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选择和使用降糖药物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解析一下常用的降糖口服药,包括它们的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等。
一、常用降糖口服药分类及代表药物

1.双胍类药物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
作用机制:通过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以及抑制食欲和减少肠道糖吸收来降低血糖。
适用人群: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尤其适合肥胖或超重的患者。
注意事项:可能会引起腹泻、胃胀、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反应以及维生素B12缺乏等。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缺氧及高热患者,以及慢性胃肠病、慢性营养不良、孕妇、哺乳期妇女、酗酒者慎用。
2.磺脲类药物
代表药物:格列本脲、格列奇特、格列美脲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
适用人群: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可单独使用。
注意事项: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低血糖;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肝损伤。老年患者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慎用。
3.格列奈类药物
代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作用机制: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适用人群: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老年患者。
注意事项:可能引起腹痛、腹泻、便秘等肠胃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紊乱、肝胆失调等。低血糖风险相对较小,但仍需监测血糖变化。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阿卡波糖、米格列醇
作用机制:抑制小肠黏膜的糖苷酶,减少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适用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餐后血糖高的2型糖友。
注意事项: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肝功能不全、胃肠功能紊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不宜使用。
5.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代表药物:西格列汀
作用机制:提高内源性GLP-1的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适用人群:2型糖尿病,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联合使用。
注意事项:使用DPP-4抑制剂可能会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如果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某些DPP-4抑制剂可能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不适合1型糖尿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6.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代表药物: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糖。
注意事项:可能会出现轻到中度生殖泌尿道感染、酮症酸中毒等,孕妇禁用。
7.中成药降糖药
作用机制:主要成分多为中药提取物,具有调节血糖、改善症状的作用。这类药物在临床上也常用于辅助治疗糖尿病。
注意事项: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自身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选择和搭配。
世颐堂提醒:
选择降糖口服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个体化用药:药物选择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糖水平、糖尿病类型、身体状况等)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定期监测血糖:口服药物时需注意监测血糖变化,避免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遵医嘱用药: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降糖药的效果,如某些抗生素、抗高血压药等,因此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降糖药。
综合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更好地控制血糖。
本篇文章仅作科普分享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