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三月五日,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多次拒绝清廷劝降后,写下“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十六字遗言,慷慨就义,消息传来,南明军民失声痛哭!
被清军杀害的老人就是明朝著名学者、书法家、抗清英雄黄道周。
黄道周,初名螭若,字玄度,亦字幼平、幼玄、去道等,号石斋,福建漳浦人,天启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等职。
崇祯年间,明朝天灾不断,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满洲铁骑不断入寇辽东,为了平定内忧外患,朝廷不断添兵加饷。
史书记载:“万历末年,合九边饷止二百八十万。今加派辽饷至九百万。剿饷三百三十万,业已停罢,旋加练饷七百三十余万。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
黄道周认为,当时明朝四方旱灾,民力已竭,而军队兵骄将怠,没有战斗力,应当重新制定剿抚策略,停止增兵加饷,以稳定政局。
他上书崇祯皇帝,提出整顿军队、汰冗省饷、不以兵治民、不以兵治兵等建议,结果奏章石沉大海,没有得到皇帝回应。
史书上称:黄道周所指陈,深中时弊,其论才守,别忠佞,足为万世龟鉴。
黄道周为蒙冤的将领杨嗣昌辩白,遭崇祯怒斥:“尔一生学问,止成佞耳。”,随即被贬往江西,不久又被贬往广西。
几年后,明王朝大厦将倾,风雨飘摇之际,崇祯皇帝才想起黄道周,请他回北京任职,但黄道周以患病为由,辞官回到家乡漳浦。
甲申之变,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消息传到福建,黄道周请实力派人物郑芝龙出兵北上,没有得到回应。
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占领华北大部,继续南侵时,黄道周劝郑芝龙出闽抗清,写下《与郑将军书》,信曰:
“至如为天下救苍生、护京陵,取叛帅头作劝杯,非大将军亲行不可。仆亦桑梓也,宁不为桑梓根本虑?顾神京之患,有急于桑梓者。当舍大图细,不独为副‘云雷’之望,直取侯封、压服天下为吾乡盛事而已也。”
可惜郑芝龙为了保存实力,维持垄断海外贸易之利,百般推辞,黄道周失望之极。
弘光政权灭亡后,黄道周和郑芝龙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即隆武帝,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兼吏、兵二部尚书。
隆武帝和黄道周有意收复失地,两人每次提出北伐,都被掌握兵权的郑芝龙找借口推脱。
为打击黄道周,郑芝龙还指使一批读书人上书弹劾他“迂腐,非宰相才”。
至此,黄道周对郑芝龙死心,不再抱任何幻想,他上《行都求去疏》,请求带兵收复失地,洗雪国耻,他说:“今皇上亲征在即,分道而进,灭奴复仇,机会难失。我为大臣,宁惜以身先之!”
对已有降清念头的郑芝龙来说,保存实力比北伐重要,在他的掣肘下,黄道周得不到足够的军队和粮饷。
最终,黄道周还是自己招募了数千人,出师之时,也仅有御赐军饷白银2640两及张肯堂、何楷等僚友所捐助的1860两。
隆武帝闻讯,诏令郑芝龙提供粮饷,郑芝龙回应道:“现今两师进兵,动行千万,饷且不
足,焉有余粮接应此未经操演之众乎?”最后,竟然“不与一粟”。
黄道周的部队“饷绝多亡走”,他将剩下的部队,兵分三路,一路向西攻打江西抚州,另外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
三路部队先后被清军击败,黄道周走到婺源遭清军袭击,清将张天禄俘获,随后被送到南京。
抓住隆武朝首辅,清廷十分高兴,派洪承畴劝降,黄道周提笔写道:“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洪承畴和死守扬州的史可法对比。
洪承畴心里惭愧,不敢再劝,灰溜溜走了。
在狱中,黄道周绝食明志,宁死不降清,清廷终于失去耐心,将黄道周杀害。
消息传到福州,隆武帝停朝以示哀悼,追封其为“文明伯”,赠谥号“忠烈”。
郑芝龙对黄道周打压掣肘,不给兵员粮草,是间接害死黄道周的元凶,但值得一提的是,几十年后,郑芝龙的孙子郑经攻入泉州,毁掉洪承畴祠,改为供奉黄道周,以示尊崇之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1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