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
地锅锅,对于生活在临夏、定西一带的农村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地锅锅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有趣,出锅后的食物味道鲜美,特别受家乡人的青睐。对我来说,地锅锅更是包含着浓浓的思乡情怀 。
小时候,以洋芋为主要食材的地锅锅,带给我很多快乐。农历八月份,是老家洋芋成熟的季节。挖洋芋时,我们家一般都会烧地锅锅,尝鲜,享受丰收的喜悦。到了地里,洋芋还没有开挖,我们已经分好了工,做好了烧地锅锅的准备。这时有去找柴火的,有去找土块的,最关键的是还需要一个人挖土灶,垒地锅锅。垒地锅锅对庄稼人来说也是一项技术活,父亲是当地烧地锅锅的好手,他不但灶台挖的好,土块也垒的特别美观且稳固,烧出的洋芋更是别有风味。
找一处合适的地挖土灶是第一步。父亲会沿田埂走走看看,确定灶台位置。土灶还有很多讲究,灶眼要挖大一点,方便烧火。灶膛要上小下大,这样可以装更多的食材,锅口小更容易垒土块,封顶也快,锅口太大封不住顶,灶台面还要特别平整。沿锅口用土块垒地锅锅,这也是最关键的,垒的不稳容易坍塌。父亲垒地锅锅特别认真,像完成一件手工作品一样,不停地换着土块,放这块试试,又放那块看看。最底层一般用大一点的长条形土块,上面一层小一点,越往上用的土块越小,这样一层一层垒成锥形塔状,用小一点的土块封住顶,这样地锅锅就垒成了。接下来,就是烧地锅锅,烧火没有技术要求,一般我会主动留下来烧火。几把柴草放进去,浓烈的火苗在灶膛内跳跃。土块被慢慢地烧透烧红,熊熊火焰透过土块缝使劲往外挤,像极了六月的石榴花。等土块释放出热浪,能点着麦草,这时就停止烧火,准备打地锅锅了。我有点兴奋,也有点期待。父亲爬在地上,用铲子小心翼翼地把草灰挖出来,动作麻利,挖得特别干净。他再拿一块平石头堵住灶眼,用土把灶眼封闭严实。然后小心翼翼拨拉顶部的几层土块,铺在灶膛底部,放入挖好的一部分洋芋,再拨下几层土块,继续放入一部分洋芋,洋芋要跟土块混合均匀,不然不容易熟。最后盖上最底层的土块,用土完全封闭严实,防止热气溢散。焖烤1小时左右,洋芋也烧得差不多了。父亲不慌不忙地挖开灶门,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刺激着我们干瘪的味蕾。这时父亲熟练地掏出灶膛内的洋芋,皮黄内酥的洋芋躺在盆里面,令人垂涎三尺。母亲准备了一些小菜和茶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在一起,就着小菜享受着美味。很快,一天的疲惫也消失了,说着笑着,别提有多开心了。
这些年,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以羊肉、鸡肉等作为食材烧出的地锅锅,那种香味用语言文字无法形容。现在每次回老家探亲,父亲都要精心准备羊肉、鸡肉等食材,然后带着我们一家人到野外烧地锅锅,他熟练的动作不减当年。我们拉着家常,享受着父亲带来的美食,看着父亲满脸的笑容,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父爱。
岁月让父亲的双眸失去了年轻时的灵动,但阻止不了他对地锅锅的热情。在父亲看来,地锅锅更是一种传承和纽带,在烟火人生一次次拉近了游子返乡的匆匆步履。
□陈进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6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