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阜阳日报10月5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会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粮食处刘阿康等有关专家,对颍州区西湖镇玉米单产提升精耕细作高产竞赛点进行现场测产考评。专家组在示范点自测评的基础上,实地考察了玉米大田长势,并进行实收测产。
经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1045.63公斤,取得了从单一的高产试验到应用大面积生产示范高产新突破,缩小了高产试验与生产应用的产量差距。
夏玉米测产创新高
下午3时,测评组一行分别来到了颍州区西湖镇、三塔集镇等地的玉米吨粮田试验示范点。农技人员们通过随机抽取样本点、量面积、收籽粒、测水分、过磅折产等一系列严格的实收测评,在随机抽取的6.86亩玉米地,进行机械籽粒现场实收,共收鲜籽粒8800公斤,籽粒含水量29.9%,按14%标准含水量折算实产1045.63公斤/亩。
“今年第一年采用这种技术模式试种密植玉米,产量就得到了大提升。”看到自己参与试验示范的玉米收成颇丰,种植大户杨雷喜笑颜开。
李少昆介绍,此次玉米单产技术提升,主要通过推广紧凑、耐密、抗倒、抗病适机收品种,根据土壤肥力水平适当提高种植密度,亩密度由传统的40004300株提高到6000-6500株,采用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可以达到密植栽培+滴灌水肥一体,保证出苗率和植株整齐均匀,实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亩均增产可达30-40%以上。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据了解,为提高农技人员和种植主体的种植水平,颍州区邀请省市级小麦、玉米、大豆专家对种粮大户开展多次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服务。同时,成立农技人员包保制度,根据农时深入一线开展田管指导工作,帮助农户解决实际种植难题。
民以食为天,粮丰天下安。今年以来,颍州区大力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种植,通过采用机械化精准宽窄行种植,适当加大了玉米种植行距,缩小株距,方便滴灌水肥一体化利用。通过增密度,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通过主攻单位面积产量提升,开展省市县粮食生产指挥田和精耕细作示范点建设,围绕“麦-玉”周年模式,在全区建立省市县指挥田1万亩。
按照乡镇示范、广泛带动的原则,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全区8个乡镇分别建立小麦、玉米精耕细作示范点26个和44个,总面积分别为1.9万亩、0.47万亩。集中优势力量,推广小麦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玉米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落实关键田管措施,积极探索颍州粮食周年“双吨粮”高产模式。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颍州区通过抓好示范建设,开展高产竞赛,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玉米密植精耕细作示范点建设,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积极性,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学习经验,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普及度,提升全域粮食单产水平。同时,开展多项试验示范工作,在指挥田内开展了优质专用品牌小麦示范展示、小麦高产创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不同行比试验、不同玉米品种密植滴灌技术比对试验、旋耕播种和免耕直播密植玉米等,为新机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示范推广提供实践基础保障。
颍州区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颍州区将继续做好省级指挥田和精耕细作示范点建设工作,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为国家粮食生产和“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贡献颍州智慧。 (郝思雅闫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9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