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老祖宗:“三月三、九月九,别在河边走”,农历三月来临,请谨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1-26 11:3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在过去那个缺乏科学依据的年代,老百姓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一些脍炙人口的俗语。时至今日,这也成为了一种文化载体,它包罗万象,涵盖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大到民族文化心理,小到个人细节写照,无一不体现着它的存在,因此也被称为“百科全书”。

老祖宗:“三月三、九月九,别在河边走”,农历三月来临,请谨记

前段时间品史君听到了这样一句话:“三月三、九月九,别在河边走”,清明节过去之后,人们也开始了农历三月的生活。明天就是农历三月三了,难道这一天还有什么别样的讲究?为什么不让人们在河边走呢?在时代发展的今天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和道理?

三月三

从传统的角度出发,这一天被称为“上巳节”。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大臣主张历法改革,巳节的节期正式被改为农历三月初三,一些地区也将其称为“重三”或“三月三”。

老祖宗:“三月三、九月九,别在河边走”,农历三月来临,请谨记

后来巫术说法的流传,这一天也被人们赋予了“凶险”的寓意。道教净明派祖师许真君在降伏蛟龙的时候,发现有一条蛟龙和其他的大有不同。除了内心特别善良之外,自己也非常小,许真君决定饶它一命。随即也是斩断了它的尾巴,任它离去。

这位蛟龙念许真君的好,但又一直找不到他,决定好好践行自己的孝道。每年农历三月三的时候,这条斩尾的蛟龙总会探望其母。龙在出现的时候会有大风大雨的陪伴,必然也会导致恶劣天气的发生。为了避免“天灾”对个人的影响,老祖宗自然也是不建议人们前往河岸。

老祖宗:“三月三、九月九,别在河边走”,农历三月来临,请谨记

其实我们从实际角度出发也不难理解,随着温度的增加,三月三时正值冰雪消融。许多生活在下游地区的居民,可能会引起春汛等自然灾害。特别是那些海拔较高的地方,大量的水分顺势而下。强大的水量冲击,有的房子都会瞬间夷为平地,更别说你的人身安全。

九月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一天是重阳佳节,人们登高望远、观赏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等,祈福未来的美好。既然我们都说了这一天是登高望远的日子,为什么要在河流这样如此低地势的地方逗留呢?从风水学的角度出发,这是“晦气”的代名词。

老祖宗:“三月三、九月九,别在河边走”,农历三月来临,请谨记

另外在九月九这一天,秋天的气息也开始变得愈发浓厚。上午还是短袖,下午温度就有可能大幅度地下降,天气十分波局诡秘。这也是全年冷暖交替最为频繁的时期,稍微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染上风寒,什么感冒、咽痛等等全部出现,对人的身体健康是很大程度上的威胁。

再通俗一点,秋天的天气十分干燥,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突然到了一个湿气如此重的地方,轻则关节炎,重则风湿骨病。一到天气变凉的时候,疼痛难忍还要贴各种各样的膏药,这又是何苦呢?相信有这种困扰的人都不在少数,诸位都可以问一下自己的长辈。

老祖宗:“三月三、九月九,别在河边走”,农历三月来临,请谨记

品史君说

其实从品史君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这句俗语还是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前段时间品史君在评论区看到这样一条评论:说传统文化大多数都是封建迷信的代名词,为什么还要去学习它?这句话不无道理,但主观因素占有很大一部分,为什么这样讲?

老祖宗:“三月三、九月九,别在河边走”,农历三月来临,请谨记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遭受过外族的入侵,这一点不可否认,但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正是传统文化的魅力。通俗一点来讲,物质财富的繁荣需要精神财富去匹配,我们国家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更离不开这种精神支撑。

同时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一直有这样的观念:要建设新东西,就需要打破旧东西,但为什么现在一直提倡传统文化?因为实践证明,建设新东西和保护旧东西并不冲突,我们需要把一些旧东西修复完整,如此珍贵的东西怎么可以说扔就扔?

老祖宗:“三月三、九月九,别在河边走”,农历三月来临,请谨记

几千年传承到现在,为什么到我们这里就行不通了?西方文化不断涌入的今天,许多人也开始过起了洋节,这一点我并不反对。但希望诸位在过洋节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传统文化这个“根”的存在。什么都可以丢,这颗“灵魂”不可以。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男占二五八,女占三六九”,啥是二五八?这句话有道理吗
老祖宗告诫:“男占二五八,女占三六九”,啥是二五八?这句话有道理吗老祖宗对数字的“敏感”程度:要说是跟数字讲究有关的俗语,那可真的是数也数不过来。以我们现在的科学来看,数字不过是
2023-05-11 10:39:00
俗语“人怕腊月死,更忌腊月生”,是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有用吗
...是人生的终点,所以国人自古以来对丧礼便十分看重。在老祖宗看来,我们之所以要传承子嗣,就是为了去世之后,有儿孙能够依据礼仪而将自己妥善安葬!以民间的风俗来讲,丧礼所延续的时间非
2024-08-18 19:44:00
“男占三八必发,女占三八必寡”,三和八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老祖宗告诫:“男占三八必发,女占三八必寡”,三和八是啥意思,有道理吗“男占三八必发,女占三八必寡”的意思:“三八”背后的一些历史典故:其实这里的“三八”并不是三八妇女节,也不侮辱
2023-05-11 10:43:00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必要的麻烦,也不晒衣物。那么究竟什么时间祭祖合适呢?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我们要懂!一、什么是中元节。中元节又叫做后元节,是“关帝诞”的前一个节日,这个节日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
2024-09-23 17:42:00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是何意思?老祖宗的观人术
...于谚语多在农村出现,以至于有些城里人甚至都不太理解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是什么意思,更不懂它背后的蕴藏的规则。俗语“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是何意思?这其中就隐藏着老
2024-09-29 13:24:00
11月13日寒衣节,依照传统“吃3样,做1事”表达孝念
...,11月13日寒衣节,依照传统“吃3样,做1事”表达孝念,老祖宗的规矩别丢!在我国,传统的节日有很多,最著名的两大祭祀节日就是清明节和寒衣节,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就是民间传统节
2023-11-12 13:41:00
俗语:“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实为老祖宗经验之谈
...们对这两句话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后也表示,这句话实为老祖宗的经验之谈。那么,这句话究竟隐含着怎样的祖宗经验呢?首先,在对这句俗语的上半句“好男有毛不鞭春”进行解读后可知,“鞭春
2024-11-26 01:25:00
黄帝被称为中华“人文始祖”,5000年前在今天的河南郑州新郑出生、建都。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都会举办拜祖大典,纪念黄帝。今年5000余人参加了拜祖大典,不能来到现场的海内外华人
2024-06-14 12:34:00
老祖宗为什么定16两为1斤,筷子长7寸6分?中国古代哲学思辨
...来。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就必须要知道我们的老祖宗,为什么要将16两定为一斤,筷子的长度为什么为7寸6分?让孩子务必知道这些。秦始皇征服东方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在很多方
2023-11-17 18: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