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书法家黄道周誓不降清,遇难前留下16个字,字字泣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31 23:05:00 来源:戏说三国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三月五日,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多次拒绝清廷劝降后,写下“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十六字遗言,慷慨就义,消息传来,南明军民失声痛哭!

被清军杀害的老人就是明朝著名学者、书法家、抗清英雄黄道周。

明朝书法家黄道周誓不降清,遇难前留下16个字,字字泣血

黄道周,初名螭若,字玄度,亦字幼平、幼玄、去道等,号石斋,福建漳浦人,天启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等职。

崇祯年间,明朝天灾不断,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满洲铁骑不断入寇辽东,为了平定内忧外患,朝廷不断添兵加饷。

史书记载:“万历末年,合九边饷止二百八十万。今加派辽饷至九百万。剿饷三百三十万,业已停罢,旋加练饷七百三十余万。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

黄道周认为,当时明朝四方旱灾,民力已竭,而军队兵骄将怠,没有战斗力,应当重新制定剿抚策略,停止增兵加饷,以稳定政局。

明朝书法家黄道周誓不降清,遇难前留下16个字,字字泣血

他上书崇祯皇帝,提出整顿军队、汰冗省饷、不以兵治民、不以兵治兵等建议,结果奏章石沉大海,没有得到皇帝回应。

史书上称:黄道周所指陈,深中时弊,其论才守,别忠佞,足为万世龟鉴。

黄道周为蒙冤的将领杨嗣昌辩白,遭崇祯怒斥:“尔一生学问,止成佞耳。”,随即被贬往江西,不久又被贬往广西。

几年后,明王朝大厦将倾,风雨飘摇之际,崇祯皇帝才想起黄道周,请他回北京任职,但黄道周以患病为由,辞官回到家乡漳浦。

明朝书法家黄道周誓不降清,遇难前留下16个字,字字泣血

甲申之变,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消息传到福建,黄道周请实力派人物郑芝龙出兵北上,没有得到回应。

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占领华北大部,继续南侵时,黄道周劝郑芝龙出闽抗清,写下《与郑将军书》,信曰:

“至如为天下救苍生、护京陵,取叛帅头作劝杯,非大将军亲行不可。仆亦桑梓也,宁不为桑梓根本虑?顾神京之患,有急于桑梓者。当舍大图细,不独为副‘云雷’之望,直取侯封、压服天下为吾乡盛事而已也。”

可惜郑芝龙为了保存实力,维持垄断海外贸易之利,百般推辞,黄道周失望之极。

明朝书法家黄道周誓不降清,遇难前留下16个字,字字泣血

弘光政权灭亡后,黄道周和郑芝龙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即隆武帝,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兼吏、兵二部尚书。

隆武帝和黄道周有意收复失地,两人每次提出北伐,都被掌握兵权的郑芝龙找借口推脱。

为打击黄道周,郑芝龙还指使一批读书人上书弹劾他“迂腐,非宰相才”。

至此,黄道周对郑芝龙死心,不再抱任何幻想,他上《行都求去疏》,请求带兵收复失地,洗雪国耻,他说:“今皇上亲征在即,分道而进,灭奴复仇,机会难失。我为大臣,宁惜以身先之!”

明朝书法家黄道周誓不降清,遇难前留下16个字,字字泣血

对已有降清念头的郑芝龙来说,保存实力比北伐重要,在他的掣肘下,黄道周得不到足够的军队和粮饷。

最终,黄道周还是自己招募了数千人,出师之时,也仅有御赐军饷白银2640两及张肯堂、何楷等僚友所捐助的1860两。

隆武帝闻讯,诏令郑芝龙提供粮饷,郑芝龙回应道:“现今两师进兵,动行千万,饷且不

足,焉有余粮接应此未经操演之众乎?”最后,竟然“不与一粟”。

黄道周的部队“饷绝多亡走”,他将剩下的部队,兵分三路,一路向西攻打江西抚州,另外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

三路部队先后被清军击败,黄道周走到婺源遭清军袭击,清将张天禄俘获,随后被送到南京。

抓住隆武朝首辅,清廷十分高兴,派洪承畴劝降,黄道周提笔写道:“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洪承畴和死守扬州的史可法对比。

明朝书法家黄道周誓不降清,遇难前留下16个字,字字泣血

洪承畴心里惭愧,不敢再劝,灰溜溜走了。

在狱中,黄道周绝食明志,宁死不降清,清廷终于失去耐心,将黄道周杀害。

消息传到福州,隆武帝停朝以示哀悼,追封其为“文明伯”,赠谥号“忠烈”。

郑芝龙对黄道周打压掣肘,不给兵员粮草,是间接害死黄道周的元凶,但值得一提的是,几十年后,郑芝龙的孙子郑经攻入泉州,毁掉洪承畴祠,改为供奉黄道周,以示尊崇之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1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末书坛三株树和明中期三大书法家,孰强孰弱呢?
...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整个明代,涌现出的书法家不胜枚举,各种书体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如楷书、行书、草书,因此,明代书法家多以楷书、行书、草书见长。而在明代书坛,明代
2023-05-12 08:08:00
他被崇祯厌弃却为国捐躯,一身傲骨铸就天价书法
...朝军人正押送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走上刑场。老人身穿明朝服饰,精神抖擞。他正了正自己的衣冠,提笔写下一份书信,其从容淡定,令人动容。老人回头看了看自己的老仆人,见他哭得悲痛,于
2023-07-08 16:10:00
...王朝灭亡之际,也是考验大臣忠心与否的时刻,尽管有些明朝大臣投靠了满清,但也不乏令人钦佩的忠臣,他们宁死不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的含义,比如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人物。黄道周,年
2023-03-12 14:55:00
黄道周:明朝末年的直言忠臣与民族英雄
...说的这位,此人忠明抗清,是明末时期一位民族英雄。但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却不怎么待见他,甚至说他“欺世”。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反而赞他是“完人”。为何会变成这样
2023-11-18 15:27:00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续下来。结语正是因为黄道婆的突出成就,致使纺织业在明朝,有了更好的发展。而纺织业在明朝是一个重要部门。明朝的纺织业,棉纺和丝纺都有很大的发展,明朝在全国推广棉花种植,而明朝中
2023-02-01 14:51:00
黄道周劝皇帝远离小人被罢职,体现了中国文人的气节
明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大将袁崇焕,他曾有效地抵抗了清军的入侵。除了这些武将,还有不少文人为保卫明朝江山,做
2023-04-20 15:44:00
聊聊明朝铁骨铮铮的硬汉黄道周
大明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特殊的一个朝代。尽管这个时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恢复了陪葬制度、有特务机构的存在、党争和宦官专权等,但有一点与其他朝代迥然不同,那就是在对外关系上始终保持
2024-04-15 21:51:00
“李廷华 刘林咏聊斋诗书展暨座谈会”在淄博美术馆举行
...,由淄博美术馆(淄博书画院)、蒲松龄纪念馆、淄博市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李廷华刘林咏聊斋诗书展暨座谈会”在淄博美术馆举行,展出将持续至9月12日,共展出李廷华、刘林夫妇咏《聊
2023-08-31 20:48:00
明末清初的黄道周是怎样的一个人
...是他自己的独到见解,而是许多官员共同的想法。以当时明朝的军事实力而言,谈判是最优解。他们负担不起这场战役了。黄道周不同意,他身后的大臣宁愿殉国也不愿议和。这种坚持并不能带来胜
2023-02-24 14: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 武装队长“顶塌天”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清太徐县公安局旧址(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次猝不及防的遭遇战,竟成了以少胜多
2025-08-14 07:12:00
文化中国行|湘子庙 道教全真派祖师庙
湘子庙在西安南门里西侧,位于湘子庙街与德福巷的三岔路口,与南门东侧的书院门隔街呼应。湘子庙是西安城内道教全真派祖师庙,也是西安市主体建筑尚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
2025-08-14 08:0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的父亲是少年情报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武铁柱的故乡五坡村(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故乡五坡村在晋源区最西边的天龙山上,因村小人少
2025-08-13 08:21: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⑧|喝咱一碗水,给咱挑满缸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亚飞 董昌 王亚楠文案:彭文君 苏畅 袁铮制作:齐媛媛 曹珍 翟晓晖 韩海莹 袁欣悦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
2025-08-13 08:29: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姜晓彦8月7日,在潍县集中营解放80周年来临之际,一场特殊的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行
2025-08-13 10:06:00
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8月13日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由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
2025-08-13 15:16:00
屯堡文化:多元价值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600多年来,屯堡人在与贵州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2025-08-13 15:30:00
海外网8月13日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8月13日接受日本时事通信社采访,讲述了在“731部队”的真实经历
2025-08-13 18:17:00
大皖新闻讯 明史学者章宪法最新力作、非虚构历史长篇《何以大明:历史的局内人与旁观者》,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章宪法
2025-08-13 19:16:00
山河铭记|圩主把易守难攻的堡垒无偿给新四军用
大皖新闻讯 肥东白龙镇褚老圩被一圈宽阔的水域包围着,知情人士介绍,这水域是护城河,宽13米多,让褚老圩变成了易守难攻的堡垒
2025-08-13 20:23:00
山河铭记|彭雪枫忍痛卖马筹军费 马贩子得知实情将马返还 索要“报酬”让人至今泪目
大皖新闻讯 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庐江县汤池镇一直流传着新四军抗日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彭雪枫和马贩子的。近日,在重走新四军抗战路探访过程中
2025-08-13 20:27:00
双塔博物馆举行“方寸千年 钱币印迹”研学活动
8月13日,双塔博物馆举行“方寸千年 钱币印迹”历史文化研学活动。讲解员带领小学生们制作铜钱拓片,让孩子们领略古钱币的独特魅力。牛利敏 摄
2025-08-13 22:25:00
拍摄/剪辑:孙国梁
2025-08-13 10:04:00
杨晋豪——九一八事变后国立中央大学重建地下党支部【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杨晋豪,1910年出生。192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政治系
2025-08-13 07: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