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聊城日报
书写和美乡村的“风雅颂”
——我市建设农业强市系列述评之三
■ 本报记者 赵宏磊
乡村振兴的目标,过去提出的是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今年一号文件的新提法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和美乡村的提出,要求我们对乡村振兴有新认识,树立乡村建设新理念,对乡村建设者提出了新要求。乡村振兴新理念是围绕着“和美”展开的,无论是宜居,还是宜业,落脚点都是和美。
一个“和”字,对乡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随着乡村产业发展和各项建设的推进,“外在美”显著提升,下一步迫切需要在“内在美”上持续发力。让美丽乡村不但有美景,还要有令人流连的韵味,同时提升乡村内在美的品质。美景、韵味、品质可谓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风雅颂,也是当今和美乡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魅力所在。
乡风民风,直接反映群众的精神风貌。去年农历七月初七,新人曹枭、李丹丹成婚,而他们的婚礼仪式,是在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上举行的。“文明简约不失浪漫,文化传承弘扬新风。”曹枭说,他是一名党员,理应起到带头作用。“排场不大,但意义重大。”李丹丹的幸福溢于言表。近年来,我市在移风易俗上坚持“扶正祛邪”,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吸引农民参与的文化活动,让良好行为习惯、健康生活方式在农村落地生根。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跟着母亲掰棒子,在地里看着父亲赶牛耕地的场景。”春节假期,来自济南的游客王先生在东阿县铜城街道王道口村与3D墙绘互动拍照时说。王道口村利用闲置的墙体、主干道绘制各类宣传画,不仅增添了美丽乡村里的靓丽风景,还做成了文化娱乐墙和传统美德传播墙。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延续地,本身也是巨大的道德文化宝库,很多村里都流传着以“信义”“孝道”为主题的小故事,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好人好事。当前,我们就要立足农村深厚的道德文化土壤,积极挖掘弘扬这些文化精华,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引导人人“向善向好”,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炼成乡村文化软实力。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只有走好走稳乡村善治之路,才能让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实现“善治”,仅靠党委、政府单向发力,还远远不够,必须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这些年,我市在创新乡村治理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2022年,东昌府区打造了“信用+美丽乡村”治理模式,列出185种具体行为,大到村庄建设、产业发展、遵纪守法,小到美丽庭院、助人为乐、志愿服务等,根据表现分别量化赋分,积分可以直接到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堂邑镇有的村对先进个人,还奖励在集体梨园免费认领8棵梨树一年,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乡村是农民的乡村,农民是乡村的主体。我们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编后
乡村的“风”是美丽乡村的外在形象,“雅”是美丽乡村的韵味,“颂”也就是乡村的品质。做好乡村的风雅颂大文章,不仅要在乡村的生态宜居上动真格,还要在文化惠民服务群众中潜移默化陶冶农民的审美情趣,让日益浓厚的文明乡风,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不断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打下深厚基础,美丽乡村的风雅颂定然会魅力无限,美丽恒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10: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