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朱晓丽:当好“土地医生” 助力粮食安全生产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3-01 07:2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风采

记者 秦骥

“耕地质量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只有保护好耕地,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方能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2月28日,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丽说。

朱晓丽17年来专注于土壤修复和改良技术研究。污水灌溉、垃圾堆放、工业废渣堆放、大气污染物随雨雪沉入土壤等导致的土壤污染,都是她研究的对象。

“农田土壤修复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在治理后提升土壤的生产能力,让它成为老百姓的‘饭碗田’。”在朱晓丽看来,修复受污染土壤犹如给病人诊治,一定要慎之又慎,“土壤敏感,如若修复剂不行,可能会影响粮食生产。”因此,修复之前,朱晓丽都会多次检测土壤受污染程度和肥力,再因地制宜配制修复剂。

2023年,朱晓丽忙于在潼关县开展农田土壤修复工作,采样、调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经过大半年的修复,潼关县土壤修复示范区生产的农作物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并且土壤的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当地主要农作物小麦同比增产16.7%。

作为一名高校学者,朱晓丽不仅认真完成教学、科研工作,还以做研究的严谨态度来对待代表履职工作。她提出的每一份建议都是长期深入田间地头考察调研的结晶。

朱晓丽表示,相比于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积累性,比如说,黑臭水体、雾霾天,大家一眼就能看到问题,但是土壤污染并不直观,社会对于土壤污染的关注度更低。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朱晓丽提交了关于深化耕地污染土壤防治、提升粮食安全的建议。该建议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在答复中表示,将会同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持续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等标准研究;持续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联合攻关计划,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及时集成推广综合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强化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支撑;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继续通过现有渠道对西部地区土壤修复工作予以积极支持,提高土壤生态环境质量。

今年全国两会,朱晓丽将针对建立农田土壤绿色修复推广示范区、耕地占补平衡以及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话题提交相关建议。

“我国80%的矿产资源分布在西部地区,然而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平台和人才等因素影响,西部地区在土壤修复示范方面起步较晚,大面积治理推进缓慢。”朱晓丽表示,国家确定的13个“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建议在西部地区建立农田土壤绿色修复推广示范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示范,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安全性。

“在今后的履职中,我将继续紧盯国家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专业特长,结合调研结果,充分反映生产一线、科技一线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我国国情、能够落地的措施和建议,用创新的科研思维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为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朱晓丽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1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晓丽代表:建立西部农田土壤绿色修复推广示范区 助力粮食生产
...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贾凯璐 邹星全国人大代表朱晓丽。人民网记者 贾凯璐 摄“西部地区由于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平台和人才等差距影响,在土壤修复示范方面开展较晚……
2024-03-09 08:04:00
...迎未来。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丽长期专注于土壤健康的研究,致力于产学研结合,推进绿色生态修复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朱晓丽围绕在西部建立农田
2024-03-10 07:42:00
为促进中国发展和国际合作贡献力量
...拉。受访者供图阿尔伯托·科内霍·纳瓦。 受访者供图马晓丽。受访者供图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广东中山市举办海外专家南粤行活动,以促进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引进、产
2024-01-03 06:09:00
强化服务实现全年粮食稳产增产
本文转自:来宾日报吴晓丽到兴宾区检查指导“双抢”工作指出强化服务实现全年粮食稳产增产来宾讯 8月1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吴晓丽深入兴宾区小平阳镇、三五镇的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大豆玉米带
2023-08-04 00:03:00
长沙税务:税惠春风助春耕 不负农时不负春
...确的市场需求反馈。”湖南淳芝宝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晓丽笑着说道。据介绍,淳芝宝药业主营中药饮片加工,其主要原材料都来自于收购种植户的中药材。2022年下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原
2023-02-24 22:44: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发展黑土地新质生产力 助推粮食产能稳步提升——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分享科研成果,为黑龙江粮食增产注入新动能◎本报记者 李丽云 朱 虹通 讯 员 王红蕾“我们研
2024-04-11 03:18:00
耕好生产“责任田” 筑牢粮食“安全线”
...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耕地保护,守好沃土良田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夏至时节,遥望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吾土斯山层层梯田,满目葱茏,这
2023-06-25 11:08:00
...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应进一步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供储加销”协同保障能力,加快补齐各个环节短板,形成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确保粮食产得出、
2024-09-05 10:16:00
守护粮食安全生产 四川“兵支书”当好排头兵
来源:国防时报退役不褪色,再上“新战场”。晴朗天气里,走进四川眉山广袤乡村,只见处处良田成片,粮食作物长势良好,彰显着春之生机。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一
2023-05-13 15:4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专为湿胖人群设计,减肥通圣片安全高效减脂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减肥困扰?明明吃得不多,体重却一直居高不下;一坐下,小腹堆成圈,手臂大腿松软无力;试过节食、代餐、运动
2025-08-17 17:39:00
泰康之家·黔园:城市中心生态享老的新机遇与新选择
2025年8月16日,泰康保险集团在贵州贵阳精心打造的高品质养老社区——泰康之家・黔园,迎来了项目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时刻喜封金顶
2025-08-17 16:21:00
威海秋日韵——古陌早市
大众网记者 林啸 威海报道走进威海古陌早市,瞬间被这人山人海的热闹劲儿包围!卖菜摊鲜嫩水灵,海鲜区活蹦乱跳,早餐摊香气四溢,美食铺琳琅满目,还有独具特色的威海纪念品等你挑选。快来
2025-08-17 09:26:00
“你行动,我捐款”!安利千万公益金通“双碳”目标“最后一公里”
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20周年,安利个人碳中和倡导行动暨可持续发展阶段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2025-08-16 17:58:00
贵阳市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幕:全民共筑绿色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5年8月15日,贵阳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正式启动全国生态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启动仪式 科普讲座 互动体验”三维联动
2025-08-16 17:58:00
京黔专家持续联合会诊,肝病患者家门口享名医服务
8月16日,贵州盛京中医肝病医院举行第110期“精准检测助肝康·名医会诊享健康”京黔专家联合会诊活动,邀请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肝病专家任永强到院进行学术交流
2025-08-17 00:44:00
近视防控不松懈!菏泽华厦眼科王春营:请收好这份视力检查指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时海彬 通讯员 任兆潘暑期临近尾声,不少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下降,担心影响开学后的学习。菏泽华厦眼科医院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主任王春营提醒
2025-08-16 22:21:00
杭州见证美妆科研盛会 逐本携手专家探讨技术与行业发展
郑伟东8月14日,“中国好配方·红人之夜”暨逐本品牌媒体交流会在杭州白马湖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活动以品牌科研实力、技术创新与新品研发为焦点
2025-08-16 17:59:00
心灵港湾:上海久色谷科技有限公司为都市人撑起一片晴空
在上海一处温馨的咨询室内,柔和的光线映照着一张年轻却略显疲惫的面容。面对久色谷心理咨询师,这位被职场压力与焦虑持续侵蚀的白领女性
2025-08-15 10:25:00
代谢危机下,减又二酯油如何破解传统食用油困局?
当“肥胖”“三高”成为现代人的标签,代谢综合征构建起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超重率和肥胖率已达到50
2025-08-15 11:01:00
合肥众好胃肠医院:医疗经验丰富
消化系统,生命活力的源泉,健康长城的基石。合肥众好胃肠医院深知守护这条生命通道的深远意义,将消化内科置于发展核心,更将澎湃的红色血脉融入学科建设的肌理
2025-08-15 11:02:00
心灵魔方:上海贡基实业有限公司在都市脉动中点亮疗愈之光
走进上海贡基实业有限公司的咨询室,舒缓的音乐与柔和的灯光共同编织出宁静的氛围。一位被失眠困扰数月的创业者,在资深咨询师的引导下
2025-08-15 11:03:00
夜深人静咳不停 如何破解夏秋换季夜咳魔咒?
立秋已过,但“秋老虎”的威力不减,昼夜温差加大。为了抵御残余的暑热,办公室里的空调也在持续运转。这种换季时忽冷忽热的环境
2025-08-15 11:38:00
这三类人最适合益肾养心安神片
深夜的城市逐渐安静,但你的大脑却异常清醒。翻来覆去间,时钟已指向凌晨两点,明早还要早起工作。这样的场景,已成为近三亿中国失眠人群的日常写照
2025-08-15 11: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