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微工厂”实现村民“小心愿”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2-18 21:5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通过“四百”大走访,崇明竖新镇推出接地气项目,助力家门口就业

“微工厂”实现村民“小心愿”

茅冠隽

本报记者 茅冠隽

清晨,崇明区竖新镇惠民村村民周斌骑着电瓶车来到村里的“芽苗微工厂”,换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和袖套,将一筐已在清水中泡了一夜的黄豆捞出来,滤完水后装盆,用纱布仔细盖好。“到晚上,这些黄豆就会长出尖尖的小芽;再过一晚,这些小芽就能长成手指那么长的豆芽了。”

60岁的周斌以往闲在家中没啥事做,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村里打份零工,贴补家用。如今,愿望已成现实,他已在村里新建的“芽苗微工厂”里工作了近2个月,每天工作5小时左右。“离家特别近,骑电瓶车5分钟就到了;发豆芽这份工作对技术要求也不高,操作也不复杂,但要认真、细心点,非常适合我!”

周斌的“小心愿”,在崇明区竖新镇的老年村民群体中很有代表性。“在崇明,大多数60岁左右的村民身体还很棒,劳动能力、劳动意愿都很强。在‘四百’大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60岁左右的村民都有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的愿望。”竖新镇党委副书记沈益告诉记者。

为满足群众需求,竖新镇与崇明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进行沟通,获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与本地一些合作社、农业经营主体达成协议,共同打造了“家门口产业”项目,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目前,惠民村、育才村、竖河村成为该项目首批试点村。

和其他就业项目相比,“家门口产业”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要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项目内容就不能有过高的技术要求,要符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在体力要求上也要和老年村民的身体状况相匹配。记者了解到,目前推出的一批“家门口就业”岗位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为主。

目前,除了惠民村的“芽苗微工厂”,育才村的枸杞种植、竖河村的林下菌菇种植等项目也已陆续启动,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经营,让村民就近就业,目前已有百余户农户先行参与试点。据了解,“家门口产业”项目可为参与的村民每月增加3000元左右收入,还能为提供场地、房屋的农户增加租金收入。

竖新镇党委书记王昊告诉记者,今后竖新镇还将探索更多渠道、更多形式的“家门口产业”,让群众可参与、愿参与、得实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8 23: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上海崇明选调生送年味送欢乐
竖新镇明强村选调生彭佳龙组织村内学生了解红色历史,迎接新春佳节。 (崇明区委组织部供图)“石阿婆,我是村里新来的选调生,灯笼已经帮您挂好了,以后有困难就打我电话啊,祝您新年快乐!
2024-02-09 09:35:00
“好生态”变成“新经济”
...好生态”变成“新经济”■本报记者 茅冠隽来到崇明区竖新镇仙桥村,可见路旁农宅修葺一新,白墙青瓦,极具江南韵味。这个位于崇明岛中北部的乡村,在2010年至2012年间成功流转9
2023-06-12 05:54:00
...龚某被崇明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2月初,家住崇明区竖新镇的戴女士离婚后要将户口迁回娘家,故向前公公龚某索要户口簿,龚某随后将户口簿邮寄给戴女士用于办理迁户口。当戴女士拿着该本
2023-04-19 10:45:00
...手工技艺,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在上海市崇明区竖新镇明强村,选调生彭佳龙与乡村能人齐聚一堂,为村庄发展与治理出谋划策。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上海市崇明区的选调生对照其中的新
2024-02-09 09:04:00
...的资金扶持。据了解,崇明已建成长兴海洋家创客基地、竖新镇创业孵化园区等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相继举办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比赛活动,吸引了数百个岛内外的创新创业团队及优秀创客参加。
2023-02-21 10:46:00
2025跨年迎新购物季,崇明系列活动启动
...瀛”2025跨年迎新活动2024年12月24日至2025年2月12日期间,竖新镇均瀛小镇乡村会客厅以均瀛宴、民宿、Joyin咖啡和市集为主题
2024-12-29 17:41:00
江苏在外省也有“飞地”,不是上海崇明,而是这里
...明区的北部、东部,密密麻麻分布着南部乡镇的飞地,如竖新镇的新征村、前卫村,建设镇的建垦村,港西镇的新港村等,均与所属乡镇的主体区域不接壤。造成这一情形的原因是早期各乡镇在北部
2024-05-14 14:22:00
...567”船1艘【保证金10万元】上述船舶停靠于上海市崇明区竖新镇江海公路1号(上海船厂码头)。上海金磐拍卖有限公司:“通祥969”船1艘【保证金10万元】;上述船舶停靠于上海
2023-10-20 17:01:00
石附健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现代农业努力的方向 | 老外讲故事·另眼观盛会(16)
...外,不是旅行,是为了教更多的人种植好水稻。”在崇明竖新镇東禾九谷农场工作的这两年,石附健一深刻地感受到了東禾九谷种出好大米的决心,让他尤其感动的是,在这里能够看到有年轻人愿意
2023-01-16 08:3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