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一缕炊烟过灶膛,满腹皆是饭菜香。在我眼里,故乡老屋的灶台,是平素日子里最具烟火气的地方。
儿时,乡下外婆家的灶台是用石头和泥土垒成的,它就在外屋门口与隔墙之间的角落里,隔墙的另一边是热乎乎的土炕。生火的灶膛在里边,斜对着门口,坐在灶膛前,你能看见院子里的大母鸡正在啄米,或者它正侧着脑袋看着你。灶台的上面是一口大铁锅。
那时一大清早,外婆先是把锅鼎取出来,搬到巷子里,倒扣着,然后用锄头把锅底的灰垢刨掉,一层层,像是剥着橘子皮,直到把锅底刨成铅银色。当然大清早刨锅鼎的不只母亲一人,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在一天的开始之际把家里的锅鼎刨干净。长长的巷子里总是倒扣着一个又一个锅鼎,“叽—呲—叽—呲”的刨锅声此起彼伏,邻居之间还不时停下锄头交谈几句。
清晨过后,巷子里留下了一圈圈黑色的锅灰,和圆规画出来的一样圆,我们这些小毛孩喜欢抹上一手黑灰,冷不丁往同伴脸上涂,把对方涂成一只黑猫,以此为乐;刨干净锅鼎,外婆便开始在灶台上忙碌了,握铲抡勺、添柴加薪,烧水、煮粥,热气缭绕把整个家弥漫得湿润温暖。
儿时放学回来后, 我喜欢围着灶台转。看着锅铲在大锅内上下翻飞,听着菜油与铁锅在高温下激情的“吱吱”声,口水就会在嘴中荡漾,外婆这时会用锅铲挑点菜给我尝尝咸淡,我伸嘴去接,又怕烫着,就学着大人的样子先吹吹气,口水不出意外地全吹进锅里了。这事往往惹得表哥不高兴,说尽吃我的口水了。有时候我也是真心想帮外婆做点事。当外婆在灶台上忙这忙那,把锅碗瓢盆弄得叮叮当当响,顾不上往灶膛里添柴火时,眼看火势由旺变弱很快就要熄灭了,此时的我会相机而动,不需外婆吩咐,直接用火钳把一根根干柴草塞进灶膛里。有一次,柴塞满了灶膛反而没得火,呛得我眼泪直流。外婆总是在旁提醒着说:“火要空心,人要忠心。”外婆那句“火要空心,人要忠心”隐含着人生哲理的话,至今还在我耳旁萦绕。
灶台在冬天是最能让人感到温暖的地方。而冬日里的温暖总是让人欢喜,让人愉悦的。我们都抢着去烧火,生怕跑慢了,灶门口没了自己的位子。草把子塞进灶膛里,火柴划过,灶膛里腾起了红红的火焰,热气扑面而来,熏得我们的脸红扑扑的,身上也热乎乎的。
快做好饭的时候,借着柴火的余热,我把红薯埋进灶膛,用还带着火星的灰烬盖住,半个小时后便会闻到诱人的香味,满屋子里飘着红薯香,香喷喷的,真的好诱人。我也顾不得烫,把红薯从左手颠到右手,又从右手颠到左手,再撕开红薯的皮,里面的红薯肉红红的,吃一口甜甜的,可是一不小心嘴巴也烫了,烫得大叫,大家笑成一团。
灶台,记载的是岁月里的烟火气。外婆用土灶台做出的粗食淡饭,养育了我强壮的身体,滋润了童年的美好生活。我一天天长大,离开故乡进城上学,告别了外婆,告别了曾经和我朝夕相伴的土灶台。每当我在书上读到“山村炊烟映朝阳,远陌青山绿意长”之类描写乡村炊烟的诗句时,我都会想起外婆在灶台旁忙碌的身影,以及饭菜里飘出的香味。
后来,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外婆家的灶台已扒掉了,取而代之的是贴着白色瓷砖的精美灶台。如今外婆早已经离去,但记忆中的灶台依旧是我记忆中的样子,温馨、朴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6 13: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