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劳动报
■劳动报记者 李蓓
“你这个情况:发烧37.8℃一个星期了,还有高血压、糖尿病。我建议你马上到隔壁大医院进一步检查。”王谦说完这话,90岁老人费劲地把脸凑过来,于是她把声音再提高两度,一字一顿又讲了一遍。
周末,天寒地冻,徐汇区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诊区迎来持续第4天的就医潮。王谦是这一天的当班医生。
将心比心理解病人感受
“回去多喝开水,这个药吃两天,寒热退了,说明毛病好转了,就不要紧了,假如两天还没好,还要来看哦。”
“阿婆,侬糖尿病有伐?今朝血压量过伐?”“因为侬有基础毛病,还是要比人家当心点,回去吃好药观察两天再讲。”
“老早得过肺气肿啊,咳嗽一星期勿好,要到大医院去拍CT啊。”
设在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大厅旁的发热诊区,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伴随着说话声,此刻是整个楼里最“热闹”的地方。王谦时不时需要对着病人“哇啦哇啦”,有时候甚至要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很大的字。“很多老年人耳朵背,用正常声音和他们讲话,他们是听不到的,有时候还要一边大声讲,一边写下来给他们看。”自从12月19日上海2594个社区发热诊间启用以来,王谦的嗓子就开始哑了,她的声音原本温柔轻盈,现在听上去低沉又疲惫。
“年轻的病人交流起来还是比较快的,但是老年人就要一个个地问基础病史。”52岁的王谦已经在这里当了30年的医生,和老年人打交道,她自有一套。
“有的老人不仅自己来看病,他家里人都阳了,小毛头也发烧了,他还要一个人一个人的情况讲给我听,问我怎么办。”
“累得要命,没停过。”王谦一边感叹,一边和记者说,“病人是真的焦虑呀,这种时候我们当医生的只能耐心、再耐心一点,将心比心,家里有病人都很难的,我想想自己家里人情况,就很理解他们的感受。”王谦的妹妹和老母亲一起住,妹妹“阳”了以后,她特别担心患糖尿病的母亲。“我和她们讲,你们各自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出来拿东西一次拿够,尽量不接触,也是要一遍遍讲的。”
“我现在还不能倒”
这一天,王谦半天门诊看了86个病人,“昨天一整天看了103个,一天比一天多。”
“嗓子哑了,回家以后至少要到晚上才能慢慢恢复,然后第二天又哑掉了。”
“病人看不完,昨天中午一直看到12点半,换好衣服出诊室一看,中饭来不及吃了,我赶快泡了一杯浓奶茶,再加一杯咖啡,喝完时间就差不多了,马上又进去看诊。”
“中午水喝多了,下午门诊看到4点就开始肚子胀,只能一直忍着不去厕所。以后再也不能这么喝水了。”原来,进出发热门诊需要经过洗脱、手消等等感控流程,穿戴一次衣帽就要10分钟。王谦无奈地笑了笑,“不喝水,嗓子实在干得受不了,喝水了,上厕所又要影响看病。”
在这个由补液室临时改建而成的发热诊区,王谦有一个单独的小诊间,外面设了独立的候诊区。室外寒风呼啸阵阵,小诊间窗户半开。蓝色隔离服里,王谦用棉大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隔着手套的一双手冰凉冰凉的。
“你这样不冷吗?”记者问她。
“开窗通风是感控很重要的一环,下星期我准备带暖手宝过来了。”
“我今天真的累到连脱手套的力气都没有。”她苦笑着告诉记者,回家直接躺倒在沙发上沉沉睡去,“迷迷糊糊中感到后背有冷风,想给自己盖被子,但是累得实在不想动,明明被子就在沙发旁边。”
“其实心里也很担心,怕自己感染。”王谦有些无奈地说,有些老年患者不太注意防护细节,有时候直接对着她咳嗽,也有人口罩戴得松松垮垮的。近一周以来,王谦的同事有不少病倒了,当天和她搭班的另一名医生也是刚刚身体恢复一点就来返岗。
“我现在每天早上晚上做两次抗原,一天做一次核酸,我现在还不能倒。”对于这位坚守在社区的医生而言,眼下最大的心愿就是“尽量晚点感染,不然没人上班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6 12: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