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万万没想到
在黔西南州博物馆
竟然能找到三星堆博物馆同款
↓↓↓

图左为三星堆博物馆汉代摇钱树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摇钱树(图/杨瑶)
不仅如此
黔西南州博物馆
还有隐藏款的
“mini版青铜面具”
那种神圣威严之感
如出一辙

图左为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大面具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汉代龟座踞人铜灯(图/杨瑶)
两件文物
虽静卧于千里之遥的展柜
横亘着千山万水
却仿佛能穿透时空的壁垒
展示着基于中华文脉上
各自的灿烂文化
此外
令小编意外的是
去年六月
还在三星堆博物馆看到
贵州兴仁东汉连枝灯
的图片介绍
该文物也在黔西南州博物馆陈列
↓↓↓

图左为三星堆博物馆展厅内青铜连枝灯图片介绍 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青铜连枝灯(图/杨瑶)
强烈推荐大家去
黔西南州博物馆
现场看一看
实物真的挺惊艳
整盏连枝灯上
一共铸造有13条神态各异的龙
灯枝上还锻造
鹦鹉、孔雀、
胡人、跪人等人兽形象
造型精巧繁复

黔西南州博物馆青铜连枝灯(图/杨瑶)
巧合的是
黔西南州博物馆与湖南博物馆
也有同款联动哦~

图左为湖南博物馆偶人 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镇墓俑(图/杨瑶)

图左为湖南博物馆三国青瓷庖厨俑 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庖厨俑(图/杨瑶)

图左为湖南博物馆战国云纹提梁铜壶 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提梁铜壶(图/杨瑶)

图左为湖南博物馆铜带钩 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汉代龙首形铜带钩(图/杨瑶)

图左为湖南博物馆陶鸡 图右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陶母鸡俑(图/杨瑶)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种奇妙的跨地域联动
早在千年前
就已遥相呼应
相似的工艺选择
相近的审美意趣
仿佛千年前的两地工匠
在冥冥中接收了
来自同一片星空的灵感
黔西南州博物馆作为地方展馆
在展馆规模与数量上
虽与大型博物馆有所差距
知名度也稍显逊色
但是
馆内也有东汉摇钱树等
精妙绝伦的国家一级文物
令人眼前一亮
也有诸如庖厨俑等
活泼有趣的“显眼包”
在“文物表情包界”
也能勇闯一片天地

黔西南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图/杨瑶)
这些文物作为西南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
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的进程

黔西南州博物馆(图/杨瑶)
黔西南州博物馆位于
兴义市桔山广场州民族文化中心二楼
现有基本陈列《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
免费对公众开放
馆内主要展出的是两千多年前
战国秦汉时期活跃于云贵高原的夜郎古国文明
馆内展出国家一级文物32件(套)
展览共三个单元六个厅
为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珍贵文物较多的
汉代文物专题展之一
获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

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铜车马复印件(图/杨瑶)
步入展厅
古今交织之感油然而生
陈列在展柜中的文物
不仅仅是一个历经千年不衰的物件
更是一个地方文明的记忆载体
那些古人的
生活用具依旧有迹可循
家养牲畜与今相差无二

黔西南州博物馆馆藏陶制家禽文物(图/杨瑶)
此刻
仿佛和数千年前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
有了某种奇妙的联系
那种一脉相承、同宗同源的情感纽带
穿越千年
依旧激荡回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瑶
编辑 宋洁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邵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5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