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诗人高骈的崛起与没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0 14:38:00 来源:戏说三国

白居易写过一首《李白墓》:“采石江边李白坟,遶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这首诗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千百年来诗人们怀才不遇的尴尬处境。唐诗研究权威著作《全唐诗》记载,唐朝前后两百八十九年,有名有姓、有作品传世的诗人,合计有两千多人。这两千多人中,胸怀锦绣、腹有珠玑的一代贤才大有人在,但他们大都仕途坎坷困顿,终生在失意落魄中苦苦煎熬,李白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不过,世事无绝对,有些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飞黄腾达大富大贵。

唐朝诗人高骈的崛起与没落

盛唐诗人高适,就是这些幸运儿之一,他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流传千年,他的仕途也一帆风顺,做到剑南节度使、礼部尚书,官拜渤海县侯,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以至于《旧唐书》评价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不过高适创造的纪录,日后被人突破,另一个诗人比他的官位还要高。此人就是唐朝著名的名将诗人高骈。

高骈和高适还是老乡,都是渤海蓚县人。高骈祖辈父辈都是禁军神策军的武将,是正儿八将的将门世家。高骈子承父业,继续在神策军担任武将。但他并非仅仅是个只知舞枪弄棒的粗豪武夫,自幼饱读书史,雅好文章翰墨,诗才那是一等一的好。他的最广为人知的名诗是《山亭夏日》,“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很多人耳熟能详。高骈官运亨通,做过安南都护、静海军节度使,还被封为渤海郡王,比老乡高适又高了一级。他声威最盛时,一身兼任西川、天平、荆南、镇海、淮海五镇节度使,一个人掌控过唐朝三分之二的兵力。

唐朝诗人高骈的崛起与没落

高骈的官爵,是靠真本事一刀一枪从战场上拼来的。高骈在世时,唐朝已经衰朽不堪,内忧外患交织。内有黄巢大起义风起云涌,席卷天下,外有安南、吐蕃等强敌兴兵犯境,局面岌岌可危。高骈却在危急局面中一柱擎天,先后领兵平定安南,击退吐蕃,数次重创黄巢大军,挽狂澜于既倒,简直是唐朝末年的定海神针。照此趋势,高骈本可以是个流芳百世的名将。

唐朝诗人高骈的崛起与没落

不过,高骈的结局却很不好,晚节不保身败名裂。高骈晚年时,沉迷于虚无缥缈的神仙方术,整天纠集一帮江湖术士,又是炼丹修道,又是研究“升仙之术”,搞得乌烟瘴气。《资治通鉴》记载,唐僖宗中和元年,高骈当时六十岁。黄巢大军袭扰江淮,唐僖宗征调高骈出兵,高骈却岂有豪情似旧时,已经堕落成一个拥兵自重的大军阀,对皇帝圣旨不理不睬。

唐朝诗人高骈的崛起与没落

有一天,高骈却突然下令,把广陵府驻扎的八万大军、战船二千多搜,大动干戈全部调集到城外六十余里的东塘驻扎。将士们还以为高骈要奉旨出兵,无不摩拳擦掌,准备刀枪军械、搬运粮草辎重,忙的不亦乐乎。谁知过了三个多月,高骈却没有任何动静。将士们正在迷惑,高骈第二道命令下来了:全军撤回广陵府。将士们愕然不解,只得重新收拾,费尽周折又搬回原地。谁也不知道高骈拿这八万多人来回折腾到底为什么。

唐朝诗人高骈的崛起与没落

事后人们才知道真相。原来高骈迷信术士,恨不得打个喷嚏都要请“大师”解析一下吉凶。有一天高骈看到“双雉集广陵府舍”,有两只野鸡落在广陵府衙的房顶上。野鸡不是常见鸟类,突然飞到城市中,高骈认为必定有所寓意,赶紧请府中术士“大师”掐算掐算。术士装模作样思虑片刻,说:“野鸟来集,城市将空。”野鸡本是荒郊山野的动物,如今跑到闹市中,预示着广陵府将会遭受劫难,沦为废墟空城,是大凶之兆。这样荒诞不经的鬼话,高骈却一时糊涂信以为真。这才干出了把八万大军儿戏般调来调去的蠢事,“但欲禳除雉集之异尔”。就是为了躲避野鸡带来的所谓“劫难”。

唐朝诗人高骈的崛起与没落

部下知道高骈的作为后,无不嗤之以鼻,大失所望,对高骈再无信任尊崇之意,高骈“以是声名大损”,一生英明果决的形象付诸东流。这件事是一个危险的开端,标志着高骈手下术士集群开始把控、插手兵权。高骈却浑然不觉,任由术士们胡作非为。最终高骈部下武将四分五裂,激起兵变,高骈在兵变中被杀,一代名将就此殒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0 19: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安三万里》几乎涉及所有开元盛世期间的唐代著名诗人、艺术家,其中不少与江苏有着密不可分的情缘。影片主人公之一是“诗仙”李白,在他61年的人生中,无数次“仗剑远游”。他对江
2023-07-28 13:43:00
《长安三万里》时长168分钟,从诗人角度看尽晚唐60年兴衰史
...其实展现了电影的主题,“长安”代表的是高适、李白等诗人们心中的“理想之地”,而“三万里”是他们与理想之间的距离。长安三万里可以说是形容大唐盛世疆土之广,也可以说是形容那些贤人
2023-07-28 12:38:00
盛唐除李白杜甫高适还有哪些诗人
盛唐诗人(公元713~755年)1、李白(公元701年—762年)李白是四川江油人,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仙,李白5岁开始读书,15岁开始作诗,18岁时在四川各地游玩,2
2024-07-20 15:42:00
一场皇室内斗,三位诗人一个被贬,一个被流放,一个平步青云
一场皇室内斗,三位盛唐伟大的诗人,一个被贬,一个被流放,还有一个从此平步青云。和高适相比,李白,杜甫只是空有理想的诗人,而高适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公元756年七月,刚到四川还没退
2024-06-12 14:34:00
《长安三万里》为何不直接拍李白而要拍高适呢
...》之前,很多人都在质疑:高适还算不上唐朝第一流的大诗人,他的故事有什么好拍的?直接拍李白不好吗?不过,在历史上,高适的人生同样波澜壮阔,并取得了其他唐朝诗人都无法匹敌的成就。
2023-07-24 22:10:00
高适支持肃宗,李白支持永王最后结局如何
李白和高适都是我国盛唐时期的大诗人,但一场来自渔阳的叛乱不仅将大唐的盛世击得粉碎,还对许多大诗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关于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我们需要了解,它不仅是一场
2023-04-26 10:16:00
...传奇色彩,被誉为“诗仙”。高适,则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二人的友谊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文学史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李白和高适的初次相遇是在唐玄宗天宝二年(
2023-10-09 15:54:00
从多种维度来看元朝时期的安南诗人群体
...面,突出表现为大量描写元与安南两地交流与风俗文化的诗人群体涌现出来。《全元诗》中涉及的大量元代安南诗就是最好的佐证。下面,本文就将从多种维度来看元朝时期的安南诗人群体。职贡图
2024-06-12 20:12:00
唐朝盛产诗人,特别是盛唐时期,诗坛更是灿若星河。不仅有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仙”、“诗圣”,还有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及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其实写诗只是他们抒
2024-01-11 16: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听说这个博物馆能找到三星堆同款?还有这些同款好物→
万万没想到在黔西南州博物馆竟然能找到三星堆博物馆同款↓↓↓图左为三星堆博物馆汉代摇钱树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摇钱树(图/杨瑶)不仅如此黔西南州博物馆还有隐藏款的“mini版青铜
2025-08-05 20:35:00
习言道|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
中新网8月4日电 题: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们,记住世界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2025-08-05 21:48:00
山河铭记|一张泛黄的毕业证
大皖新闻讯 “这张证书见证了我父亲的革命岁月,是他革命生涯留下的唯一物件,我把它捐赠给安徽革命军事馆。”安徽萧县的刘长青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父亲刘永泰《雪枫军政大学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
2025-08-05 12:29:00
“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被关押劳工在“太原工程队”农场劳动。(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众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
2025-08-05 13:43:00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朱启钤的一生从未踏入贵州,但因籍贯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他只认自己是贵州人。”7月31日,79岁高龄的朱延琦带着他和曾祖父朱启钤的愿望踏上一段寻根之旅
2025-08-04 21:08:00
玉皇山脚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一直是杭城观展热门地。最近几年,每年暑假的“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都吸引了许多观众。眼下,2025“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碧色万里
2025-08-04 14:28:00
上栗县金山镇开展“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活动
江西手机报萍乡讯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为彰显参战老兵的新时代风采,弘扬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家国情怀
2025-08-04 15:31:00
长影出品电影《731》发布“血证”版海报
历史不容遗忘,真相终将刺破黑暗。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长影集团出品电影《731》正式官宣定档9月18日全国上映,并于今日(4日)发布“血证”版海报
2025-08-04 16:35:00
千年文脉滋黔北:遵义书院的起源、发展及当代创新
多彩贵州网讯 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地处黔北要地,自古便是中原文化与西南边陲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其书院的发展轨迹,不仅是一部地方教育史的缩影
2025-08-04 18:14:00
鲁网8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邹城孟府。孟府是国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
2025-08-04 18:19:00
山河铭记丨粉墙黛瓦间,触摸烽火岁月的温度 大皖新闻走进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大皖新闻讯 庐江县汤池镇的翠林深处,一片粉墙黛瓦的建筑群静静矗立,这里便是承载着华中敌后抗战记忆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2025-08-03 12:56:00
释永信被查,才知道她有多让人敬佩
释永信终于“暴雷”了。7月27日晚,少林寺官微发布消息称,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
2025-08-03 05:40:00
杭州日报讯 近百年来,古文字学家多致力于研究古文字的识读及其历史价值,而书法家更倾向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新的艺术创作范式。当然
2025-08-03 07:15: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和平期盼的时刻,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书法家樵夫怀着对历史的敬畏
2025-08-03 07:15:00
写在叶子《中国书画收藏史》新书出版之际杭州日报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书画艺术是最璀璨的星座之一。当我们驻足凝视王羲之的飘逸
2025-08-03 07: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