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1 14:51:00 来源:戏说三国

2017至2022年,我国纺织业在世界上已然名列前茅,尽管西方世界并不想承认一点,但我们的纺织技术仍然占一席之位。

说起我国纺织业的发展,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的历史,那大概是在几百年前,在宋末元初时期,公元1245年,在松江府乌泥泾,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纺织专家——黄道婆。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悲惨的身世

黄道婆是个命运多舛的女人,她从小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常常吃不饱饭,穿不暖,小小年纪俨然很懂事,主动分担家中的活,虽然生活条件极不好,但至少也平安长大了。

在她十三岁那年,家中更是贫困,爹娘都已不得温饱,更何况再养一个孩子。家中再养不起人来,万般无奈下,她被卖给一户八千亩的人家做童养媳。

成为童养媳的黄婆婆,在婆家并没有比在家中好过一点,她不仅要伺候公婆还有丈夫,还要包揽家中所有的活,稍有不慎,轻辄打骂,重则毒打一顿,关几天柴房,不许吃饭。

经常受打骂的黄道婆并没有自暴自弃,依然能鼓励自己好好生活下去,为了能在婆家生存下去,她开始了学习如何纺织。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乌泥泾这个地方盛产棉花,而从小劳动的黄道婆对于棉花很是用心,为人也十分聪明好学,总是向大人们求取纺棉的真经。可怜的黄道婆,常常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整日都在农活之中辛劳,剥棉籽常剥的手颤不止。

还是个孩子的黄道婆,做工并不是很出色,常常出错,纺不出一件好的布来。但她并没有灰心,反而更认真地干活,长此以往的坚持,直至所有工作都能做好,连那些纺线的妇人都夸她聪明能干。

黄道婆如此勤劳好学并没有得到婆家的一点尊重,只嫌黄道婆做得不够麻利,不够好,不够快。尽管心有怨言,但黄道婆并没有表现出来,依旧任劳任怨地伺候着一家人。

一次意外,外出的黄道婆遇到了一家道观,她偶然得知师太是从崖州过来的,听师太讲了崖州的好风光和纺织技术,她便心生神往,想着有一天要去崖州学习纺织技术。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心中多了期盼,便山海无阻,让黄道婆决定外出学艺的那一天,是她做完农活晚归的一天,劳累一天的黄道婆没有收到婆家的丝毫关心,反而指责她回家太晚,黄道婆欲解释,公婆根本不听,狠狠的骂她。

黄道婆不堪辱骂,争辩几句。谁料,被公婆毒打一顿,丈夫不仅不帮她,还冷眼旁观。

黄道婆受够了婆家人的种种行为,在她心中,燃起了当初外出学艺的志向,她想把更好的纺织技术传播天下。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打完之后,黄道婆被关在柴房,不给饭吃,也不给被子褥子睡觉。

心中怨念逐渐升起,她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不愿受人侮辱,不愿做足不出户的妇人,她心有大志,向往更广阔的天地。

于是在这晚,她逃离了婆家,奔向黄河江边。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外出学艺

躲在船舱底的黄道婆被船长发现了,船长欲放她回去,黄道婆见此慌了神,向船长哭诉起自己悲惨的身世和远大志向,船长看她一身破烂衣服,满身殴打的痕迹,不免的同情起来,终是答应了她的请求。

黄道婆告别了家乡,随船远渡。那时交通工具并不发达,航海技术也不行,黄道婆不惧艰险,也不畏海上的大风大浪,终于抵达崖州。

崖州是黎族人民居住的地方,纺织业十分兴盛,这里的木棉和纺织技术深深地吸引着她。她从未见过如此好看的布匹和图案,崖州不仅纺织业兴盛,人民也非常的热情好客。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黎族人民听说她的遭遇,和她的志向,非常地同情和欣赏她,她也留了下来,和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开始向他们学习纺织技术。

在黎族人民知道她有此志向时,拿出了黎幕让她观赏,看重那光彩照人的黎幕,黄道婆爱不释手,越看越喜欢,止不住地夸赞。

为了更好地与黎族人学习,她学起了黎族语言,她为了研究黎族的纺织工具,常常一个人待到深夜,甚至是一夜未眠。废寝忘食,只钻研纺织技术,黎族人民很喜欢这个勤劳好学的女子,双方友谊更加深厚。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黎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很照顾她,而且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她。黄道婆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纺织事业上,很快学成了黎族的纺织技术。

她深思钻研,苦心造诣,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的纺织家,她的纺织技术炉火纯青,得心应手。

时光如白驹一般飞逝而过,南宋王朝覆灭了二十多年,而她也从未回过故乡。

随着元朝恢复了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经济开始好转。远离家乡这么久,黄道婆开始思念家乡,落叶总要归根,而远离家乡的黄道婆再经不住心中的思乡之情,在她心中一直有一个呼唤她回家的声音,想起了家乡落后的纺织技术,她决定回到家乡改变纺织术。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学成归来

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年),黄道婆忍痛离开第二个故乡,搭船回到自己的家乡,重返分别已有三十年的故乡。

回到家中,邻居们见到她很是惊奇,没想到黄道婆还有再回来的一天,还是带着先进的纺织技术回来的。

在家乡,她投身于纺织事业,黄道婆以“捍、弹、纺、织”来进行传授和推广,还总结出了“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纺织技术。

她将旧式的纺织机进行改革,将“捍”改为手摇脚踏的扎棉机,三人搅车。“弹”改为四尺长弓,加以绳线,后改为蜡丝为弦。“纺”最终改为脚踏四定纺车。“织”改为脚踏织布机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她把自己在黎族的所学所得都倾囊相授,同时还将黎族经验和当地纺织技术联合起来实践。对纺织工具与技术进行了全面改革。为了纺织业更好地发展,她想起了黎族的脚踏车,如果能制作成功,就不需要一个一个用手剥,省时又省力。

心中有这个想法后,立即行动起来,她画出了这台轧棉机的雏形,经过不断地修改,最后,这台轧棉机终于显出原型。

这是一台三锭脚踏车纺车,可以通过脚踏纺出三根纱,运作起来十分方便,只需要一人边踏车摇曲柄,另一人填充棉籽即可。不仅好学,还能减少劳动力,极大地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发明。而三锭脚踏车也被放在博物馆科技展区参观。

她借鉴我国传统的纺织技术,汲取黎族人民织布的长处,创造了一台十分先进的纺织机械,推动了当时的纺织业的发展,还帮助当地人民学习此技术脱贫。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纺织业的发展

黄道婆回到家乡几年后,纺织业很快就兴盛起来。在乌泥泾一带的人们都靠着新兴纺织技术谋生。

黄道婆一生刻苦钻研的学习,极大地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人们纪念黄道婆的歌谣,也一直在传颂。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黄道婆自元贞年间归来后,不仅改善了乌泥泾人民的生活质量,还对明清两代的江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江南一直处于纺织业繁荣的景象。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因黄道婆引进了黎族的纺织技术后,让生产的布匹上有了各种美丽的图案,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和喜爱,大家特别喜欢这些美丽的布匹,一时之间黄道婆名声大噪,引各地纷纷效仿。

松江府及苏州、杭州、南京、常州等地区也为之崛起,成为中国著名的棉花种植基地。

在黄道婆去世后,被后人尊称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松江人民为了纪念她,修建了黄道婆祠,尊奉她为“织女星”。

黄道婆对纺织业的发展和贡献对于后世起了极大的影响和作用,一是传授新的去棉籽技术,旧式的除棉籽需要用手一粒一粒地剥,而黄道婆推广扎棉机后,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二是改革了纺织工具,发明了一套“捍、弹、纺、织”的工具。

三是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纺织业的发展与崛起。

正是凭着黄道婆这种大国工匠精神,黄道婆在乱世之中改革了全新的纺织技术,她的这种乐观、刻苦的精神值得后世延续下来。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结语

正是因为黄道婆的突出成就,致使纺织业在明朝,有了更好的发展。而纺织业在明朝是一个重要部门。

明朝的纺织业,棉纺和丝纺都有很大的发展,明朝在全国推广棉花种植,而明朝中期,北方因气候适宜种植棉花,成为棉花原料供给中心,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棉花的品种更多了,也为纺织业提供了更多新鲜原料。

不仅如此,纺织工具也进步了,在《天工开物》中记载,这种纺织机械叫“花机”。通身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异常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这种纺织机,能织出复杂精细的丝、棉织品。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明朝在纺织各项工序上的精进,远超其他朝代,而在明朝较有代表性的品种有改机、云布、丝布等,因明朝纺织技术的精练和布匹的美丽,深深吸引着南洋各国人民,明朝丝绸开始了海外贸易,主对南洋各国。

而到清朝,纺织业已经是很成熟了。棉花的种植比明朝还广泛,清朝随着棉花大量的种植及发展,也重视了棉花种的选育栽培。

清朝所产的绸缎种类有很多,纺织机也有很多。还将黄道婆的发明的三锭脚踏车纺车改为扎车。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流,清朝纺织业迎来了新变化和发展机遇,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抛夫远离家乡,最终成位历史上伟大的纺织专家

清朝的纺织业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技术更精巧,面料和花色品种更多。而在清朝中期,清朝汲取了西方的优点,进行了创新。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大家对这种面料既新奇又喜欢。

清朝末年,中国引进了西方的纺织机械,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这样生产起来更方便更快捷,不仅面料好看,生产效率也高。

而到如今,中国的纺织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大头之一,不仅规模迅速扩大,纺织技术也有了提高,从当初的中国第一家棉纺厂——上海织布局,到如今遍地的棉纺厂,我们的纺织业已迅速的发展扩大起来。

从古至今,纺织业走到现在,无不感谢每一位为之奉献的人,一路摸索探究钻研才能有如今这现状,期望后人能带着这股精神继续延续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1 16: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织女星”黄道婆一生命运多舛,饱经劫难却从未放弃希望
...是松江府乌泥泾人,因自幼父母双亡,十二三岁时被卖为童养媳,非打即骂,饱受公婆虐待。黄道婆无奈之下,向南逃至崖州,在这里嫁给一户姓宋的人家,被称为“宋五嫂”。后来,丈夫病逝,黄
2023-03-06 22:41:00
她被迫成为童养媳,差点当上皇后却只活了不到十岁
所谓“童养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结婚,在我国民间旧社会十分盛行童养媳,其根本原因是过于贫穷导致。然而,这“童养媳”竟然在皇家也出现了,而且还不仅一例,不过,
2023-04-18 10:41:00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已完成建组 将于9月海口首演
...的记载,她是松江府乌泥泾人(今上海华泾镇),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而流落崖州(今海南三亚崖州区)。大约在元朝元贞年间(1295年-1297年),黄道婆得海船返程的便利而重新
2024-05-02 09:34:00
古代的童养媳是如何生存的?
“不听话的话,会被熊瞎子抓去当童养媳!”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听到过这句话,并且对熊瞎子和童养媳充斥着无尽的恐惧。认为成为童养媳后一定会非常悲惨,被虐待欺负。但历史上的童养媳,生活
2023-01-12 21:07:00
...与省民博易”。南宋末年,一位叫做黄道婆的女子被卖为童养媳,她不堪虐待,逃到了海南三亚。黄道婆在海南生活了30多年,并从黎族妇女手中学会了棉纺织技术。1295年到1297年,黄
2024-04-29 20:44:00
感悟红船精神 激发先锋力量
...学,宣传新思想,倡导新风俗。她鼓励女孩剪辫子,反对童养媳和女子缠足的陋习。1918年,王会悟入读湖州湖郡女塾,其间积极学习《新青年》等进步刊物,还大胆地给刊物主编陈独秀等人写
2023-07-30 06:25:00
她只是恢复了这张脸的出厂设置,就再次站上美貌之巅?
...文组织承认的、世界级的古代科学家。出身贫苦、被卖作童养媳的她,一生都致力于让众人不再囿于严寒困苦。黄道婆因传授纺织技艺、革新棉纺织工具、推广棉花种植而被世人誉为“先棉神”。‍
2023-12-25 11:24:00
...岁那年,因家中受灾,她就被迫到井冈山荆竹山村林家当童养媳。1927年10月,也就是吴月娥16岁那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从此,革命之火开始燃遍了井冈山的大小村庄
2023-10-23 09:28:00
聊聊神话故事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出身来历和修行
...了。二:何香相传,何仙姑,又名何香,本是何姓人家的童养媳,婆婆对她很不好。当时何家开了一个饭馆,有一天婆婆不在店里,就何香一个人在,这天突然来了七个乞丐,他们虽然没钱,但何香
2023-06-10 07: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