定位置,并成功置入支架。同时,通过微导管向动脉瘤内送入弹簧圈,使动脉瘤封闭,让血液不能进入动脉瘤。孙军团队就像“拆弹专家”,成功拆除了这个危险的“炸弹”。 脑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所引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关系。因此,这类人群都是高危群体。有数据显示:该病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9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孙军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最好两到三年进行一次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30 1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