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劳动报
调节生活节奏摆脱“节后综合征”
医生提示:如有这些症状一定及时就医
■劳动报记者 梁嘉蕾
春节长假结束,不少职工回到工作岗位后,感到提不起精神,胃口不好、睡眠紊乱,注意力也无法集中。说好的“新年新气象”荡然无存,似乎“灵魂还在假期,人却退出了春节档”。从上海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申工社”针对职工返岗情况与状态发起的调查来看,截至2月20日下午5时,九成职工都已返回工作岗位,七成职工表示告别长假后,状态不佳,患上了“节后综合征”。
对此,专家指出,从过年状态中回归到日常生活工作,有一些不适可以慢慢调节恢复,但也有些症状其实是身体在求助,已是疾病征兆。
九成职工已返岗
近七成职工倦态感满满
关于“是否已返岗”的问题,调查显示,76%的网友把票投给了“初九准时上班,我是第一波退出春节档的打工人”;14%的网友选择了“假期就没有闲着,无缝衔接工作日”;仅7%的网友仍然沉浸在假期中,选择了“单位多放了几天,还在享受假期”。根据投票数据可见,多数职工已返回工作岗位。
不过,并非每个回归岗位的职场人都能元气满满投入工作。“明明休息了一整个长假,回来上班反而感觉身心疲惫,做什么都心不在焉。”互联网企业职工小陈初九返岗,身上一堆“节后综合征”的表现。“节后综合征”是指人们结束长假重返学习、工作岗位后出现的适应不良情况。
“我的同事们也都这样,长假过去,人还没缓过来。”小陈在调查中投给了“还没进入工作状态,节后综合征晚期患者”,有30%受访者选择这一选项;此外,30%的网友选择“节过得很疲惫,还没休息已投入工作”;还有5%的网友认为自己“大鱼大肉地吃了一段时间,身体不适”;仅18%的网友已经恢复了状态,选择“元气满满,火热投入工作中”。根据投票数据不难看出,回归工作后一时之间无法恢复最佳状态较为普遍,“节后综合征”成为困扰职场人新年开局的一大难题。
调整节奏慢慢“收心”
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节后综合征”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长假期间打破了原有的生物钟,很多人在假期里暴饮暴食、熬夜娱乐,造成体能和精力透支,影响个人生理代偿和心理调节能力,从而诱发身心适应能力下降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代职工长期处于紧张、快速、高压的工作状态中,会对长假产生解放身心、彻底放松、逃避工作的过度期待,长假结束后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如何尽早摆脱“节后综合征”的困扰?除了调整作息确保起居有序、饮食清淡调理肠胃、适度运动缓解压力这几招之外,一些心理暗示也有助于职场人尽快回归状态。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侯正华曾为职场人士开出“节后收心处方”,例如放平心态、循序渐进。侯正华提出,长假过后马上投入到非常紧张的工作中会增加焦虑感,加剧“节后综合征”的症状。因此,假期结束后的几天,不宜马上安排高强度工作,最好有一个缓冲调整期,让精神振奋些,摆脱萎靡的状态。此外,工作氛围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情绪,不妨带点小零食、家乡的土特产等和同事们交换,从愉快的交谈开始一天的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常见的“节后综合征”,有些症状实则为身体在求助。例如,对于有胆胰基础疾病的人,一旦节后出现黄疸,相对稳定的低黄疸指数骤然升高或剧烈腹痛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春节期间,南北居民互跨旅游、省亲,体感温度变化大,有引发急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果出现急剧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胸痛,伴有大汗淋漓、脸色苍白等症状,要第一时间拨打120。
(搜索上海市总工会官方微信“申工社”,知道更多“职场那些事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1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