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十年磨一剑 成都市三医院的房颤中心有多厉害?
技术,以一己之力让治疗成功率大幅攀升;服务,以人性化革新开全国之先河
基于新算法下的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一次性成功率已突破80%
市三医院针对房颤探索建立了全新的疾病管理体系
房颤,这种可以致人中风和心衰的心脏疾病,它的危害是让人变残、丧失生活能力。目前,全世界有约3000万房颤患者,其中有约1000万在中国。然而,过去对慢性房颤的一次性治疗成功率仅约50%。
为了攻克慢性房颤“世纪难题”,近年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该院党委领导下持续发力,牵头建立心血管疾病实验室;率先打造“房颤中心”,不断完善从疾病筛查到手术再到后期管理的各个环节;率先采用全麻舒适化治疗方式,让房颤手术患者摆脱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和焦虑;率先投用“绿色导管室”,补齐传统治疗“短板”……一系列举措,让该院以一己之力将房颤治疗的成功率大幅提升。
面对技术的停滞
十年磨砺,射频消融从粗略到精准
心脏是靠放电来产生有规律的搏动的,放电的地方在窦房结,它像心脏的“指挥部”,通过放电来掌管心脏跳动的速度。但当心脏出现问题,心房多了很多放电的点后,心脏就开始乱跳,这乱跳如同心脏遭遇了强烈“地震”,它将让心脏产生血栓,如果血栓抖落流到脑部堵塞血管,就会导致中风。另外,心脏持续乱跳、停跳,时间长了,将造成心衰。射频消融的作用,就是消灭那些乱放电的点。从射频消融这项技术诞生起到现在,尽管已超过20年时间,对持续性房颤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仍徘徊在50%左右。“不能清晰掌握放电的点究竟在哪里,成功率自然会受到影响。”全国知名电生理专家、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刘汉雄说。
为了攻克这一难点,从2002年起,刘汉雄引领心血管内科团队开始有针对性地收集临床数据,致力于寻找引发房颤的靶点,去发现内在规律。经过10余年的努力,团队找到了房颤的特点,并通过严密的计算得出一系列算法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可以计算出适用于不同个体的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靶点,更为精准地对他们实施射频消融手术。从2014年新方法开始投入使用,通过后续不断修改和完善,到目前,基于新算法下的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一次性成功率已突破80%。
精准消融的背后
进无止境,从基础科研到专利设备研制
有一个关于房颤治疗的最新消息理应得到关注: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全国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参与的一项多中心实验如今正在进行。
“心血管内科团队很早就开始有针对性地收集临床数据,致力于寻找引发房颤的靶点。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将技术数据总结,不断进行优化和自动化,最后精确到病灶,实现对房颤射频消融的高效处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刘汉雄说,“我们的目标是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流程,让国内更多医院能够轻松解决房颤患者遇到的问题。这样一来,将有助于大范围提升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一次性成功率。”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心血管内科团队成立了一个基础实验室不断投入和研究,在取得国家专利授权后,又依托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平台组建了医工结合研究团队,目前正在进行房颤治疗新系统和新方法的研究,促进电生理器材软硬件的发展,并参加了器材上市前的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的随访期还有半年时间,从目前国内多个中心的数据来看,房颤射频消融成功率可提升到80%。”刘汉雄说,多中心实验后,这套用于房颤射频消融的新系统和新方法就可以在全国推开,治疗成功率也将全面实现突破。
房颤中心带来的巨变
不断突破,诸多变革补齐传统治疗“短板”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房颤中心的技术提升成为一根有力的杠杆,撬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2019年获得国内首批房颤中心认证;2020年成为成都市市级医院唯一一家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单位;2021年获得CDQI房颤中心卓越中心单位称号。
2023年7月初,2022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暨2018-2022五年总科技量值结果发布,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跻身科技量值百强榜,位列全国第64位、全省第3位……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张震主任告诉记者,几年前,该院心血管内科的科技量值全国排名尚在200名开外,“2020年,我们科被成都市列为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时,上级主管部门明确要求,用5年时间进入全国科技量值排名前100位。现在仅仅过了不到3年时间,就已经冲到了全国第64位!”其中,学术能力的长效提升尤为亮眼,一系列影响因子较高的SCI论文持续发表。这意味着,各项研究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甚至可能带来深刻改变。
而在学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房颤中心用服务变革让患者体会到了巨大进步。
2023年2月16日,“绿色导管室”率先正式投用,此举标志着该院电生理团队从此告别“铅衣时代”。开创电生理手术“零射线”,不仅能让医生“轻装上阵”,更是拓展了患者范围,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也能正常接受治疗。
除了“绿色导管室”,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人文医院”打造出发,开全国之先河,将舒适化治疗引入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中。目前国内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普遍采用局麻方式,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手术,不可避免会出现紧张、恐惧和焦虑,整个手术过程几乎是在惶恐不安中度过的,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手术效果。“舒适化治疗则是在全麻状态下进行,不仅要求术者有更好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多科协作的能力。”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蔡琳表示,该院房颤射频消融成功率持续提升,与多学科之间的紧密协作有密切的联系,“舒适化治疗有助于患者配合度提升,同样是治疗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
全新疾病管理体系
阵地前移,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
名称的不断变化印证着该中心在不断实现突破。在不断占领“治疗高地”的同时,心血管内科团队还致力于将“阵地前移”。
房颤发病率较高,如何才能把患者及时筛查出来并进行有效健康管理?为此,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房颤中心专门针对房颤探索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疾病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大致可分为三大步骤:
第一步,关口前移,从基层把房颤患者筛查出来。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等方式,实现关口前移,在基层广泛开展筛查工作,为患者建立档案并纳入管理体系。
第二步,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杜绝房颤久治不愈引发卒中或心衰等严重健康问题。
第三步,长期随访,持续关注患者康复情况。在这个体系内,不仅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对术后出院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医院还引进了一种远程随访软件,患者通过手机即可得到用药、康复咨询等服务。
涵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织就了让患者充满安全感的健康保护网。
疾病诊治同质化提升
发挥优势,探索兼具共性和个性的模式
“我们希望通过房颤中心的打造,得出兼具共性和个性的工作模式,让区域内患者得到同质化治疗。”张震介绍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不仅是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主要构成部分、成都市重点学科、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成都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同时还是成都市的心血管病质控中心。截至目前,已经搭建起一张覆盖区域的质控中心网格,力促纵横联动发展。
心血管病专家、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表示,该院将把房颤中心打造成国内心血管病亚专业的标杆,“下一步,医院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作用,提高患者对房颤的认识度,带动各级医疗机构的早期诊断率,规范药物治疗、普及和新型治疗技术的开展及房颤的长期管理,以最大化降低因病致残率和死亡率。”
李诗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邓晓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5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