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当好“土壤医生”确保粮食安全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4-01 02:4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改革报

当好“土壤医生”确保粮食安全

文阳平代表江西在中部六省技术市场发展联盟论坛上进行“我的兼职技术 经纪人成长与探索之路”经验分享与交流 黄珊 摄

□ 黄珊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扎根农业深入探索,让无数的科学成果涌向了他们心心念念的田间地头。那映入眼帘的一片又一片的土地,既是他们的“实验室”,也是他们的“战场”。他们,就是科技兴农的探索者。而江西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的文阳平教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记江西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文阳平教授

走进现实的“土壤健康梦”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文阳平树牢农业安全理念,突破传统学科局限,为实现农业健康奋斗。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在农业传感与环境治理复合新材料、新技术领域获得诸多新突破。

文阳平的团队不仅发明了基于光、电共轭聚合物的荧光、电化学传感器,创建了农业有害物质和营养成分快检新方法、新技术,并逐步开拓二维光、电新材料基传感器在农业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域的应用;还通过材料与方法间优势互补,进行集成或协同创新,构建有机无机杂化光、电纳米材料基多元化智能传感器,配合叶面阻控剂和土壤调理剂,建立农作物营养与安全研究中多组分多模态快检新方法、新技术。

文阳平的梦想,是他一直为之奋斗的“土壤健康梦。”为了让这份梦想走进现实,文阳平在贡献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也极其注重应用技术的研究。

土壤健康则粮食安全。文阳平围绕土壤盐碱化、酸化、重金属污染等系列问题,通过土壤改良投入品新材料开发,设计研制出土壤调理剂、富硒抗倒叶面阻抗剂、叶面盐碱抗逆剂等系列技术产品。面对复杂多样的土壤健康问题,文阳平当起了“土壤医生”,给土壤“开药治病”,还研制土壤新药和诊断新技术,解决“病态土壤”问题。

漫步田间,看着欣欣向荣的农作物,是文阳平最喜欢做的事情。一心专研探索的人,从不迷恋荣誉,尽管自身已经硕果累累,但还是希望做得更多一点。因为,文阳平的心中有一杆秤,一边是科学研究,另一边则是成果转化。

架起成果转化的“桥梁”

技术经纪人是一种复合型科技服务人才,是活跃在产学研结合一线的开拓者,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探路者,更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导航者。很多时候,文阳平就是这样一位技术经纪人,他连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在两者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他精通科技、经济、市场、财会、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擅长沟通、组织协调以及培育、评估、经营等能力,协助企业挖掘技术需求,到高校科研院所寻找科技成果,与供需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最后促进双方合作,这就是作为一名技术经纪人具备的职业素养。

面对成果,文阳平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能洞悉国内外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和发展趋势,还提前布局,联系技术研发团队,从而与技术提供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促进成果转化。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被文阳平运用在了成果转化领域。

他走通了政府-高校-企业-中介之间紧密合作的新路子,不仅简化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繁琐步骤,还加强了各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更加稳定和持续的支持。通过文阳平的努力,已经成功促成100余项技术交易或合作。他还兼职为全国10余个省的10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这些合作和服务的累计成果已经帮助企业增收超过10亿元。

他自身的成果,也在转化过程中得到更好验证。文阳平及其团队与企业共同实施的“江西省耐盐水稻新品种筛选与土壤改良技术示范”产学研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对5‰~8.5‰的盐渍地进行改良,随机选取田块现场测产,干谷产量每亩为419.2公斤。本项目的实施,为南方盐渍化土壤改良产业化应用和耐盐水稻品种的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让成果走向大地,是文阳平的初心与目标。未来,他将继续披荆斩棘、开拓前行,用更多成果书写中国科技兴农的奋斗篇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1 05: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晓丽:当好“土地医生” 助力粮食安全生产
...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丽说。朱晓丽17年来专注于土壤修复和改良技术研究。污水灌溉、垃圾堆放、工业废渣堆放、大气污染物随雨雪沉入土壤等导致的土壤污染,都是她研究的对象。“农
2024-03-01 07:20:00
建立与土壤健康对应的有机质指标体系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专家呼吁——建立与土壤健康对应的有机质指标体系◎本报记者 马爱平日前,首届“土壤健康与再生农业”论坛举办。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明岗基于大量长期试验强调,有机
2023-12-27 01:45:00
“土壤医生”让260万亩农田重获生机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为生病的土壤把脉开方“土壤医生”让260万亩农田重获生机秀谷科技技术团队在项目区农田里取样检测。□ 长江日报记者栾嘉雯通讯员赵浩宇 实习生梁春15日中午,武汉市
2024-03-22 06:36:00
...蒋蒙嘉农业农村部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进展成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利用结构和耕地的利用方式跟四十年前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亟须掌握当前土壤
2024-12-07 11:31:00
安徽寿县:开展土壤“全面体检”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为摸清全县农用地土壤情况,近日,安徽寿县启动了全县土壤普查工作,对全县300多万亩耕地、园地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林地、草地以及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未利用
2023-10-08 15:57:00
章赞德:强化土壤治理  践行为民初心
...县均溪镇上华村的耕地污染治理试验田,紫云英的嫩苗从土壤中探出头来,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三明市人大代表、大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章赞德如往常一样在田边巡视,不时检查土壤改善情况
2023-12-30 01:18:00
...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实习生 祁佳宁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迈入一个新阶段。近日,第三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在江苏南京举行,全国土壤修复领
2023-11-11 09:05:00
农高会上见证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土壤也能做“体检” 秋雨可以“春天用”农高会上见证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农高会B馆,黄土高原集雨补灌技术沙盘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记者 郝钟毓 摄)■记者 南
2023-09-22 04:51:00
朱晓丽代表:建立西部农田土壤绿色修复推广示范区 助力粮食生产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平台和人才等差距影响,在土壤修复示范方面开展较晚……”202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丽聚焦为土地“号脉开方”,努
2024-03-09 08:0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发布五十三个AI场景需求 十一个重点合作项目完成签约市国资国企人工智能场景发布会举行南报网讯(记者孙琳通讯员焦娇李妍妍)11月21日
2025-11-26 10:26:00
一键下单、一网统飞,南京首次完成在建工程抵押“空中查验”
一键下单、一网统飞,南京首次完成在建工程抵押“空中查验”现场跑变天上拍,不动产查验“飞”上云端南报网讯(记者何钢)“这么快就完成查验了
2025-11-26 10:26:00
南报网讯(通讯员王强记者张希)近日,江宁开发区与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子企业江苏省对外经贸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共建签约仪式,双方携手打造的“南非(江苏)中心”正式启动
2025-11-26 10:26:00
高淳区大丰河夜市出台管理细则摊主成立自治联盟 内生动力做“火”夜市□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怀艳11月19日19时,高淳区丰瑞路大丰河夜市
2025-11-26 10:26:00
南京用“黑科技”守护900万人的河湖安澜
南京用“黑科技”守护900万人的河湖安澜——汛前:CCTV机器人“腹内钻” 汛期:AI大模型指挥排水□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怀艳随着今年主汛期的结束
2025-11-26 10:26:00
传统遇潮流 非遗“闹”商圈
近日,河西金鹰世界开启特色非遗盛宴,瞻淇鱼灯的摇曳、汉服巡游的雅致、潮汕英歌舞的劲爽……传统民俗与商圈消费融合,沉浸式场景吸引市民驻足,烟火气中尽显文化魅力与消费新体验。 南京日
2025-11-26 10:26:00
由“管”变“服”,南京多个片区创新背街小巷治理办法
由“管”变“服”,南京多个片区创新背街小巷治理办法治理“一站式” 办事“不出巷”□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怀艳科巷“网红”餐厅多哩小馆最近需办理营业执照
2025-11-26 10:27:00
“宁芜号”破洞而出 南京南隧道贯通
11月21日,在南京市雨花台区韩府山地底43米深处,开挖直径达9.33米的“宁芜号”土压平衡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标志着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南京南隧道盾构段顺利贯通,施工取得重大进
2025-11-26 10:27: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钱红艳这个学期,南京不少小学的课堂悄悄变了样。南师附小仙鹤门分校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教室里就可以读绘本
2025-11-26 10:27:00
秦淮河赛艇马拉松精英赛举办
赛道“艇”出圈 玩法“艇”新潮秦淮河赛艇马拉松精英赛举办11月22日,“潮汇水岸 艇聚鼓楼”2025秦淮河赛艇马拉松精英赛举行
2025-11-26 10:27:00
□蔡勤禹李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陆海统筹,提高经略海洋能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22年4月10日
2025-11-26 10:27:00
南京市第三十一届中小学师生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举行“科技小达人”现场“大比武”南报网讯(记者张安琪)可自动拨打110/120并实时发送定位的紧急救助机器人
2025-11-26 10:27:00
南京二十九中新校区即将竣工
11月24日航拍南京二十九中鼓楼河西新校区,主体结构已完工,装饰装修进入收尾阶段。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涵盖教学实验楼
2025-11-26 10:27:00
南报网讯(记者王茸实习生朱镜宇)新的一周阳光开场,秋高气爽,最高气温在20℃左右。不过,随着冷空气的到来,降温将成为本周“主调”
2025-11-26 10:27:00
承包工程企业境外资金集中管理在苏率先落地境外资金“一盘棋”,省钱省时还提效南报网讯(记者曹丽珍)为持续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2025-11-26 10: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