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今年秋冬不寻常,这些疾病可能来袭!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06 10:2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霜降已过,立冬将至。

每年秋冬转换之际,天气多有骤变,导致一些疾病高发。加之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等,为本就流感多发季节的疾病预防再增难度。

从现在到12月底,天气特点与往年也有所不同,根据今年的天气变化等因素提前预防疾病,让我们过一个健康又轻松的冬天。

低温将至,当心流感

据中国气象网数据显示,11月3日,受冷空气影响,华北、东北、黄淮、江汉等地气温将先后下降4~6℃,内蒙古中东部降温8~10℃。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室副主任、研究员刘芸芸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预计11-12月,冷空气过程总体偏弱,除新疆北部、青海南部、西藏中东部部分地区气温略偏低外,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其中东北南部、华北、华东中北部、华中北部气温偏高1~2度。

但也有部分地区,将迎来低温天气。刘芸芸称,与往年不同的是,11月到12月份,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总体较弱,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需关注京津冀和汾渭平原污染天气对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

这个暖秋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气温骤降和低温容易导致哪些疾病多发,又该如何防治?

“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流行性感冒,在深秋和早冬季节变换、气温变冷以及温差加大时多发。”国家健康科普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雾霾天气、可吸入颗粒物和污染物扩散不力首先有可能会影响到人体呼吸系统特别是肺部健康。建议雾霾天气减少外出,必需外出时一定要戴口罩,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对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能起到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梁瀛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传染性更强,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北方地区以当年10月至次年3月多发,多有高热、咽痛,常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寒颤等全身症状,普通感冒多不发热或低热,全身症状轻微或无全身症状。流感是我国乙类传染病,有就医需求的建议到发热门诊就诊,避免交叉感染。

支修益也表示,过去三年各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对流感和呼吸系统传染疾病诊疗水平大幅提高,只要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或检测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疾病时,要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在没有出现临床重症或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情况下,不一定去大医院就诊,就近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基层医疗机构反而人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少。

低温天气需谨防脑卒中

刘芸芸表示,今年11月到12月我国发生极寒或气温极高的概率不大。但是到12月份在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有可能出现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

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公开资料显示,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给居民造成的经济负担也十分沉重。

秋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十分关键,并且从医院科室设置来看,一般心内科负责心血管疾病、神经内科负责脑血管疾病,两种疾病虽然密切相关,但分科明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杨琼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寒冷刺激容易导致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应激状态、心脏的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就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而引起血压的升高;还可以引起小血管持续性收缩以及高血凝,这些都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气温骤降,哪些人群是脑卒中多发的危险人群呢?

杨琼表示,寒冷刺激可以导致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血管收缩,小动脉持续痉挛收缩,增加了外周阻力,从而引起血压的升高。此外,寒冷可使得呼吸道抵抗力降低,引起炎症,而急性炎症过程可能会影响血液系统,导致高血凝状态并形成血栓。这些都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从预防的角度来看,杨琼表示,脑卒中分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也就是针对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主动筛查和管理各种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者推迟发生。90%的脑卒中(包括出血和缺血)风险可归因于10个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大量饮酒、饮食不健康和心理压力大,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有效防治脑卒中。

二级预防指的是针对发生过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要积极寻找发生的原因,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心房纤颤、颈动脉狭窄等,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管理,从而降低脑卒中复发。

三级预防指对脑卒中患者发生残疾以后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以及预防复发。

杨琼还提到,过量饮酒及血脂异常也都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的建议,推荐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戒酒或减少酒精摄入量。对尚未戒酒者,饮酒量应适度,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4g,女性减半。

时间就是生命,及时识别脑卒中“信号”是救治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哪些症状就要引起重视呢?

杨琼表示,简单辨别脑卒中有个小窍门叫“120”。“1”是看一张脸,观察两侧法令纹是否不对称,是否有口角歪斜;“2”是平举两只胳膊,观察是否出现一侧无力、抬举困难;“0”是聆(谐音“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出现以上表现,就要拨打“120”急救电话了。

盲目进补是个“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任川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心血管疾病症状在夏季温暖的气候下会有所缓解,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会有所降低。而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或症状严重程度都明显上升。其中,心衰患者秋冬季节容易患肺部感染,加重心衰的症状导致患者反复住院。

预防心血管疾病,在我们日常认知里都有哪些误区呢?

“其中之一是盲目进补。”任川说,对于高血脂人群而言,盲目进补或者过于相信“吃啥补啥”的说法,大量食用高脂肪、高嘌呤食物,反而可能导致胆固醇、尿酸等升高,增加心血管发病风险。

任川表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在秋冬季需要注意两个方向,即生活方式和药物。

生活方面,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心血管病史人群可以考虑在寒冷季节去气候温暖的区域生活,有助于血压平稳,减少呼吸道疾病。

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那生活中要注意从作息,穿衣,运动方面做出调整,比如冬季根据气温增减衣物,避免着凉;避免过早晨练,避免空腹晨练,减少寒冷的刺激;运动前延长热身时间。尤其是“三高”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运动锻炼。

药物方面,寒冷天气对血压、血脂等方面影响较大。所以冬季更要密切关注血压等各项指标,随时让医生帮助调整服药剂量,避免私自中断服药。

突发心血管疾病一般都有哪些症状、该如何应对?

任川认为,最要警惕的是胸痛。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前常常可以回溯到一些轻微胸痛的症状,尤其是跟运动相关的症状,也可能表现为胸部压迫感、心悸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有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就诊。如果症状持续时间长或者严重,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至于像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储备使用,并非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适用。

同时,全民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对减少心搏骤停带来的危害非常关键。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原主任张晔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则表示,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是提升免疫力保障健康永恒的主题,不分春夏秋冬。但秋冬季节,相对潮湿阴冷地区可以适当吃些养脾胃增热能以及祛湿食品,比如的胡椒、花椒和大料等;寒冷干燥地区可以吃些润燥食品,比如炖梨、百合、银耳等。同时还要注意防止皮肤干燥,适当外用橄榄油和一般的保湿护肤品都可以达到目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6 12: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种病早期症状怎么识别?“120”口诀很有用!
2023世界卒中日:重在预防 防在日常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的急性脑血管疾病。1
2023-10-29 15:17:00
卒中早识别:及时救治的关键
...健康的体重、血压和胆固醇水平,缺乏运动不仅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其他危险因素,如肥胖和糖尿病。四、卒中的早期识别方法BE FAST检测法。BE FAST是一种简
2024-03-29 23:32:00
卒中防治要做到“三早”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卒中防治要做到“三早”早预防早识别早救治快速识别卒中法则。近年来,脑卒中疾病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且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目前,脑中风已成我国致死排行第一,致残排
2023-10-20 03:53:00
...的体重,保持在一个健康的范围内,过重或肥胖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二)药物预防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使用一些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降脂稳斑、改善循环的药物,降低血小板的聚
2024-08-23 23:50:00
这5种维生素,高血压患者要及时补充,建议收藏
...超过140/90mmHg,高血压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但它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根据《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3-04-09 19:43:00
关注房颤,预防卒中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开展“中国房颤日”义诊活动
...颤,预防卒中”。当天上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心血管内科联合神经内科在该院门诊大厅举行义诊活动,由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宋文信、副主任医师梁鹏,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田永攀等多名
2023-06-07 17:10:00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锻炼:定期的身体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并增强心血管健康。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骑车。戒烟与限酒:烟草是患脑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戒烟不仅可以降低脑
2023-10-28 02:49:00
西安一医院接连收治3例!紧急提醒:一地已发现250多例!
...高温高湿天气影响之下急性心梗高发江苏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近两个月收治急性心梗患者250余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仅30岁左右于先生(化姓)今年初刚退休,发病时他正在准备去女儿家带
2023-08-25 16:08:00
心血管与呼吸道都要小心保护好
...基础性疾病的人群;第三类为户外作业人员。●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爱兰提醒,有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脑血栓、下肢静脉血栓等心血管病史或
2023-12-15 04:0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中西医结合量体裁衣式服务,思南中医院这场健康活动好有料
9月16日,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积极响应国家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号召,组织来自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5-09-17 13:40:00
菏泽市疾控中心组织工作人员走进城区商场开展宣教活动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菏泽报道9月15日—21日是第7个“9·15”减盐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人人行动、全民控盐”。9月15日下午
2025-09-17 10:34:00
四川友谊医院熊瑛:深耕呼吸内科领域,帮助患者走出“呼吸之困”
每到秋冬季节,总是开始反复咳嗽、动辄气喘,甚至夜里被呼吸憋醒……如果这些症状您并不陌生,那么也许该给您的呼吸多一点关注
2025-09-17 10:41:00
朱毅:关于预制菜,消费者和国标为何各说各的?
中新经纬9月16日电 题:关于预制菜,消费者和国标为何各说各的?作者 朱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最近预制菜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2025-09-17 07:45:00
花样菏泽 小城大爱①人间烟火气,最美“曹州味”
大众网记者 刘亚 菏泽报道美食,是游客打开一地文化最直接、最感性的方式,也是当地人日常生活最直接的、最深刻的构成。循着香气
2025-09-16 11:02:00
惊艳亮相《赴山海》,爷爷的农场A2水牛纯牛奶以高品质重构饮奶新体验!
近日,备受瞩目的武侠剧《赴山海》正式开播。当观众沉浸于热血江湖与侠义情怀时,不少细心用户还在该剧片尾惊喜发现了“老朋友”——“爷爷的农场”熟悉的身影
2025-09-16 11:11:00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浩宇受邀参加首都国际医学大会,与各界代表共话全球健康治理
9月13日上午,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由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刘谦主持,中共北京市委常委
2025-09-16 11:55:00
郑州尖峰:做全飞秒手术,严格的术前检查有哪些?
近视手术到底能不能做?有没有后遗症?咱们不妨一起来听听那些近视手术史多年朋友的真实感受。正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做过才有发言权
2025-09-16 11:55:00
郑州长江中医院“专项助孕生育补贴”正式开放! 郑州慈善总会送子公益基金“好孕桥”计划启动
9月14日上午,“助力生殖健康,筑梦新时代家庭”,送子公益基金11周年庆典暨“好孕桥”公益计划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本次活动由郑州慈善总会送子公益基金主办
2025-09-16 11:56:00
脸上斑总消不掉?别再乱花钱了!中医:先把气血运行通道打通才是关键
脸上的黄褐斑,简直就像个甩不掉的“顽固分子”。很多人总觉得长斑只是脸的表皮问题,一门心思抹精华、做项目,却始终跳不出“祛斑—反弹”的怪圈
2025-09-16 11:57:00
前列腺增生高危人群:这些信号你一定要注意!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关注前列腺健康。数据显示,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增生患病率已超过50%,70岁以上人群更是高达80%
2025-09-16 11:59:00
郑州美中商都妇产医院科普:影响生育力的几大因素,你了解吗?
郑州美中商都妇产医院作为河南省内专注于女性健康与生殖医学的专科机构,结合临床案例与科研成果,系统梳理了影响生育力的关键因素
2025-09-16 14:20:00
就在明天!临沂市中医医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义诊活动等您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周萍 刘淑敏金秋九月,清风送爽,正是收获健康与美好的时节。2025年9月16日上午,临沂市中医医院将联合市疾控中心
2025-09-16 14:52:00
权威白癜风专家济南一对一会诊,广受患者高度好评!
“医生,我家孩子脾胃不好,不能吃药,在县里医院照光照的皮肤还起泡了,还有什么治疗方法吗?”“孩子如果年纪小,皮肤娇嫩,脾胃还没有发育成熟
2025-09-16 15:59:00
烟台疾控科普:骨质疏松≠老年病!11点提示打破防治误区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胡志强 曾颖雪 烟台报道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疼痛
2025-09-16 16: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