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诗人高骈的崛起与没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0 14:38:00 来源:戏说三国

白居易写过一首《李白墓》:“采石江边李白坟,遶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这首诗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千百年来诗人们怀才不遇的尴尬处境。唐诗研究权威著作《全唐诗》记载,唐朝前后两百八十九年,有名有姓、有作品传世的诗人,合计有两千多人。这两千多人中,胸怀锦绣、腹有珠玑的一代贤才大有人在,但他们大都仕途坎坷困顿,终生在失意落魄中苦苦煎熬,李白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不过,世事无绝对,有些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飞黄腾达大富大贵。

唐朝诗人高骈的崛起与没落

盛唐诗人高适,就是这些幸运儿之一,他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流传千年,他的仕途也一帆风顺,做到剑南节度使、礼部尚书,官拜渤海县侯,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以至于《旧唐书》评价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不过高适创造的纪录,日后被人突破,另一个诗人比他的官位还要高。此人就是唐朝著名的名将诗人高骈。

高骈和高适还是老乡,都是渤海蓚县人。高骈祖辈父辈都是禁军神策军的武将,是正儿八将的将门世家。高骈子承父业,继续在神策军担任武将。但他并非仅仅是个只知舞枪弄棒的粗豪武夫,自幼饱读书史,雅好文章翰墨,诗才那是一等一的好。他的最广为人知的名诗是《山亭夏日》,“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很多人耳熟能详。高骈官运亨通,做过安南都护、静海军节度使,还被封为渤海郡王,比老乡高适又高了一级。他声威最盛时,一身兼任西川、天平、荆南、镇海、淮海五镇节度使,一个人掌控过唐朝三分之二的兵力。

唐朝诗人高骈的崛起与没落

高骈的官爵,是靠真本事一刀一枪从战场上拼来的。高骈在世时,唐朝已经衰朽不堪,内忧外患交织。内有黄巢大起义风起云涌,席卷天下,外有安南、吐蕃等强敌兴兵犯境,局面岌岌可危。高骈却在危急局面中一柱擎天,先后领兵平定安南,击退吐蕃,数次重创黄巢大军,挽狂澜于既倒,简直是唐朝末年的定海神针。照此趋势,高骈本可以是个流芳百世的名将。

唐朝诗人高骈的崛起与没落

不过,高骈的结局却很不好,晚节不保身败名裂。高骈晚年时,沉迷于虚无缥缈的神仙方术,整天纠集一帮江湖术士,又是炼丹修道,又是研究“升仙之术”,搞得乌烟瘴气。《资治通鉴》记载,唐僖宗中和元年,高骈当时六十岁。黄巢大军袭扰江淮,唐僖宗征调高骈出兵,高骈却岂有豪情似旧时,已经堕落成一个拥兵自重的大军阀,对皇帝圣旨不理不睬。

唐朝诗人高骈的崛起与没落

有一天,高骈却突然下令,把广陵府驻扎的八万大军、战船二千多搜,大动干戈全部调集到城外六十余里的东塘驻扎。将士们还以为高骈要奉旨出兵,无不摩拳擦掌,准备刀枪军械、搬运粮草辎重,忙的不亦乐乎。谁知过了三个多月,高骈却没有任何动静。将士们正在迷惑,高骈第二道命令下来了:全军撤回广陵府。将士们愕然不解,只得重新收拾,费尽周折又搬回原地。谁也不知道高骈拿这八万多人来回折腾到底为什么。

唐朝诗人高骈的崛起与没落

事后人们才知道真相。原来高骈迷信术士,恨不得打个喷嚏都要请“大师”解析一下吉凶。有一天高骈看到“双雉集广陵府舍”,有两只野鸡落在广陵府衙的房顶上。野鸡不是常见鸟类,突然飞到城市中,高骈认为必定有所寓意,赶紧请府中术士“大师”掐算掐算。术士装模作样思虑片刻,说:“野鸟来集,城市将空。”野鸡本是荒郊山野的动物,如今跑到闹市中,预示着广陵府将会遭受劫难,沦为废墟空城,是大凶之兆。这样荒诞不经的鬼话,高骈却一时糊涂信以为真。这才干出了把八万大军儿戏般调来调去的蠢事,“但欲禳除雉集之异尔”。就是为了躲避野鸡带来的所谓“劫难”。

唐朝诗人高骈的崛起与没落

部下知道高骈的作为后,无不嗤之以鼻,大失所望,对高骈再无信任尊崇之意,高骈“以是声名大损”,一生英明果决的形象付诸东流。这件事是一个危险的开端,标志着高骈手下术士集群开始把控、插手兵权。高骈却浑然不觉,任由术士们胡作非为。最终高骈部下武将四分五裂,激起兵变,高骈在兵变中被杀,一代名将就此殒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0 19: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安三万里》几乎涉及所有开元盛世期间的唐代著名诗人、艺术家,其中不少与江苏有着密不可分的情缘。影片主人公之一是“诗仙”李白,在他61年的人生中,无数次“仗剑远游”。他对江
2023-07-28 13:43:00
《长安三万里》时长168分钟,从诗人角度看尽晚唐60年兴衰史
...其实展现了电影的主题,“长安”代表的是高适、李白等诗人们心中的“理想之地”,而“三万里”是他们与理想之间的距离。长安三万里可以说是形容大唐盛世疆土之广,也可以说是形容那些贤人
2023-07-28 12:38:00
盛唐除李白杜甫高适还有哪些诗人
盛唐诗人(公元713~755年)1、李白(公元701年—762年)李白是四川江油人,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仙,李白5岁开始读书,15岁开始作诗,18岁时在四川各地游玩,2
2024-07-20 15:42:00
一场皇室内斗,三位诗人一个被贬,一个被流放,一个平步青云
一场皇室内斗,三位盛唐伟大的诗人,一个被贬,一个被流放,还有一个从此平步青云。和高适相比,李白,杜甫只是空有理想的诗人,而高适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公元756年七月,刚到四川还没退
2024-06-12 14:34:00
《长安三万里》为何不直接拍李白而要拍高适呢
...》之前,很多人都在质疑:高适还算不上唐朝第一流的大诗人,他的故事有什么好拍的?直接拍李白不好吗?不过,在历史上,高适的人生同样波澜壮阔,并取得了其他唐朝诗人都无法匹敌的成就。
2023-07-24 22:10:00
高适支持肃宗,李白支持永王最后结局如何
李白和高适都是我国盛唐时期的大诗人,但一场来自渔阳的叛乱不仅将大唐的盛世击得粉碎,还对许多大诗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关于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我们需要了解,它不仅是一场
2023-04-26 10:16:00
...传奇色彩,被誉为“诗仙”。高适,则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二人的友谊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文学史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李白和高适的初次相遇是在唐玄宗天宝二年(
2023-10-09 15:54:00
从多种维度来看元朝时期的安南诗人群体
...面,突出表现为大量描写元与安南两地交流与风俗文化的诗人群体涌现出来。《全元诗》中涉及的大量元代安南诗就是最好的佐证。下面,本文就将从多种维度来看元朝时期的安南诗人群体。职贡图
2024-06-12 20:12:00
唐朝盛产诗人,特别是盛唐时期,诗坛更是灿若星河。不仅有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仙”、“诗圣”,还有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及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其实写诗只是他们抒
2024-01-11 16: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