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合肥日报
本报讯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汪国忠研究员团队利用硅基纳米材料的表面粗糙工程,在作物叶面实现了对大量元素氮、中量元素镁和微量元素铁的高效递送,为各类营养元素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条普适路径。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相较于传统土壤施肥,叶面施肥可使营养元素喷施于作物叶表,各种营养物质可直接从叶片进入作物体内,参与作物的新陈代谢和有机物的合成过程。然而由于作物叶面存在荷叶效应,现有叶面肥溶液在喷施过程中会从作物叶面大量滑落,或通过雨水冲刷进入土壤、河流等环境介质(肥料损失率约80%),导致严重环境污染,且使得大量能源浪费。因此开发可以在植物疏水叶面上高效附着的肥料通用技术是现代农业面临的难题。
鉴于此,研究人员以大量元素氮为研究对象,利用纳米二氧化硅球表面粗糙工程制备了形貌不同的三种新型叶面氮肥:实心、空心以及海胆状空心硅基叶面氮肥,并成功在叶面环境中实现了对大量元素氮的有效递送。与传统叶面氮肥相比,具有纳米结构的叶面氮肥在花生叶片和玉米叶片的黏附能力分别提高了5.9倍和2.2倍,且玉米幼苗对氮素的利用率也提高了2.3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1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