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已完成建组 将于9月海口首演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02 09:34:00 来源:南海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5月2日消息(记者 陈望)5月1日至2日,琼剧《黄道婆》在海口举办为期两天的主创研讨会,正式启动下一阶段创排工作。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项目的策划始于2022年初,主创团队跨越万里,数度深入海南、上海等地搜集素材,先后在海口、西安、昆明等召开剧本研讨会,剧本历经九易其稿,不断完善。

与会的领导专家畅所欲言,以论促思,集思广益,为精品剧目的创排谋划新篇,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院长指出,上海和海南两地广泛地流传着关于黄道婆的民间传说,从上海邀请王青导演来到海南执导这样一部连接两地地域文化的作品,意义非凡。希望《黄道婆》能成为琼沪两地文艺创作的结晶,加深海南与上海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交流。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已完成建组 将于9月海口首演

研讨会现场。海南省琼剧院供图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主题立意、情节架构、人物塑造、剧情发展、场景转换、唱腔音乐、服效道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的思路和意见。

《黄道婆》导演王青对该剧的二度创作做了详细的阐述,她提到,黄道婆开创了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新时代,是江南棉纺织业的奠基人。写这样的女性题材,不仅仅要写她的伟大,更要注重人性的挖掘和精神的提炼,做到写人物、写故事、写命运的三者统一,从而展现黄道婆既底层又崇高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在人物轨迹中体会黄道婆刻苦钻研、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大胆创新等高尚品质。她将秉承着黄道婆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力求在二度创作上推陈出新。

琼剧《黄道婆》讲述了宋末元初的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在崖州生活、学习,以及帮助黎族人民改良棉纺织技术,并将技术带回中原的动人故事,细腻地表现出人性的美好以及汉族黎族团结融合、血浓于水的主题。该剧的创排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黄道婆为中华民族纺织业做出的贡献,以及海南黎族同胞开放、包容、大爱的情怀,赋能助力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

据了解,《黄道婆》日前已完成建组,集结了一级编剧池浚、陈艺天,一级导演王青,一级作曲汝金山、黄志启,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教授胡佐,一级舞美设计师刘风恕,上海鲸逸艺术空间创始人、舞台美术设计师李亭逸,一级化妆造型设计师姚钥,一级编导杨晓凡等国内著名专家参与创作。计划于2024年7月投入排练,9月上旬在海南省歌舞剧院首演。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已完成建组 将于9月海口首演

》》黄道婆是谁?【点击查看详情】

中国纺织史上,有两位被当做神灵祭祀的女性,一位是黄帝元妃嫘祖,传说她教民育蚕治丝而被后人尊为“先蚕”;另一位是宋末元初的黄道婆,她被道教尊为“金丝娘娘”、纺织神,同时也被纺织从业者尊为布业始祖。

流落崖州,回哺乡土

“乌泥泾被”享誉海外

上海曾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里说的“黄婆婆”,就是历史上的黄道婆。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已完成建组 将于9月海口首演

黄道婆塑像。

黄道婆又名黄婆、黄母,据王逢在《梧溪集·黄道婆祠并序》中的记载,她是松江府乌泥泾人(今上海华泾镇),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而流落崖州(今海南三亚崖州区)。大约在元朝元贞年间(1295年-1297年),黄道婆得海船返程的便利而重新回到松江乌泥泾。

黄道婆重返故乡时,当地植棉业、纺织业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纺织技术仍旧非常落后。为此,黄道婆不但将积累了几十年的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周边乡民,而且还对当地的棉纺工具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由此创造出一整套的棉纺织成熟工艺。在她的努力下,乌泥泾出产的被褥织物十分畅销,“乌泥泾被”的名气不胫而走。之后,附近地区也都竞相仿效,松江一带逐渐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经数百年而不衰。

清朝以后,松江一带的棉纺织业更加发达,当地出产的棉布不但行销大江南北,甚至还能远销国外,获得了很高的名声。当时,松江一带不但是国内有名的“粮仓”,而且还有“衣被天下”的美誉,惠及了全国的百姓。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棉纺织业的不断发展与繁荣,当地妇女所创造的财富并不亚于男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她们的家庭地位。与此同时,棉纺织业的兴起也改变了当地单一的产业结构,这对于苏南地区的工商业发展和城镇化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明清时期的四五百年间,以苏州、太仓、松江为中心的苏南地区一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这一繁荣局面的形成,无疑也包含着黄道婆的不懈努力和巨大贡献。

创新棉纺织技术

改变了中国人的穿着打扮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对黄道婆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称赞她是“十三世纪杰出的棉纺织技术革新家”。那么,黄道婆做了哪些具体的贡献呢?

在《辍耕录》中,陶宗仪具体指出了黄道婆推广的4项技术更新,即“捍、弹、纺、织”:

所谓“捍”,就是擀棉籽。在黎族踏车的基础上,黄道婆和当地木匠合作发明了专门脱棉籽的“搅车”,这样可以通过手摇或脚踏将棉籽挤出来,而不再需要费时费力去手工挑拣,极大提高了脱棉籽的效率。

所谓“弹”,就是弹棉花。当时,苏南一带用来弹棉花的弹弓太短,效率很低,黄道婆将之改为四尺长的大弹弓,并改用弹锤敲击绳弦的办法代替用手拨弦,这样既省时省力,弹出的棉花也更加蓬松洁净。

所谓“纺”,就是纺线。黄道婆的一个重大技术革新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它不但可以同时纺三根线,而且脚踏的方式解放了双手,让纺纱的效率大为提高,质量也更有保证。这一技术,比当时的欧洲要更为先进。

所谓“织”,就是织布。黄道婆有着数十年的棉纺织经验,她总结出一套完善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的工艺流程,由此开发出众多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的棉纺织品,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从这个意义上说,黄道婆对棉纺织技艺的重大创新不但改变了中国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而且还催生出一个新兴的棉纺织产业。从此,中国人的穿着打扮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习俗也因此而改变。

》》黄道婆崖州学艺三十余载【点击查看详情】

数十年来,学界、坊间出现过怀疑黄道婆籍贯身世的观点。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教授陈光良看来,黄道婆的籍贯虽有争议,但她在崖州学习纺织技艺,在棉纺织技术和生产工具上作出巨大贡献是不争的事实。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已完成建组 将于9月海口首演

三亚崖州区黄道婆塑像。 徐慧玲 摄

根据《梧溪集》的记载和《黄道婆在崖州》的传说,可推知黄道婆在海南崖州黎族民间生活了30多年的光景。在这里,黄道婆度过自己人生中如诗如歌的年华,练就一身织绣好本领。

据清代褚华《木棉谱》记载,黄道婆到崖州后,流落在“崖州海峤间”。三亚市崖州区城西村村民刘建雄说,当地有人传闻,黄道婆先住在旧崖城西门外的广度寺(俗称观音阁),后来搬去附近的水南村,但这一说法并无相关史料记载,无从考证。

“黄道婆在经历自己既曲折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流落岁月后,回到久违的故里,成为海南黎族锦织技艺北传使者。”陈光良认为,黄道婆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除了革新棉纺工具等,其真诚、好学、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黄道婆文化精神,值得后人思考、学习。

以诚学习则无事不克,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三亚崖州区历史文化名镇管委会顾问何擎国说,当年黄道婆孤身一人来到崖州地区,如何融入黎汉杂居的社会环境,对她而言是首要考验。“黄道婆以真诚和善良面对陌生的环境,获得了当地人民的认可,才会将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于她,而黄道婆真诚学习的态度,让她最终学成而归。”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曾令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2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琼剧《黄道婆》将9月9日海口首演
南海网8月30日消息(记者 陈望)8月30日下午,海南省琼剧院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正在进行联排,该剧将于9月9日在海南省歌舞剧院首演。该剧集聚省琼剧院老中青三代演员,倾情演绎梅
2024-08-30 21:28:00
琼剧《黄道婆》首演座谈会举行 专家学者分享幕后故事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优秀舞台剧目展演——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首演座谈会在海口举行。此次座谈会汇聚了各界专家、学者及剧目主创人员等,分享了这部作品的幕后故事和心得感悟。琼
2024-09-14 22:16:00
南国智库·观察 | 锦绣结合戏曲 海南塑造“非遗+”品牌
...大秀拉开序幕。大秀聚焦“黄道婆”这一海南主题IP,由琼剧《黄道婆》演员表演《尾声》一折,向观众讲述海南锦绣传承的故事,随后由“黄道婆”带领现场观众看秀、观展,打破传统观展模式
2024-12-15 20:31:00
...“红、蓝、绿”三种主题颜色对应“京剧-镜花水月”“琼剧-南溟吉贝”“昆曲-水墨姑苏”三个戏曲文化空间,把传统织染绣技艺当中蕴含的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结合起来,令观众置身于传统与
2024-11-08 16:54:00
海南将开展六大项群众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色题材图书。第五项,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展演展播。现代琼剧《红旗不倒》将于9月27日至28日前往北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
2024-09-24 13:25:00
明末清初的黄道周是怎样的一个人
...,清军入关。时殉国的臣子众多,可达到千人以上,大臣黄道周也是其中一个。黄道周率千人“扁担军”抗击满清,失败后于南京就义殉国,被处以斩刑。行刑之时,侩子手满是不屑,笑他贪生怕死
2023-02-24 14:22:00
黄道周:明朝末年的直言忠臣与民族英雄
...会变成这样呢?此人就是明末文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黄道周。天启二年,38岁的黄道周中进士,在这一朝先后任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黄道周的老师是袁可立,为万历年间的言官。袁可立曾
2023-11-18 15:27:00
黄道周劝皇帝远离小人被罢职,体现了中国文人的气节
...将,还有不少文人为保卫明朝江山,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黄道周便是其中之一。黄道周的祖籍是福建莆田,自幼家贫,但他十分好学,而且天资过人,十来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十四岁的时候便广有
2023-04-20 15:44:00
明朝书法家黄道周誓不降清,遇难前留下16个字,字字泣血
...被清军杀害的老人就是明朝著名学者、书法家、抗清英雄黄道周。黄道周,初名螭若,字玄度,亦字幼平、幼玄、去道等,号石斋,福建漳浦人,天启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等职
2022-12-31 23:0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张恨水塑像扎根天柱山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诞辰130周年,深度挖掘与传承张恨水文化精髓,进一步擦亮地方文化IP,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5-11-17 13:34:00
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型学术交流大平台 外国语言文学领域思想大碰撞
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八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论坛在厦门大学举办。来自清华大学
2025-11-17 13:42:00
共赴海丝之约 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将于温州举行
近日,温州召开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新闻发布会,就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的总体安排与特色内容进行通报
2025-11-17 14:22:00
为深入贯彻落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要求,近日,大连银行甘井子支行、甘井子区民政局及120余户养老企业进行“银政企”三方联动
2025-11-17 14:31:00
代际互助中的青春亮色:警校生刘强的责任与担当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铸魂”微电影项目组将镜头对准了社会民生最柔软的角落——以“养老尊老敬老”为主题,联合绣水养老院开展“银领暖阳行动”
2025-11-17 14:31:00
乌鲁木齐银行私人银行品牌正式发布,重构财富管理新生态
11月16日,乌鲁木齐银行“U品私银”私人银行品牌在新疆财富中心正式发布。作为新疆地方金融主力军,乌鲁木齐银行打造新疆首个以“财富管理”+“产融生态”双驱动的地方性私人银行品牌
2025-11-17 14:34:00
粤菜&鲁菜融合创新交流品鉴会在济南成功举办
鲁网11月17日讯当孔孟之乡的醇厚拥抱岭南大地的清鲜,一场跨越千里的美食对话在齐鲁大地拉开帷幕。11月13日,由山东省鲁菜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
2025-11-17 14:34:00
万元慕思床垫睡出“腰酸背痛”?消费者维权陷入罗生门
鲁网11月17日讯11月11日,鲁网·民生帮办(0533-3811076)接到淄博市周村区宋女士的反映:一万元购买的慕思品牌床垫
2025-11-17 14:36:00
上饶市信州区灵溪中心小学班级文化布置亮点纷呈
近日,上饶市信州区灵溪中心小学18个班级同步完成班级文化布置升级,师生们以巧思为笔、以热爱为墨,将实用功能与育人理念深度融合
2025-11-17 15:01:00
列车旅客突发疾病 淄博站紧急救助转危为安
鲁网11月17日讯(记者 庄家丽 通讯员 梁兆福 王和)近日,Z350次列车上一名女性旅客突发疾病急需送医,淄博站接到通知后快速响应
2025-11-17 15:11:00
山东、河北等地举报不明人员假冒中国环境报社记者进行违法活动
11月17日,中国环境报社发布了关于不明人员假冒中国环境报社记者的声明。中国环境报社接到山东、河北等地提供的多条举报信息
2025-11-17 15:13:00
合黄两地志愿者爱心接力 跨城护送奔丧老人温暖归家
大皖新闻讯 一趟奔丧的旅途,一场跨越合肥与黄山两地的爱心接力,让年近八旬、腿脚不便的许运福老人,在悲恸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2025-11-17 15:16:00
2025年贵州省“最美家庭”拟入选名单公示根据2025年度贵州省“最美家庭”宣传选树工作安排,经各地各相关单位推荐、认真组织审议
2025-11-17 15:35:00
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社工站:点亮老人“微心愿” 温情关怀“夕阳红”
鲁网11月17日讯“太感谢你们了,这棉衣穿上真暖和。”家住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的黄奶奶穿上新棉衣,脸上满是感动的笑容。近日
2025-11-17 15:47:00
航空减排新路径:可持续航空燃料如何影响你我出行?
2025年11月12日,一份关于“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研究报告在北京大学发布。虽然听起来像是专业议题,但这实际上与每个人的出行
2025-11-17 1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