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老祖宗为什么定16两为1斤,筷子长7寸6分?中国古代哲学思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7 18:10: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中国的哲学中,历来是讲究“天人合一”的。“天”代表的是“道”、“真理”或者“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回归自然。在《类经图翼》中这样写道:"然一岁之气始于子,四季之春始于寅者,何也?盖以建子之日,阳气虽始于黄钟,然犹潜伏地下,未见生化之功及其自丑转寅,三阳始备,于是和风至而万物生,……故阳虽始于子而春必起于寅。"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日常生活里面都有很深刻的体现,并且根据这样的哲学四线,勤劳而智慧的先民们制造出了许多包含哲学思维的东西,并且以此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了下来。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就必须要知道我们的老祖宗,为什么要将16两定为一斤,筷子的长度为什么为7寸6分?让孩子务必知道这些。

老祖宗为什么定16两为1斤,筷子长7寸6分?中国古代哲学思辨

秦始皇征服东方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改革,其中的一条就是统一度量衡。其中,计量长短的用的器具称为度,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而在统一度量衡之后,人们发现在称重的时候,16进制更符合人们的习惯。古人们习惯观测天象,发现天上有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正好是十六颗星,因此,将其作为称重的单位,代表着上天的安排,意味着公正。古时候物资匮乏,行商之人,最讲究的就是自己的信誉了,缺斤少两的事情是万万做不得的。因为若缺一两,福星减福;若缺二两,禄星减禄;若缺三两,寿星减寿。

老祖宗为什么定16两为1斤,筷子长7寸6分?中国古代哲学思辨

古人们朴素的哲学思辨思维,利用天象来指导现实的生活,并且为之赋予美好的想象,让生活中的很多事实看起来更合理,更准确,这也是古人们在发现大自然的秘密,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而筷子呢?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乃至于东方文化的代表,现在不仅是中国人,很多的外国人也开始使用我们的祖先所发明的筷子了。在《韩非子·喻老》中有这样的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这说明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至少3000年了。

老祖宗为什么定16两为1斤,筷子长7寸6分?中国古代哲学思辨

关于筷子的诞生,这里面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大禹在治理水患的时候,都是在野外进餐,有时候时间十分紧迫的情况下,如果要等锅里的兽肉煮熟凉了之后再吃的话,往往会耽搁不少的时间。因此,他灵机一动,随手折下树枝,剔去上面的枝叶,然后用来夹滚烫的肉食。他的随从们看见,也纷纷效仿,久而久之,大家就对这样的事情习以为常了,后人在此基础之下制作了更为精美的筷子,如竹筷、象牙筷、金筷、银筷等等,除了日常使用之外,还能够作为奖品赏赐给大家。

工匠们在制作筷子的过程中,赋予了筷子新的定义,聪明的祖先们根据人所特有的七情六欲,将筷子的尺寸规定为七寸六分,来定义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

老祖宗为什么定16两为1斤,筷子长7寸6分?中国古代哲学思辨

除此之外,筷子一头大,一头小,一头方正,一头滚圆,这里面都含有哲学上的思辨。古人认为天空是圆的,地球是方的,这种“天圆地方”的说法,让筷子有了另外的意义,认为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举起天,立足于地,成为顶天立地的所在。这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服输的精神的体现。

同时,中国的哲学基础是阴阳哲学,一阴一阳,阴阳互生互用,合二为一。因此,中国人在叫筷子的时候都是一双筷子,而不是两根筷子

中华民族利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辨来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除了在这两个方面之外,在中医学当中的应用更是层出不穷。正是有了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以及能够将这样的思想用于改造大自然,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才从古至今传承了下来。在如今的这个时代里面,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妄自菲薄。大家说是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8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俗话说:“男女授受不亲”,其实后半句才是精华,老祖宗可不保守
...限。然而,你可知道,这句话的后半句才是精华,透露了老祖宗真正的智慧和思想。这段被我们忽视的后半句,竟然让人耳目一新,颠覆了我们对古人保守观念的看法。那么,这个隐藏在俗语背后的
2024-08-19 11:30:00
...。席间郑勇不小心将筷子掉在地上,有人提醒郑勇要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请求土地公公、祖宗原谅,承认自己的过错。但郑勇怕麻烦,不以为然,仍然在家大吃大喝。这时,门外来了一个衣衫褴
2024-04-16 06:57:00
老祖宗留下的「无常」时间美学,到底是什么?
...工的当下,羊今天不鼓励大家盲目正能量,只和大家唠唠老祖宗留下的「无常」时间美学,作为新年寄语。开年之际,或许我们都需要先承认世事无常再求如何应对,才有可能顺着生活的流动到达一
2023-01-30 11:40:00
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寒冷天气要多吃,不蒸也不煮,最补女人
导语: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寒冷天气要多吃,不蒸也不煮,最补女人!说起吃应该是很多人感兴趣的事情,毕竟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但能填饱肚子,吃的过程也会让人快乐,一日三餐,一顿不吃就会饿
2023-12-22 06:07:00
古时候妃子下葬时,为何都要把肛门堵上?要不咋说还是老祖宗聪明
在古代中国的宫廷中,存在着许多神秘且复杂的习俗与规矩,这些传统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也让人们对那个时代充满了好奇心。其中,最令人惊讶的习俗之一就是,皇宫中的逝者,特别是
2024-08-20 14:17:00
你真的懂“中国的筷子”吗?一双筷子,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情感
...国人就得用筷子。筷子,是中国独有的餐具,它不仅仅是老祖宗给我们传承下来的一种用餐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和传承,它寄托了我们中国人的情感。我们对于家、亲人的一种
2025-05-05 16:16:00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在三伏天如果不懂吃仔姜就亏了
...很多人的喜爱。而今天老胡给大家介绍的这种美食,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美食,而且特别适合湿气重的人多吃,它就是仔姜。仔姜是生姜还未老的时候,此时仔姜辛辣味不重,特别适合腌制或者凉拌
2023-10-21 17:02:00
以丰厚学养为底色 不断求索书法之道 “通会之际——李多宽书法展”在南京开幕
...统;第二,他抓住了“魂”,这个“魂”是我们中华民族老祖宗留下来的灿烂文化;第三,他学到了“神”,这个“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守住了“根”,抓住了“魂”,又学到了“神”,
2024-11-23 19:26:00
国风多巴胺,才是适用四季的选手
...人的整个色彩温柔乡都捧到眼前了。才发现2000多年前的老祖宗玩起色彩来,可比现代人都时髦雅致、有趣得多。 《宋赵佶摹张萱捣练图》(局部)& 中国传统色系列书书里的色
2023-07-21 17: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
2025-09-08 16:38:00
山水意境与体悟哲思结合,问心之旅打造旅游新体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500多年前,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无法遗漏的章节——龙场悟道
2025-09-08 17:36:00
传承泉城历史 感悟名人风骨|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9月7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办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活动第八期“文脉传承·历史名人探访之旅”顺利举行。第一站来到大明湖的汇波楼
2025-09-08 17:37:00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节”“亡者节”或“七月半”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中元节
2025-09-08 18:18:00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