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这三种上海的古建筑,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年代的风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1 17:2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走进一座城市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风格各异的建筑群,建筑不但是人们生活、生产的活动区域,更是代表了一座城市给人的整体印象。如果建筑风格是现代化的钢筋混泥土,那么给人的印象这就是一座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如果大多数建筑风格都带着浓浓的古色古香,那么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历史文化氛围浓厚,有一种能够吸引人靠近、探索的欲望。

这三种上海的古建筑,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年代的风情

如果说能够代表上海这座城市的建筑群还真的不是很好确定,因为这座城市是近现代历史上崛起比较快速的城市,在这里既能够看到江南城镇的建筑因素,也能够看到现代化建筑的新颖,两种带着明显迥异的色彩却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很多带着异国他乡建筑色彩的古建筑,它们的存在也同样在诉说着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发展史。

美商花旗总会,福州路209号

这三种上海的古建筑,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年代的风情

这幢建筑物一共有七层,完全是采用现代化的钢筋混泥土结构建筑而成,且非常人性化的设计了半层地下室。这撞建筑是在1924年5月开始兴建的,工时一年。它当时采用的是西方比较简洁明快的建筑风格,比较特别的地方是采用了棕色耐火砖作为外墙的装饰,这一点在当时来说已经是工艺比较先进的建筑水平了。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淮海中路1828-1858号

这幢楼的高度有30米,楼层为8曾,占地1580平方米,同样是采用的钢筋混泥土结构,建筑风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建筑风格。

这三种上海的古建筑,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年代的风情

这也是伤害这座城市中最早出现的外廊式公寓,有趣的是它的整体造型也非常别致,如果从建筑的西侧看过去,就如同一艘巨大的轮船。黄褐色的外墙色彩既彰显出了了低调的奢华,也具有一种法国式的优雅和浪漫,建成之后在上海还是比较特别的存在,曾经有很多名人居住在这里,也给这座公寓带来了许多值得品味的故事。

国际饭店,南京西路170号

这座大楼始建于1932年8月,它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一度占据上海古建筑高度第一的位置,甚至比当时的香港汇丰银行还要高出来11米,建成之后一度成为世人称赞的佳话。作为一栋用来经营饭店的建筑物,它在当时来说那是相当的奢华,整栋建筑共有24层,其中地下有两层。

这三种上海的古建筑,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年代的风情

在此后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第一高楼的盛名一直顶在它的头上,要知道当时建高楼并不是太难的事情,难的是在上海这个地基相对松软的城市建高楼。所以这对地基的建筑水准有着相当高的考验,据说建筑师当时采用了蒸汽机来打桩,且采用质量最好的圆木美松来做桩头,每根钢柱下打5根梅花桩,最长的桩达39.8米,接近大厦地面总高的一半。

这三种上海的古建筑,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年代的风情

有趣的是,上面提到的这些非常具有特色的古建筑都是出自同一为建筑师之手,他就是来自斯洛伐克的邬达克。他25岁的时候来到中国,随后就和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在29年的建筑生涯中他先后在上海这座城市建起了上百幢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其中的一半被列为这座城市中优秀的历史建筑。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失,曾经在这些老建筑中的人和事已经消散在了时光中,但是始终不变的就是依然矗立在这座城市中的建筑,它们不但是遮风避雨的地方,也是一个时代的美好见证。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些昔日的老建筑,让世人再度感受一下属于那个年代的风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中国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十二载 形成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
...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传统村落既有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民俗、手工艺、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间文化的“博物馆”、乡村历史的“活化石”。自2012年
2024-06-08 01:59:00
...位于太原古县城的山西古典传统艺术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古建筑模型。走进位于太原古县城的山西古典传统艺术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古建筑模型让人目不暇接。栩栩如生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东
2024-12-15 07:28:00
...本厚书,书中蕴藏着大量知识,记录了历史。不同时代的古建筑就是书中不同的页码。”“我们期望每一位公民都来爱惜有大量知识信息的古建筑。我们祈望每位领导者和公民都来保护我们的知识储
2024-03-22 09:27:00
千年古建如何焕发新生?联想携手清华探索文物保护数智化
...)2月21日,由联想集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举办的“古建筑保护的数智化转型与元宇宙构建研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想集团,以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
2023-02-23 15:32:00
三百年古厝 打造福建非遗展示窗口
...的古厝,即使身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内也十分“吸睛”,这就是福州“世翰林”叶氏第六位翰林——叶在琦的故居。这栋古建筑拥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建筑面积达
2024-03-02 23:26:00
...政府规章,涵盖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水乡古镇、古村落、古建筑、苏州园林、文物、古树名木、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等方面,推动苏州向建设古今历史名城迈进。 在保护文化遗产
2024-04-22 02:17:00
大同入选2024年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热点城市
...古城建筑之美的大同。大同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星罗棋布,承载着岁月沧桑与韵味,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是亮点之一;大同古城墙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华严寺以其精美的雕塑和壁画
2024-12-09 15:58:00
传统技艺的现代解法 探索古建产教融合新模式
...台 湖北建院牵头联合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以及武汉市天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政校行企研多方力量,共同成立湖北省城乡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中心。重点开展传统建筑
2025-06-18 00:36:00
湖北古迹遗址的“前世今生”大型直播走进武当山
...解武当文化、文化遗产保护、武当武术,共同领略武当山古建筑之美。玉虚宫是武当山九宫八观中最大的道宫,也是明代中国最大的道宫。在建筑布局上,坐东南朝西北,中轴对称布局,为五进三城
2024-04-19 16: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