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千年驯兔失败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7 14:37:0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十二生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经典体现。这十二种生肖动物中,除了龙是虚构的,其余均在考古遗址中有所发现。在《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一书中,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从动物考古学家的视角,分析了各大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以及各种反映动物形象的青铜器、陶器、画像砖石、绘画,再结合相关的文字记载,还原了生肖动物的起源、驯化,以及它们在华夏民族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本文摘编自该书,澎湃新闻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

兔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四,与十二地支中的卯对应,故称“卯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兔的形象是胆小、聪明、狡黠,所谓“狡兔三窟”是也,但同时古人又认为它是一种预示着王道之治、长寿的瑞兽,还被视为月亮的化身。

兔,俗称“兔子”,是哺乳纲兔形目兔科下所有属的总称。兔子是一种生性胆小、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是其他动物捕猎的对象,在食物链中处于弱势地位。作为食草动物,它们的牙齿尖利,上唇中央有裂缝。尾巴短而上翘,后肢较前肢发达,善跳跃,奔跑速度快,在遇到危险时能够迅速逃命。耳朵又大又长,特征鲜明,听觉敏锐,一听到周围有动静便会迅速躲藏 起来。

千年驯兔失败史

清宫兽谱·兔

习惯上,我们将兔子分成家兔和野兔两种,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家兔都是由欧洲的野生穴兔经过长期的人工驯化而成,而野兔则属于一种和穴兔属完全不同的旷兔属,也就是说,野兔是兔科动物中除家兔以外的统称。这两类兔子的生活习性、妊娠时间、年产胎数等都有不同。如穴兔属,染色体有44条,穴居,会挖洞,喜群居,妊娠期约30天,每胎产仔4至12只,一年可产4至6胎。而旷兔属的染色体是48条,在临时性浅坑中藏身,也可能利用其他动物的洞穴,除交配季节外多独居;妊娠期多在40天以上,每胎产仔1至4只,一年可产2胎左右。因而,可以说兔子的繁殖能力极强。

值得一提的是,旷兔没有被驯化为家兔,这个特点与驴十分相似。野驴可分为非洲野驴和亚洲野驴两大类。依据动物学家的研究,全世界的家驴都是由非洲野驴驯化而来,因为性格暴躁等原因,亚洲野驴很难被驯化。这就涉及动物考古学中关于驯化的“安娜·卡列尼娜定律”。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写到,“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幸”,动物考古学关于驯化的定律也可以表述为,“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以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能被驯化的原因”。

千年驯兔失败史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T形帛画中的兔

迄今为止,在我国数百处出土了动物遗存的遗址中,发现有兔子遗存的仅有79处,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安徽、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22个省市自治区。从地域范围看,东起山东,西至新疆和西藏,北起黑龙江,南到广东,在全国范围内大都分布有出土兔子骨骼的遗址,但大多数遗址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从时间跨度看,主要集中在新石器时代,也包括夏商周时期和汉代。

尽管发现兔子的遗址数量不在少数,但是仅有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洛庄汉墓发现兔子的数量较多,其他遗址中发现的兔子骨骼数量极少。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捕获的兔子数量不多,加上兔子的骨骼纤细,尺寸较小,古人在食用兔肉后,将骨骼随意丢弃,那些骨骼很容易在埋藏环境中遭到破坏,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兔子基本上都是家兔,关于中国的家兔是如何出现的,目前学术界的观点还不一致。以往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家兔是由本土已经灭绝的野生穴兔驯化而来,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先秦时期通过中西交通从外部引入穴兔,继而驯化成功。尽管存在土生土长与外部引入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但学者们都认为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家兔。

千年驯兔失败史

画像石兔子、蟾涂和庖厨图(局部)

1990年,学者马尚礼明确指出,中国家兔应是由外部引入,时间是在欧洲人把野生穴兔驯化成家兔以后的世纪之间或更晚一点。近年来,动物考古研究人员王娟通过研究,进一步认为,中国古代的兔子是旷兔,这种兔子是不能被驯化的。约在明代中期,人们从欧洲引入由穴兔驯化而来的家兔,这种家兔在中国境内的大规模传播以及地方品种的早期形成发生于明末清初。西方的动物考古学家已经厘清了最早的家兔起源于欧洲的发展历程:在全新世早期,穴兔的分布范围局限于伊比利亚半岛和法国南部;后来,在人类的作用下,生活在法国南部的穴兔种群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以及非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家兔的驯化开始于中世纪,最晚到16世纪,家兔的驯化终于完成。由于中国的考古遗址中没有发现过穴兔的证据,因此,上述马尚礼和王娟两位学者的观点是可信的。我们希望今后的考古发掘能够为探讨家兔何时出现及如何传播的问题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进一步推动兔子的动物考古研究。

洛庄汉墓是发现大量兔子骨骼的典型遗址,它是一座西汉诸侯王级别的墓,自1999年6月开始发掘,2000年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洛庄汉墓,考古人员一共发现了36 座陪葬坑,在其中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尤其是19件编钟、107件编磬和3辆大型马车,这些发现引起了考古界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位动物考古学家,我最关注的是洛庄汉墓的第34号陪葬坑,因为这是一个动物陪葬坑。从整体来看,这个陪葬坑有通道和主坑,通道与主坑的相接处建有一排封门柱。主坑长约24米、宽约2米、深约2米,其建造方式是先挖一个长方形竖穴土坑,然后在坑底四周铺一圈木笼。在南北向的木笼之上,每间隔一米左右竖一立木。其上南北向建有横梁,立木 与木笼和横梁之间有榫卯结构相连。横梁之上,东西向排列有一层原木,其上再覆盖数层席子。这个结构实际就是在土坑之内,用木头搭建一个框架,顶上又摆上一层木头。最后在主墓室和多个陪葬坑之上,再修建封土。

我在现场对动物陪葬坑里的全部动物都做了仔细的观察和拍照留存。这些动物共有110余具,属于绵羊、猪、狗、兔等4类动物。洛庄汉墓的动物陪葬坑中出土动物的数量之多、种 类之丰富,在汉王陵陪葬坑的发掘史上,尚属首次。

我们没有在陪葬坑内的绵羊、猪、狗的骨架上发现挣扎的痕迹,因而可以推断它们可能是被杀死后,按照种属分开摆放的。尽管摆放得不是十分规整,但那几种动物大致都有自己的放置范围。在陪葬坑内,我们还发现了两个专门用来放置兔子的木笼,其中有一个保存得比较好,它长约2米、宽约0.5米。木笼内发现多副完整的兔子骨架,这些骨架看上去比较散乱, 可能是当时的人将活兔子放入木笼后,再放入陪葬坑,之后在顶上铺上原木,盖上席子,再堆上封土,动物陪葬坑与外界彻底隔绝。陪葬坑的空间不大,这些兔子因为缺乏氧气,最后在左冲右突的挣扎中闷死了。在主坑中距离木笼数米的空地上,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几具兔子骨架,这些兔子似乎是当时被关在木笼里放入陪葬坑后,从木笼中钻出来的,但最后还是因为缺氧而闷死在陪葬坑里。这也是当时把活兔子关在木笼里直接放入陪葬坑的证据。

兔子没有固定的发情时间,一年四季均可交配繁殖,一年可以生育数次,一次能生数只,属于生殖能力比较强的动物。我依据多处考古遗址中都发现兔子骨骼、洛庄汉墓出土过关在 两个木笼里的兔子、《诗经》中有抓捕和烹调兔子的描写、汉画像石中有宰杀兔子的画面、《木兰辞》中对雄兔和雌兔的细致描述等,推测在中国古代,兔子不是稀有动物,古人应该很早就有抓兔子、吃兔子的行为,因此,也很可能就有相应地饲养兔子的尝试。否则,洛庄汉墓的陪葬坑里不会出现两笼兔子。洛庄汉墓动物陪葬坑里出土的其他动物——绵羊、猪、 狗——都是家养动物,它们都有被人饲养数千年的历史。坑中放了这些家养动物,再放入一种完全是野生的动物,且数量不少,显得有点不可思议。因此,将那些兔子推测为人工饲养的动物似乎更合理。这个推测还有文献为证,比如记载西汉逸事的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中,有西汉早期梁孝王刘武建筑兔园的记录:“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 这应该是人为地控制兔子的一个尝试。王娟的研究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家兔是明代时期来自欧洲的。但我认为,由于中国的古人在先秦时期就具备了饲养六畜的能力,特别是在距今约9000年以前就从狼和野猪中成功地驯化出狗和家猪,证明了他们具备丰富的驯养动物的知识和经验。有了这个前提,可以假定古人尝试对抓获的野兔进行饲养的行为,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尽管能够对抓获的兔子进行短期饲养,但想长期饲养,包括人工干预兔子繁殖的努力,可能直到明代之前也没有成功。中国古代发现的兔子是旷兔,旷兔和穴兔种属的不同可能是没有饲养成功的根本原因。这里要强调的是,尝试饲养和饲养成功是两个概念。古人从尝试饲养兔子到成功饲养兔子经历了1000多年的时光,直到明代引进穴兔,才开启成功地饲养家兔的历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7 1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等,这些都是准备烹饪的肉食。”“山东济南洛庄汉墓的陪葬坑,是目前出土动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遗存。”吕鹏说,洛庄汉墓是西汉诸侯王级别的墓,编号为34号的大型动物陪葬坑中出土
2023-02-01 11:55:00
...假期去哪玩?不如去上海动物园看萌兔“画”萌兔,了解兔子的知识。昨天,2023年上海动物园兔年生肖文化系列活动拉开帷幕,活动将持续至3月31日。在儿童动物园里,多种品种兔和家兔
2023-01-20 14:17:00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兔子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动物了:尖利的牙齿,形成一种好看的形状;上唇中央有裂缝,裂成三瓣嘴。有人说这是因为偷吃的缘故,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多嘴的缘故,总之,尽管在生理学
2023-12-22 06:30:00
...系南京综合试验站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省兔子养殖大市连云港、盐城、徐州三市兔子存栏114.08万只、出栏465
2023-01-23 06:17:00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兔子虽小,浑身是宝。在江西省石城县屏山镇长江村家兔养殖户杨青开立的兔舍里,一排排兔笼整齐排列,一只只雪白肥壮的兔子活蹦乱跳。杨青正在向黄伟进介绍兔舍相关
2024-11-08 21:32:00
秋天的第一碗炒饭来啦!扬州大学开学报到,从“见面米”和“撸兔”开始
...的温情和团结,早日融入新环境。”迎新现场还可以“撸兔子”?在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2023级新生报到点,两只青紫蓝毛色的兔子吸引了新生和亲朋的好奇,不少新生现场扮演“撸兔师”,
2023-09-03 13:26:00
“兔王国”里欢乐多
...最大兔形建筑1月7日,记者进入小高村地界时,带有众多兔子造型透明铁栅栏围挡的巨大建筑徐徐映入眼帘,顿感别具一格。远远望去,两只硕大的兔耳朵高高竖起,似乎时时刻刻耳听八方,保持
2023-01-12 14:43:00
兔年的兔,其实不是你以为的那个兔
...读书会给大家拜年啦。 今年春节,你肯定可以看见许多兔子的图案,这些图案中的兔子一般体态饱满,人畜无害,谁看了都要称赞一句可爱。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兔子也扮演了许多十分重要的
2023-01-22 19:29:00
...环境卫生及投喂营养不均衡会直接影响到家兔养殖,导致兔子容易生病。”任战军现场向户县屯垦养殖场负责人提出了养殖场存在的问题。户县屯垦养殖场是一家从事畜牧业的企业,以养殖和销售兔
2023-01-16 09: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