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已完成建组 将于9月海口首演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02 09:34:00 来源:南海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5月2日消息(记者 陈望)5月1日至2日,琼剧《黄道婆》在海口举办为期两天的主创研讨会,正式启动下一阶段创排工作。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项目的策划始于2022年初,主创团队跨越万里,数度深入海南、上海等地搜集素材,先后在海口、西安、昆明等召开剧本研讨会,剧本历经九易其稿,不断完善。

与会的领导专家畅所欲言,以论促思,集思广益,为精品剧目的创排谋划新篇,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院长指出,上海和海南两地广泛地流传着关于黄道婆的民间传说,从上海邀请王青导演来到海南执导这样一部连接两地地域文化的作品,意义非凡。希望《黄道婆》能成为琼沪两地文艺创作的结晶,加深海南与上海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交流。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已完成建组 将于9月海口首演

研讨会现场。海南省琼剧院供图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主题立意、情节架构、人物塑造、剧情发展、场景转换、唱腔音乐、服效道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的思路和意见。

《黄道婆》导演王青对该剧的二度创作做了详细的阐述,她提到,黄道婆开创了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新时代,是江南棉纺织业的奠基人。写这样的女性题材,不仅仅要写她的伟大,更要注重人性的挖掘和精神的提炼,做到写人物、写故事、写命运的三者统一,从而展现黄道婆既底层又崇高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在人物轨迹中体会黄道婆刻苦钻研、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大胆创新等高尚品质。她将秉承着黄道婆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力求在二度创作上推陈出新。

琼剧《黄道婆》讲述了宋末元初的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在崖州生活、学习,以及帮助黎族人民改良棉纺织技术,并将技术带回中原的动人故事,细腻地表现出人性的美好以及汉族黎族团结融合、血浓于水的主题。该剧的创排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黄道婆为中华民族纺织业做出的贡献,以及海南黎族同胞开放、包容、大爱的情怀,赋能助力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

据了解,《黄道婆》日前已完成建组,集结了一级编剧池浚、陈艺天,一级导演王青,一级作曲汝金山、黄志启,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教授胡佐,一级舞美设计师刘风恕,上海鲸逸艺术空间创始人、舞台美术设计师李亭逸,一级化妆造型设计师姚钥,一级编导杨晓凡等国内著名专家参与创作。计划于2024年7月投入排练,9月上旬在海南省歌舞剧院首演。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已完成建组 将于9月海口首演

》》黄道婆是谁?【点击查看详情】

中国纺织史上,有两位被当做神灵祭祀的女性,一位是黄帝元妃嫘祖,传说她教民育蚕治丝而被后人尊为“先蚕”;另一位是宋末元初的黄道婆,她被道教尊为“金丝娘娘”、纺织神,同时也被纺织从业者尊为布业始祖。

流落崖州,回哺乡土

“乌泥泾被”享誉海外

上海曾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里说的“黄婆婆”,就是历史上的黄道婆。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已完成建组 将于9月海口首演

黄道婆塑像。

黄道婆又名黄婆、黄母,据王逢在《梧溪集·黄道婆祠并序》中的记载,她是松江府乌泥泾人(今上海华泾镇),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而流落崖州(今海南三亚崖州区)。大约在元朝元贞年间(1295年-1297年),黄道婆得海船返程的便利而重新回到松江乌泥泾。

黄道婆重返故乡时,当地植棉业、纺织业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纺织技术仍旧非常落后。为此,黄道婆不但将积累了几十年的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周边乡民,而且还对当地的棉纺工具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由此创造出一整套的棉纺织成熟工艺。在她的努力下,乌泥泾出产的被褥织物十分畅销,“乌泥泾被”的名气不胫而走。之后,附近地区也都竞相仿效,松江一带逐渐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经数百年而不衰。

清朝以后,松江一带的棉纺织业更加发达,当地出产的棉布不但行销大江南北,甚至还能远销国外,获得了很高的名声。当时,松江一带不但是国内有名的“粮仓”,而且还有“衣被天下”的美誉,惠及了全国的百姓。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棉纺织业的不断发展与繁荣,当地妇女所创造的财富并不亚于男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她们的家庭地位。与此同时,棉纺织业的兴起也改变了当地单一的产业结构,这对于苏南地区的工商业发展和城镇化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明清时期的四五百年间,以苏州、太仓、松江为中心的苏南地区一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这一繁荣局面的形成,无疑也包含着黄道婆的不懈努力和巨大贡献。

创新棉纺织技术

改变了中国人的穿着打扮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对黄道婆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称赞她是“十三世纪杰出的棉纺织技术革新家”。那么,黄道婆做了哪些具体的贡献呢?

在《辍耕录》中,陶宗仪具体指出了黄道婆推广的4项技术更新,即“捍、弹、纺、织”:

所谓“捍”,就是擀棉籽。在黎族踏车的基础上,黄道婆和当地木匠合作发明了专门脱棉籽的“搅车”,这样可以通过手摇或脚踏将棉籽挤出来,而不再需要费时费力去手工挑拣,极大提高了脱棉籽的效率。

所谓“弹”,就是弹棉花。当时,苏南一带用来弹棉花的弹弓太短,效率很低,黄道婆将之改为四尺长的大弹弓,并改用弹锤敲击绳弦的办法代替用手拨弦,这样既省时省力,弹出的棉花也更加蓬松洁净。

所谓“纺”,就是纺线。黄道婆的一个重大技术革新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它不但可以同时纺三根线,而且脚踏的方式解放了双手,让纺纱的效率大为提高,质量也更有保证。这一技术,比当时的欧洲要更为先进。

所谓“织”,就是织布。黄道婆有着数十年的棉纺织经验,她总结出一套完善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的工艺流程,由此开发出众多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的棉纺织品,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从这个意义上说,黄道婆对棉纺织技艺的重大创新不但改变了中国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而且还催生出一个新兴的棉纺织产业。从此,中国人的穿着打扮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习俗也因此而改变。

》》黄道婆崖州学艺三十余载【点击查看详情】

数十年来,学界、坊间出现过怀疑黄道婆籍贯身世的观点。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教授陈光良看来,黄道婆的籍贯虽有争议,但她在崖州学习纺织技艺,在棉纺织技术和生产工具上作出巨大贡献是不争的事实。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已完成建组 将于9月海口首演

三亚崖州区黄道婆塑像。 徐慧玲 摄

根据《梧溪集》的记载和《黄道婆在崖州》的传说,可推知黄道婆在海南崖州黎族民间生活了30多年的光景。在这里,黄道婆度过自己人生中如诗如歌的年华,练就一身织绣好本领。

据清代褚华《木棉谱》记载,黄道婆到崖州后,流落在“崖州海峤间”。三亚市崖州区城西村村民刘建雄说,当地有人传闻,黄道婆先住在旧崖城西门外的广度寺(俗称观音阁),后来搬去附近的水南村,但这一说法并无相关史料记载,无从考证。

“黄道婆在经历自己既曲折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流落岁月后,回到久违的故里,成为海南黎族锦织技艺北传使者。”陈光良认为,黄道婆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除了革新棉纺工具等,其真诚、好学、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黄道婆文化精神,值得后人思考、学习。

以诚学习则无事不克,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三亚崖州区历史文化名镇管委会顾问何擎国说,当年黄道婆孤身一人来到崖州地区,如何融入黎汉杂居的社会环境,对她而言是首要考验。“黄道婆以真诚和善良面对陌生的环境,获得了当地人民的认可,才会将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于她,而黄道婆真诚学习的态度,让她最终学成而归。”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曾令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2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琼剧《黄道婆》将9月9日海口首演
南海网8月30日消息(记者 陈望)8月30日下午,海南省琼剧院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正在进行联排,该剧将于9月9日在海南省歌舞剧院首演。该剧集聚省琼剧院老中青三代演员,倾情演绎梅
2024-08-30 21:28:00
琼剧《黄道婆》首演座谈会举行 专家学者分享幕后故事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优秀舞台剧目展演——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首演座谈会在海口举行。此次座谈会汇聚了各界专家、学者及剧目主创人员等,分享了这部作品的幕后故事和心得感悟。琼
2024-09-14 22:16:00
南国智库·观察 | 锦绣结合戏曲 海南塑造“非遗+”品牌
...大秀拉开序幕。大秀聚焦“黄道婆”这一海南主题IP,由琼剧《黄道婆》演员表演《尾声》一折,向观众讲述海南锦绣传承的故事,随后由“黄道婆”带领现场观众看秀、观展,打破传统观展模式
2024-12-15 20:31:00
...“红、蓝、绿”三种主题颜色对应“京剧-镜花水月”“琼剧-南溟吉贝”“昆曲-水墨姑苏”三个戏曲文化空间,把传统织染绣技艺当中蕴含的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结合起来,令观众置身于传统与
2024-11-08 16:54:00
海南将开展六大项群众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色题材图书。第五项,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展演展播。现代琼剧《红旗不倒》将于9月27日至28日前往北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
2024-09-24 13:25:00
明末清初的黄道周是怎样的一个人
...,清军入关。时殉国的臣子众多,可达到千人以上,大臣黄道周也是其中一个。黄道周率千人“扁担军”抗击满清,失败后于南京就义殉国,被处以斩刑。行刑之时,侩子手满是不屑,笑他贪生怕死
2023-02-24 14:22:00
黄道周:明朝末年的直言忠臣与民族英雄
...会变成这样呢?此人就是明末文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黄道周。天启二年,38岁的黄道周中进士,在这一朝先后任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黄道周的老师是袁可立,为万历年间的言官。袁可立曾
2023-11-18 15:27:00
黄道周劝皇帝远离小人被罢职,体现了中国文人的气节
...将,还有不少文人为保卫明朝江山,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黄道周便是其中之一。黄道周的祖籍是福建莆田,自幼家贫,但他十分好学,而且天资过人,十来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十四岁的时候便广有
2023-04-20 15:44:00
明朝书法家黄道周誓不降清,遇难前留下16个字,字字泣血
...被清军杀害的老人就是明朝著名学者、书法家、抗清英雄黄道周。黄道周,初名螭若,字玄度,亦字幼平、幼玄、去道等,号石斋,福建漳浦人,天启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等职
2022-12-31 23:0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杜杜”领衔,南京机器人天团服务“苏超”
能引导答疑、能巡逻监测、能扛水送货……“杜杜”领衔,南京机器人天团服务“苏超”小朋友与红山森林动物园“杜杜”IP形象互动机器人合影
2025-08-17 09:53:00
“苏超”点燃孩子们的快乐夏天
沉浸式体验、创意作业、亲子互动“苏超”点燃孩子们的快乐夏天□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钱红艳足球的魅力,在这个夏天的南京校园里绽放别样光彩
2025-08-17 09:53:00
培训加演练,医疗保障三级体系为“苏超”护航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 实习生唐浩哲今晚,“苏超”南京队对阵盐城队的比赛将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为给赛场和看台织起一张“安全网”
2025-08-17 09:53:00
南报网讯(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8月15日,由江苏省红色文化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嵌入大地的英名——江苏地名里的抗战故事》80集微纪录片上线仪式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举行
2025-08-17 09:54:00
全国首次 平和新鲜蜜柚出口新西兰
厦门海关所属漳州海关关员对出口新西兰蜜柚进行监管。(通讯员 张小勤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许方馨 王晓坤)近日
2025-08-17 09:38:00
西安警方:男子在卫生间装摄像头偷窥合租女子 已被刑拘
华商网讯 8月16日,西安经开公安发布警情通报,男子在卫生间装摄像头偷窥合租女子,已被刑拘。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刑拘
2025-08-17 07:40: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通讯员 夏一保)近期,厦门医保聚焦基本医保参保工作,推出系列暖心参保举措,重点惠及非本市户籍人员
2025-08-16 08:24:00
数据会说话|长春,如何向上“生长”?
一年的时间,长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在一个个数据画像里,循着那些跃动的足迹,聊聊这个问题,并试着去寻找答案
2025-08-16 10:29:00
刚果(布)学者:美国无视规则 随意挥舞关税大棒
近日美国挥舞关税大棒,让多国经济受损。刚果(布)经济学家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这种自私的行径让全球面临经济倒退的风险
2025-08-16 10:34:00
东南网8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2025年,中国(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福建单一窗口”)迎来上线十周年
2025-08-16 11:12:00
断桥上的冒死拦停|厦蓉高速猴子河特大桥暴雨中坍塌,从江快递员梁足良第一时间冲向路中央  
6月24日清晨,江西司机游国春驾驶大货车,沿G76厦蓉高速向广东行驶。7时20分,车行至猴子河特大桥,方向盘突然猛沉。他紧急制动却未能阻止车头冲出桥面——半截车身悬在断桥边
2025-08-16 11:43:00
志愿者捧出真心|暖心小屋不仅存放行李 更存下游客的安心和满意
“王女士,是这个白色的行李箱吗?麻烦您报一下电话号码。”8月14日傍晚,贵阳民生路上车水马龙,志愿者刘润东站在“游客服务暖心小屋”前
2025-08-16 11:43:00
武当山红十字会急救中心打响灭蚊攻坚战
十堰广电讯(武当山融媒记者 刘雪琴 通讯员 周玲)8月15日下午,武当山特区红十字会急救中心对全院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
2025-08-16 11:48:00
8月14日晚,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以生命的名义——2025“荆楚最美健康守护者”》,聚焦10位在荆楚大地上默默奉献
2025-08-16 12:13:00
在城市中奔跑的年轻人② |用镜头追逐城市烟火
[工作节奏]凌晨两点修图是常态,单日最高拍摄超600张[隐藏技能]推荐小众文化景点[城市贡献]记录贵阳,展示贵阳8月12日21时
2025-08-16 12: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