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杖刑到底有多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3 15:3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古代杖刑到底有多疼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五刑”之一,“杖刑”显然十分老资格。放在各类古装剧里,“拉出去痛打”的杖刑场面,也是十分常见。比如央视98版《水浒传》里,老戏骨李雪健刻画的“宋江挨打”桥段,衣衫褴褛的宋江在公堂上被摁住狠打,短短一分多钟的痛苦表演,却叫多少观众心惊肉跳,连呼“看着都疼”。那在真实历史上,“杖刑”也有这么疼?更疼!

“杖刑”到底有多疼?首先得了解下,古代的“杖刑”,都是怎么打。

古代杖刑到底有多疼

其实,在隋唐年间以前,作为“五刑”之一的杖刑,一度和“笞刑”不分家,都是用根部厚一寸梢部厚半寸的竹制“棰具”狠打。汉朝时打一次,开始时分“笞三百”或“笞五百”,后来变成“笞一百”或“笞五百”。发展到隋朝时,打起来更常见逮什么用什么。比如隋朝“仁君”隋文帝,有时气急了眼,直接用马鞭来给人“杖刑”。

而且必须注意,在唐朝以前,“杖刑”时能打屁股?这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奢求,基本都是朝着背部狠打,杀伤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汉朝时的“杖刑”,说是为了体恤犯人健康,用“杖刑”替代砍人手脚的“肉刑”,可一顿噼噼啪啪打完,受刑者往往“率多死”。隋文帝耍威风“杖刑”的那几年,官员们吓得纷纷辞职,他自己还大惑不解:“吾杖重乎?”朕打的很痛吗?

直到唐朝贞观年间,在看过了无数骨断筋折的惨剧后,唐太宗才正式改革,把“杖脊”改成“杖臀”,从此“打屁股”才成了“杖刑”的主流。《唐律》更把“杖刑”分成了“杖六十”“杖七十”“杖八十”“杖九十”“杖一百”五个等级。但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有时皇帝上来脾气,还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比如唐玄宗在位时,一怒给官员“杖刑”,都是常见事,比如御史蒋挺,就因说了句真心话,就被活活“杖死”在朝堂。

古代杖刑到底有多疼

相比之下,宋朝在“杖刑”的执行方面,比唐朝要严格的多,基本是该怎么打就怎么打。但“杖刑”的应用也更广,常用于其他刑罚的附加刑,比如流放等刑罚,都要附加一顿“杖脊”。甚至还有“重杖”,专用执行死刑。北宋的“弟弟”辽国,也开发出了新的“杖刑”工具——沙袋。五十至三百的“杖刑”,都是用熟皮包裹的五十斤沙袋来击打。

但放在宋朝的军队里,“杖刑”的应用,却是十分泛滥。一级压一级的军官们,常把“杖刑”当成立威手段。两宋军队打仗不给力,“杖刑”袍泽却是相当积极,也终于造成了严重后果:宋孝宗年间,志在恢复河山的宋孝宗,大力提高军官待遇,鼓励武举们从军,却不料武状元林飙等人纷纷拒绝——宁可一辈子仕途无望,也绝不去军营里挨打。

发展到明清年间,“杖刑”的制度也更加森严,基本继承了唐宋的各类法律条文。明朝还开发出了新用场:廷杖。三个世纪里,明朝那三尺五寸长的大荆条,把多少文官打的皮开肉绽。明朝成化年间以前,遭到“廷杖”的官员,还都是穿着衣服挨打,甚至屁股上要垫上绵衣防护,之后这个讲究也没有了,基本了脱了裤子直接打。

古代杖刑到底有多疼

这“打击力度”有多大?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夺情”事件里,获罪挨“廷杖”的几名官员里,艾穆和沈思孝活活疼昏,三天后才苏醒。神志清醒的吴中行,除了屁股皮开肉绽,还被打到口鼻出血。同样皮开肉绽的赵用贤,屁股上的肉一块块脱落,还被其妻子捡拾起来,回家腌制成腊肉后,从此代代收藏,成了老赵家标榜正气的传家宝。

以这个意义说,虽然“廷杖”常被看作明朝官员“博出位”的捷径,可看过这鲜血淋漓的现场就知道:这简直是拿命在“搏”。

也由于“廷杖”太狠,捎带着明代的治伤技术,也跟着突飞猛进。比较常用的一个办法是:挨过廷杖后,取一块羊毛皮敷在伤者患处,就能迅速止血恢复。但伤口痊愈后,患处就会留下一处羊皮痕迹。于是很多明朝县官,都落下了“职业病”:倘若要把某个百姓“杖刑”,脱下对方裤子一看,发现人家身上有“羊皮痕迹”,那就坚决不能打——这可是靠“廷杖”博出位的文官,就算眼下是草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发达。

古代杖刑到底有多疼

但一般的老百姓,就没这个好运了。

“杖刑”这个刑罚,虽说主要用来惩治奸恶,也常用来打官立威,但很多时候,也常被滥用。一支威武的刑杖,有时就是惩治百姓的名目。比如在明清年间,不止犯罪会被“杖刑”,甚至有时候横征暴敛,也往往是“杖刑”开路。比如清朝人陈舜系的《乱离见闻录》里:康熙三年时,东南许多知县为催缴税粮,动辄就用“杖刑”打死数百人。多少民脂民膏,就是这么“打”出来的。

甚至对于衙门里的基层小吏来说,这恐怖的“杖刑”,更是敛财的“神器”。清朝人方苞的《狱中杂记》也记载:有三个犯人要受“杖刑”,第一个贿赂了三十两白银,结果被打伤骨头。第二个送了六十两白银,结果只是打伤了皮肉。第三个送了一百八十两,打完后当天就痊愈。这噼噼啪啪的一顿打,就是多少衙门中人的“食物链”。

古代杖刑到底有多疼

“杖刑”有多疼?这个话题,就好似这样一面多棱镜,折射了中国古代,多少令人思考的世态万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3 1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刑罚杖刑和廷杖一字之差,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刑”,其最早成型于隋朝的《开皇律》。当时的皇帝——隋文帝杨坚,有感于南北朝时期各国刑罚不一,又失于严苛,于是对刑罚作出了大幅度的削减,把持续了数百年的鞭刑改为了杖刑,并将其纳
2023-01-10 22:47:00
刘秀留下哪项陋规,让朱元璋背了6百多年黑锅
...三丈,“有诏杖之朝堂”,又在朝堂之上当众杖责王钧。隋文帝杨坚,是出了名的贤明之君,但也有实行过“廷杖”之刑。开皇十七年,隋文帝发了一道诏书:“其诸司论属官若有想犯,于律外斟酌
2024-06-07 16:50:00
正德年间146位大臣惨遭廷杖,当时发生了什么?
廷杖,是指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古代的廷杖以明朝时期最为著名,因为廷杖在明朝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尤其是明朝中期,受廷杖的官员不计其数。明朝的廷杖始于洪武朝,朱元
2023-04-18 11:40:00
汉明帝刘庄:杖责之下的尚书台
廷杖,就是在旧时代的皇帝发怒之际,当廷在朝堂上对大臣施加杖责的举动。用民间的话说,就是皇帝命令武士们给不听话的大臣们的屁股上现场打板子。提起给那些“刺头”的大臣打板子,明朝的廷杖
2023-11-15 15:16:00
明朝的廷杖制度,让官员们闻风丧胆,究竟有多可怕?
...话还要挨打,这就是明朝历史上特殊的一种刑罚手段——廷杖制度。廷杖制度的发展廷杖,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在朝堂亦或是殿堂上对官员实施杖责。通俗的说就是屁股上挨揍,这种制度是明代独有的
2023-01-03 19:48:00
明朝太监刘瑾权倾一时,后来为何被凌迟?
...俸禄。对于许多人而言,这真是致命打击。第二种是去衣廷杖。廷杖是明朝常见的惩罚手段,但始初是允许受罚人垫棉衣或者棉毡的,这样就不会造成伤残。刘瑾却命人去衣廷杖,搞得一顿罚下来,
2023-02-16 19:11:00
锦衣卫为何受到明朝历任皇帝的偏爱
...的斗争中锦衣卫总是表演一个背锅侠的角色。锦衣卫——廷杖的执行者锦衣卫是天子近臣,皇帝的安全归他们保护,所以明朝有名的廷杖就是由他们执行的。如正德年间朱厚照贪玩想要南巡,一百多
2024-06-24 16:06:00
古代的廷杖制度是法外之刑,因此深受皇帝喜爱
明代的皇帝十分热衷一项法外之刑罚,那就是廷杖制度。廷杖制度,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朝堂上对皇帝认为是犯了错误的大臣由宦官等皇帝身边人进行当众惩罚,从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起,此后的各个朝
2023-04-16 12:16:00
...,手段也很简单粗暴:重者杀,轻者打,而这个打,就是廷杖之刑。廷杖由一根槌状的栗木制成,下端包有铁皮,铁皮上有倒钩,一击之下,行刑人顺势一扯,能连皮带肉将受刑人打得死去活来。廷
2024-06-07 06: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
1993年,一名采购员私自拿走27万公款,劫机潜逃台湾省,下场如何
1995年的春节,中国各地都是张灯结彩迎接新春的到来,而在海峡两岸的台岛监狱中,一位神情复杂的中年男子拿着电话迟迟不肯拨号
2025-04-01 17:00:00
鲁网4月1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位于曲阜明故城东北的周公庙。周公庙又称“文宪王庙”“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说起周公
2025-04-01 10:25:00
活动回顾|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易学导论》读书分享会于上海图书馆顺利举办
3月29日,“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于上海图书馆举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岘携其新书《易学导论》来到现场
2025-04-01 10:25:00
水浒传人物志——于友善《武松·天伤星》作品
董平·天立星136cm×68cm║纸本水墨║2024年董平,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双枪将”
2025-04-01 10:38:00
金匮之盟是真是假?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他的儿子
对于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很多人觉得他是通过弑兄这种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即“烛影斧声”。但是这种观点难以解释一个事实,赵匡胤在位十六年
2025-04-01 11:20:00
金陵"浮世绘"——徐建明《燕子矶》作品
徐建明《燕子矶》作品燕子矶景区是幕燕滨江风貌区的核心景区,燕子矶老街内外山环水绕、街巷纵横的格局,区别于南京近郊其他街镇
2025-04-01 09: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