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23 17:4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导语:中元节是我国民间非常传统的一个节日,又叫鬼节、盂兰盆节等,主要是为了祭奠亡者的节日,从古至今,都流传着关于中元节的各种民间传说。

甚至还有一句话:“七月半里晒衣裳,不然叫你坟头凉。”

这句话也反映出了大家在中元节这天对鬼神的敬畏和恐惧,为了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也不晒衣物。

那么究竟什么时间祭祖合适呢?

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我们要懂!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一、什么是中元节。

中元节又叫做后元节,是“关帝诞”的前一个节日,这个节日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两种比较出名。

第一种说法,中元节起源于佛教,与盂兰盆盆祭祀有关。

佛教认为亡者在阴司世界过得不太好,他们的亲人可以为其合法捐款给阴司王,来缓解亡者的痛苦。

第二种说法是与济公有关,济公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十五,因此这一天就被称为“济公圣诞”,后来逐渐演变为“中元节”。

其次,自古以来就非常讲究日子和时辰,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择日行事”,而择日行事在农历七月十五做法事时非常讲究。

因为这一天是阴历中“七月半”,这一天阴气最重,正好就是做法事、超度、祈福的最佳时机。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当然了,当代社会也有很多人不信这些东西,但是也很少有人敢在中元节这一天做杀鸡宰羊等不吉利的事情。

所以有一些当地的人会选择在中元节这天祭祖。

因为这一天是阴历的七月十五,但是人们并不会提前准备祭品。

因为提前进入阴宅,就相当于打扰了那些逝去的灵魂,并且还会遭到一阵霹雳和雷电。

所以当地的人们只能选择等到七月十五当天才去进行祭拜。

但是时辰都是要讲究的,而且要在中午之前进行祭拜。

因为古代的时候有个仙人叫做王戡光,他在离世后就来到了阴司王处问个究竟。

阴司王回答这世上有一个叫做吕洞宾的人在对他进行抨击,王戡光听后,十分恼怒,想立刻对吕洞宾进行惩罚。

阴司王则告诫他说:“现在已是午时,你千万不能去,否则不仅没有得到报应,还会被观音施法,如此一来,你便要受无尽的痛苦,因此劝王戡光不要去。”

因此略董宾就听到了这个消息,就让自己的堂弟韦荣替代自己,去了地狱。

岂料韦荣到达地狱后,果然,这个地方鬼火氤氲,阴气十足,就连脚下浮动着的,全都是冤魂,再看其他人,更是吓得一个个向他跪拜求宽恕。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因此韦荣身上也溢出一股祥和之气,慢慢的吸走了那些鬼火,从而将周围变得明亮。

同时还将脚下土中的冤魂解救出来,这使地狱之主管地狱的人更加敬畏他,对他进行了礼遇。

谁知道等他从冥界出来后,听说王戡光被孔雀台上的观音施法,痛苦万分,而韦荣得到了阳间仙人的法器——玉尺。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玉尺可以动摇十方山岳,于是就带着这个法器,先将燕山震下,使得下边许多冤魂出世归还阳间,再用玉尺来除魔,这样一来,人间就少了很多鬼怪,因此人们更是感恩戴德。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韦荣后来成为神将,而王戡光则大骂吕洞宾,结果被吕洞宾施法成木桩,等到晚上的时候,被一口大火焚烧而死。

自古以来,只要是在晚上,他们就算是鬼神也会来祈求保佑,因此人们就给每个鬼神都准备了一个盂兰盆,再在里面盛满食物,也就是传说中的盂兰盆。

并且把它放置到上面,用于祈求鬼神的保佑,渐渐的这个习俗就演变成了现在一块吃一块喝一块烧纸钱的习俗。

但是不同地方会有所差异,同样也是由这里面衍生出许多不一样的寺庙,如今仍旧有许多地方在过这个节日,因此这个传说至今仍旧在延续。

二、根据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这个习俗,人们应该在什么时间进行祭拜呢?

中元节作为佛教传入我国所衍生出来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且也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的,因此每一年都是祭拜先人最重要的一天,而佛教也讲究轮回,就必须要把先祖置于比往生更高贵的位置上,这样才能够体现他们的不容易。

周朝时期,人们以长安建立起周立国政权,这时候有山川秀丽,下临大渊,上临苍天,还有钟鸣鼎食之音,不仅政权稳定,而且还能安居乐业,良田美食,人民安居乐业,还能结出好果实,鸡犬相闻,更能向周天祝祷求福祉,这才真正实现了“国泰民安”这一目标。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到了汉朝刘邦建立政权的时候,由于刘邦所处的环境较为恶劣,但是他凭着坚强不屈的信念,一直追随着楚怀王更于预言中的英伟会做大事业,与之辅佐,共同治理国家,将汉朝治国有道发扬光大,称帝之后跟随太皇后吕雉来到长安成为帝后的尊贵地位,从而奠定了汉王朝基业昌盛数百年的时代。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朝代更迭之时,叙述起先人的丰功伟绩,更让后辈缅怀以前的历史,是先人给了我们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只有牢记历史才不会犯下更多的错误,同时更鼓励后辈心怀壮志,开创美好的未来。

三、除了上文所提到能够在中元节祭祖,其余时间也可以,但不能提前以及晚上的时候,不适合去祭拜。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相反早上是最为合适不过的,因为早上八点到十点,可以称作五福临门,但是八点对于重的人来说难以承受,有些朋友应该知道重德、弘义,所以八点并不适宜祭祖。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但是最为合适的时间段还是早上的九点,由于早上八九点左右,对于做早饭已经完成,再加上对于孩子送去幼儿园的时间,都高度重合,所以最后选择在九点上下进行拜祭,这也是首先考虑到了合适不合适的问题,其次就是取自《太和志》中“四许五福,以十为妙”的原则。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作为参考之余,在祭拜的时候,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不要拘泥于死板死钢筋混凝土,要适当灵活变通才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更为实际有效办法。

结语:祭奠先祖最重要的是一颗虔诚的心,其次就是要注意不要太过早或者太晚,因为早了已经打搅了逝去的人,没有灵魂和遗物供其享,而晚上的时候容易招惹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要遵循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3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4样,相信祖先看到后,能保佑我们的子孙财运旺
...财运旺”,4样指的是啥?接下来我就详细给大家这4样,老祖宗的规矩不能忘!第一样:感恩之心祭祖时,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千万不能嬉笑打扰,因为祭祖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严肃起
2023-11-14 20:34:00
俗语“人怕腊月死,更忌腊月生”,是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有用吗
...是人生的终点,所以国人自古以来对丧礼便十分看重。在老祖宗看来,我们之所以要传承子嗣,就是为了去世之后,有儿孙能够依据礼仪而将自己妥善安葬!以民间的风俗来讲,丧礼所延续的时间非
2024-08-18 19:44:00
开国皇帝中,为何刘邦李渊是高祖,赵匡胤朱元璋是太祖,有何区别
...说到中国古代的祭祖规矩,皇帝有七座庙,里头包括一座老祖宗的庙,还有三座昭庙和三座穆庙,简单说就是一老加三昭三穆。诸侯呢,有五座庙,两昭两穆再加上老祖宗那座。大夫有三座庙,一昭
2024-11-04 11:06:00
11月13日寒衣节,依照传统“吃3样,做1事”表达孝念
...,11月13日寒衣节,依照传统“吃3样,做1事”表达孝念,老祖宗的规矩别丢!在我国,传统的节日有很多,最著名的两大祭祀节日就是清明节和寒衣节,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就是民间传统节
2023-11-12 13:41:00
七月十五中元节,无论多忙,牢记:1要祭,2要烧,3要吃,4不做?
...量不要和朋友聚会。毕竟这可不是个聚会玩乐的好时机,老祖宗留下的嘱咐还是要听一听的。以上这些就是关于中元节的有关禁忌和注意事项,希望阅读本篇文章的朋友们,都能够对七月十五中元节
2024-08-16 17:47:00
男孩祭祖许愿被妈妈听到 童言无忌愿望逗乐全家
...不用写作业,也不挨打……”这个场景让人忍俊不禁,但老祖宗听到这样的愿望,估计也会哭笑不得。毕竟,这样的愿望实在太大了,老祖宗恐怕也难以满足。即使小时候实现了这个愿望,天天可以
2025-01-29 22:45:00
家里再有钱,这五个地方也要“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
...意,即使家里再有钱,这五个地方也要保持“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接下来,本文将为您逐一介绍这五个地方。一、神龛在很多家庭中,都会在屋内设置神龛,用以供奉神明或祖先。在过
2024-01-18 11:55:00
单独吃饭的慈禧为何为外国画家破了例
...以看出,她是一个固守传统的人,她一方面极力地保持着老祖宗留下的规矩,用餐不能陪坐,食不过三,但另一方面却又害怕这样的规矩被外国人嘲笑,专门设座让陪吃的人坐下用食,却要装出大家
2023-07-20 21:01:00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是何意思?老祖宗的观人术
...于谚语多在农村出现,以至于有些城里人甚至都不太理解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是什么意思,更不懂它背后的蕴藏的规则。俗语“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是何意思?这其中就隐藏着老
2024-09-29 13: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