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感悟红船精神 激发先锋力量
万名小记者看嘉兴之红色研学,一起走近王会悟
N晚报记者 杜佳霖
摄影记者 张启帆
湖水苍茫,记忆久远。1921年夏天,十几位怀抱救国救民初心的热血青年,冒着风险来到嘉兴,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而这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象征的红船,与一位桐乡乌镇女子关系紧密——她,就是中共一大顺利召开的幕后功臣王会悟。
为纪念王会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由嘉兴市委组织部、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共同主办的红船女儿·纪念王会悟诞辰125周年活动在7月24日上午正式拉开帷幕。
跟着沉浸式党课
一起走近王会悟
活动当天,一堂沉浸式党课《王会悟》,寻路、追梦、火种、红船,一幕幕场景展示了中共一大幕后功臣传奇而又精彩的一生。
1898年7月,王会悟生于桐乡乌镇。她的父亲是一名晚清秀才,在家乡办了一所私塾,家境清贫。在父亲的悉心培养下,王会悟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王会悟13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经济愈加拮据。辛亥革命后,王会悟被迫从嘉兴女子师范学校辍学,返乡办起了桐乡第一所女子小学,宣传新思想,倡导新风俗。她鼓励女孩剪辫子,反对童养媳和女子缠足的陋习。
1918年,王会悟入读湖州湖郡女塾,其间积极学习《新青年》等进步刊物,还大胆地给刊物主编陈独秀等人写信,表示赞成提倡白话文,拥护刊物所宣传的新思想。
1919年,王会悟到上海,通过表亲茅盾的介绍在上海女界联合会做文秘工作,继续寻求妇女独立解放的途径。在这里,她结识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两人互生爱慕之情。1920年,李达和王会悟在陈独秀家的客厅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王会悟承担了大会筹备和警卫工作。开会期间,由于密探闯入,会议中止。在一大代表们对是否继续会议及去何处开会犹豫不决时,王会悟建议将会议安排到嘉兴南湖游船上继续进行,并身先士卒到嘉兴,对车次、住宿、游船等作了周到细致的安排。
王会悟淡定、机智、勇敢、缜密地做好了会议的筹备、保障、保卫工作,为中共一大的顺利召开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贡献,被誉为“一大卫士”。
从故事到现实,又从现实回到舞台,小记者们也在这一幕幕庄严凝重的场景中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不易,重温了党的光辉历史,缅怀了党的丰功伟绩。
以先辈为标杆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党课结束后,在与王会悟的孙女李典对话的过程中,让小记者们对这位中共一大的幕后功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从未主动讲起自己叱咤风云的革命往事,她非常谦虚低调,生活简朴。我父母那一代人也是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他们一生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勤奋耕耘。奶奶教会我们淡然处世的原则,在一家三代人身上延续。”李典对记者说,“印象中的奶奶是一位很普通的老人,说话时乡音浓重,她爱看书、爱看报,她一生未居要职,只是默默地从事妇女解放运动,协助爷爷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但和她生活久了,就能从她身上感受到一股朴实无华的品质。回望历史,她和一群敢为天下先的青年志士,为中国之觉醒做出了许多令人钦佩的壮举。遵循信仰、敢于担当,是奶奶这一代人的人生写照。”
活动结束后,很多小记者留下了肺腑之言。“当初,正是因为她的建议,中共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才转移到嘉兴南湖举行,从此浙江的历史记忆中有了最光辉的一页……今天,我也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小记者杨昕玥表示,自己在参加活动后对革命先辈们肃然起敬,以后要争做红船护航少年!
小记者毛一菁说,“我现在知道了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些精神就像一股强大的力量鼓励着我,感染着我,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去创造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30 11: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