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47封烈士家书 入藏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9 00: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47封烈士家书

入藏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

通讯员 高炜

昨天上午,抗日航空烈士丁寿康家书捐赠仪式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举行。丁寿康烈士亲属从广州专程赶赴南京,将烈士留下的47封家书和3封烈士战友的来信无偿捐赠给该馆。随实物一起捐赠的还有烈士全套家书、照片、烈士证明书、韩山师范学院(烈士母校)学籍卡等史料的电子版。

笔墨未干即上战场

25岁留下绝命家书

丁寿康,字永福,学名丁身祜,华侨飞鹰中的杰出代表,201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烈士。1915年1月12日,丁寿康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儿时随父母到泰国谋生,少时回乡读书。1938年12月1日从空军军官学校第八期飞行科驱逐组毕业,任中国空军王牌第四大队第二十一中队少尉飞行员,多次参加对日空战。

1940年7月16日上午,丁寿康正在重庆白市驿机场的宿舍里,给远在泰国的叔父写信。突然,机场上空响起敌机来袭的警报。丁寿康来不及将刚写完的家书装进信封,立即冲向自己的战机,升空迎敌。因敌众我寡,不幸牺牲,年仅25岁。

丁寿康的表侄丁协盛在捐赠现场向记者介绍了烈士鲜为人知的家事和这封绝命家书背后的故事。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陆续归队,唯独丁寿康再也没能回来。收拾烈士遗物的过程中,丁寿康的战友,也是同乡挚友洪奇伟看见丁寿康桌上放着这封笔迹未干的家书。信中写道:“十七日那天,我轮值警戒时,下地时不幸因为断了尾橇,打转改正无效,以致翻覆,人幸无伤,不过已够令人悔恨。”“这些日子来,只要天气好,敌机还是继续着大举来袭。可是敌机自以为大编队组成的防御火网足以阻碍我们少数机攻击的夸大迷梦,给我们‘六一O’、‘六一一’、‘六一二’、‘六一六’几次光荣的胜利打破后,夸大狂妄一变而为卑怯畏缩。”……

看着信中那熟悉的笔迹,想到烈士未酬的壮志,悲痛之余,为了完成亡友最后的心愿,洪奇伟将这封绝笔信代为转寄给了丁寿康的叔父,并以挚友的身份附信一封,讲述丁寿康牺牲的经过,表达了以丁寿康杀敌救国之精神继续奋斗为其复仇的决心。这封信的原件也被一并捐赠。

7年47封家书

再现英烈凛然气概

丁寿康这批家书,第一封写于1933年3月7日,最后一封写于1940年7月16日,以第一人称视角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丁寿康从18岁背井离乡,直到牺牲的整个过程。见证了在民族生死存亡之秋,一名普通青年逐步成长为忧国忧民的抗日英雄的心路历程。丁协盛说,丁寿康从考入航校开始,就已抱定为国牺牲、誓死杀敌的决心了。

在丁寿康的求学从军之路上,其叔父丁季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身在何处,丁寿康都养成一个习惯,随时将自己的生活、学习、训练和战斗情况向丁季平汇报。丁寿康牺牲后,丁季平一再叮嘱家人,若家里失火,什么东西都不要搬,一定要将装有丁寿康遗物和书信的旧皮箱抢出来。正是这种用心的呵护,才让这些珍贵的家书完整保存至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12: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敌机来袭!家书笔墨未干即上战场
...故事昨天,《抗战记忆 英烈永存——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文物史料征集专题展》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开幕,展出了110张珍贵历史图片和90余件珍稀文物史料。 南京日报/紫金山
2023-12-13 06:25:00
...,抗日航空烈士丁寿康家书捐赠仪式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举行。丁寿康烈士亲属从广州专程赶赴南京,将烈士留下的47封家书和3封烈士战友的来信无偿捐赠给该馆。随实物一起捐赠的还有
2023-09-19 06:04:00
家书墨迹还未干,他便飞天战日寇
...,他便飞天战日寇烈士丁寿康家书捐赠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为迄今最完整中国空军飞行员家书丁寿康烈士的亲属把47封家书和3封战友来信捐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 邵丹 摄扬子晚报
2023-09-19 01:16:00
重读抗战家书 感受雨花英烈抗日救国决心
昨天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6周年纪念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举办“重温抗战家书——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6周年”活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南报网讯(通讯员张语记者李子俊实习
2023-07-08 09:36:00
各界人士凭吊抗日航空烈士
...航空烈士各界人士清明凭吊抗日航空烈士 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供图青山苍柏埋忠骨,清明时节祭英魂。4月3日上午,南京市政协办公厅、中山陵园管理局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联合举行“铭
2024-04-04 02:16:00
山河铭记|一封家书寻找安葬地后续:被收编一二九师,随军前往晋冀鲁豫
...生分析的内容,大皖新闻记者又采访了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前馆长、甘肃省抗战史研究专家袁志学。他分析认为,杜立成所在部队确实存在前往晋冀鲁豫边区的可能,“这个三百八十六旅应该是
2025-07-15 15:01:00
...本报讯 (记者 罗子泓 谢瑞真)昨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首批18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的信息勘误名单。在本报的持续追踪和推动下,福建同安籍烈士郭彩玲、天津籍烈士侯子勤的
2024-05-18 07:40:00
联系南京收集资料 厦门籍抗日航空英烈生平资料更丰富
...)阮模群或出生于厦港渔民家庭。图为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提供的阮模群照片。 《滑翔》杂志(1946年第一期),有一张说明为“女指导员郭彩玲”的照片。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2024-04-14 08:02:00
...烈士相关的事迹后人知之甚少。日前,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以下简称“抗馆”)“飞鹰·航线”史料寻访团来到安徽宿州,寻访了夏训典烈士的亲弟弟,99岁的夏训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讲
2025-03-20 07: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良渚古国究竟什么样?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8月23日,由河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2025-09-01 08:00:00
抗战时期,这些清流印记不能忘
东南网8月31日讯(通讯员 吴火招 沈兴源 文/图)清流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主力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
2025-09-01 00:03:00
特别观察丨北京这个文物特展,为啥关注度这么高?
8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静静上演。走进“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仿佛步入了八十年前的白山黑水之间
2025-08-31 09:36:00
【微纪录片】东方战场的生命堡垒
1939年的中国,硝烟漫过黄河,掠过长江,最终在西南腹地的群山前停下脚步。位于贵阳东南郊的图云关,正悄然迎来一群特殊的“守关人”
2025-08-31 21:34:00
一只水壶一张地图见证抗战烽火岁月 鼓浪屿华侨后裔讲述先辈参与抗战的故事
年轻时的陈珊轮。雷文铨1940年拍摄于昆明的照片。 陈珊轮的军用水壶。雷文铨1932年绘制的“晋江惠安仙游三县沿海仇货入口地图”
2025-08-30 08:3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我们为先辈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1:44:00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京开展
为铭记抗联历史,缅怀抗联先烈,弘扬抗联精神,讲好抗战故事,8月30日上午,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
2025-08-30 15:4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开学了,来吉林看看古代的高端文具
又到开学季,学生们是不是开始为新学期准备文具清单了?那么在古代,学子们是不是也一样要为开学准备文具清单呢?说起古代的文物清单
2025-08-30 16:19:00
【图云关·跨越八十年的回响】援华医生后裔重访战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前行 Descenda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lief Corps revisited Tuyunguan
“我们为我们的先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8: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百余件抗战实物见证血性抗争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当山一名收藏爱好者收集了百余件与抗战紧密相关的实物
2025-08-30 20:37:00
1955年上映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以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的反“扫荡”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到平原地区牵制日军松井中队
2025-08-29 09:10:00
它们,遭侵占被迫更名;他们,勇战斗不曾屈服
1938年的中山路大中路口。(视觉厦门 供图)1940年,被日本占领的太古码头。(鹭客社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上世纪三十年代末
2025-08-29 09:19:00
大禹文化④丨大禹出身“顶级豪门”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29 10:12:00
玄武湖打造全省首家“诗词文化景区”绵延千年文脉“金陵诗仙馆”讲述李白的金陵往事□通讯员胡凯常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诗仙”李白一生多次造访玄武湖
2025-08-29 11: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