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红绿并进 三茶统筹
一片叶子的新使命
记者 胡宗仁/文 黄紫依/摄 报道组 胡萍 通讯员 郑雪良
春来,在开化县池淮镇的明处士茶园,一垄垄茶树生机盎然。
“去年,公司加工了1万多斤茶叶,主要以绿茶、红茶为主,产值300多万元。”浙江益龙芳茶业有限公司(简称“益龙芳”)董事长余华军说。
2023年,我市着力打造茶叶百亿产业,坚持“红绿并进,三茶统筹”发展方向,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助力产业增效、茶民增收。2023年,衢州市茶园种植面积21.45万亩,茶园采摘面积19.93万亩,全市茶产业总产值40.79亿元,同比增长23.59%。纵观我市茶产业现状,这不断发展做大的茶产业有何优势?新时期,衢州茶产业又该如何实现提质做强?3月19日,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报纸编辑部“移动编辑部”团队采访了茶叶种植大户和专家。
每年以20%的效益提升
目前,益龙芳的茶园面积为400多亩,随着气温升高,公司正忙着加工优质的春茶,估计今年的茶叶产值可达500多万元。余华军相告,近些年来,公司一手抓茶叶的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另一手抓茶文化园的建设。为弘扬龙顶茶文化,推动龙顶茶产业发展,他聘请专业人士编撰《龙顶秘笈》《龙顶传奇》,修建明处士茶园。他还投资了2000多万元兴建了开化龙顶茶文化园,为茶产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2022年5月15日,“2020年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结果出炉,益龙芳登榜,以4.83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20位。成绩的取得,正是余华军多年拼搏与努力的结果。
茶产业是开化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种茶、制茶、售茶是开化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开化全县茶园总面积12.5万亩,品种以鸠坑、福鼎为主,从事茶叶行业人员7万余人,有加工厂(含家庭作坊)380家,其中具有标准化茶厂的企业20家,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具有代表性的开化龙顶子品牌有“凯林”“御玺”“宝纳”“益龙芳”等。
余华军说,以前,他是背着茶叶到市场上卖,需要找客户,现在是客户、客商找上门,这就是茶叶品牌价值的体现。
“茶叶是健康产业、美丽产业、致富产业。”衢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顾冬珍告诉记者,衢州的生态好,地处中国绿茶“金三角”(婺绿、屯绿、遂绿)的核心区,适合栽培优质的名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化龙顶、江山绿牡丹就被评上全国名茶,其他还有龙游方山茶、常山银毫、衢州玉露等地方名茶,也享誉国内外。三十多年里,衢州的茶产业每年以平均20%的效益提升,在上世纪90年代茶叶一产产值只有5000万元,到2023年一产产值约23亿元,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衢州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尤其是在茶叶加工机械(简称“茶机”)制造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是“中国茶机之都”。
顾冬珍说,浙江上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国内首条“炒青绿茶初制清洁化生产线”,实现“经验做茶”到“数字制茶”。该成果获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做大茶产业,良种推广至关重要。”顾冬珍相告,目前衢州茶叶的无性系良种种植面积已经占茶叶总面积的76%。
一旁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派驻开化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开化县农业农村局挂职副局长邓余良介绍,近年来,开化积极开展“中龙22”和“中龙113”等开化龙顶专用品种的DUS测试(即植物新品种测试)和品种登记工作,完成“中茗2807”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建成试验示范基地2个,大大推进了茶园良种化进程,为开化龙顶茶进一步提升品质和“龙顶振兴”创造了条件。
依靠品质赢市场
“眼下,国内茶叶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竞争激烈。”顾冬珍分析,一些品质差的茶叶经常滞销,因此要破解销售难问题,只有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进一步强化开化龙顶、江山绿牡丹、龙游黄茶、衢州玉露等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与应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品牌的打响,要靠多年积累、持续投入。”邓余良说,打造茶叶百亿产业,衢州市还是要以茶叶的品质为基础,关键靠品质赢市场。因为,一个人能喝到好茶,能改变一个人对茶叶的看法。茶叶品质好,也更加有利于营销。在做好茶叶品质提升的同时,茶叶的加工工艺也相当重要。从政府层面来讲,茶产业的扶持政策要有延续性,要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开拓市场、打造品牌,一直支持其发展,才能见成效。
顾冬珍认为,近年来,衢州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去年投入1000多万元,力度不小。因此,她希望每年有大投入,继续加大在主体培育、品牌建设、技术研发和文化挖掘上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多措并举做强产业链
纵观我市茶产业现状,还存在季节性用工紧张、名优茶机采难、发展空间不足、茶叶深加工产品以及高附加值茶制品的开发力度不足等问题。
“一到采茶季节,用工就紧张。”顾冬珍分析,茶叶生产成本(采茶)较高,因为农村劳力少,采茶工平均每人每天160元以上,中低档青叶采工2元/斤以上,成品茶效益不高;机械化程度不高,我市茶园普遍分布于丘陵山地,坡度偏大,乘坐式采茶机难以大面积适用,因此以便携式机械为主,全市机采茶园面积较少。此外,茶园发展受土地性质限制等影响,茶园扩面难度大。
对此,我市多措并举,多方协作,重点破解影响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今年,全市茶园总面积目标稳定在22万亩,茶叶产量突破1万吨。新增茶园面积5500亩左右,新建宜机化茶园5300亩,打造“森林茶园”1500亩,破解发展空间问题。同时,加快推进“中龙22”“中龙113”两个特色品种进行品种登记,并建立试验推广基地;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优质绿茶机采配套技术等,为茶园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新增机采面积4550亩,推广香茶加工技术,提高夏秋茶综合利用率,缓解夏秋茶人工采摘成本高难题。
“做强产业,还要打好组合拳。”有关人士分析,依托“中国茶机之都”品牌,拓展茶机产业,推动由制茶机械为主向制茶机械生产机械并重,茶机产值突破5亿元。打好“国企改制+招商引资”的组合拳,打造茶产业领军企业;加大茶叶深加工产品以及高附加值茶制品的开发力度,补全补强加工链;进一步推动茶旅融合,创新茶旅新业态,推出采茶制茶、茶道体验、亲子教育等旅游及研学活动等,着力推动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等。
惟有转变思路,精准发力,把茶业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衢州茶叶这一历史经典产业,有望塑造新的辉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0 0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