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吃了三年降压药,最近血压一直正常,能不能停了?”一名62岁的患者拿着血压计记录单,在诊室里反复追问医生。这是高血压患者最常问的问题,一旦开始服药就必须吃一辈子吗?用药方案能调整吗?本文用通俗的语言解开这些疑惑。?
一、高血压用药:不是所有情况都要“终身绑定”?
首先打破误区:高血压用药并非“一吃定终身”,是否长期服用取决于类型和病情控制,就像不同水管问题需不同维修方案,有的需持续维护,有的修复后可暂停检查。?
(一)这两类高血压,大概率需长期服药?
约90%的患者属于“原发性高血压”,无明确病因,与遗传、年龄、肥胖等相关,如同水管老化问题无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肾损伤。临床数据显示,8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擅自停药后血压易反弹,短效药停药1~3天就可能回升,长效药2~4周内也会升高。?
继发性高血压若原发病无法根治(如慢性肾病、肾上腺肿瘤术后),也需长期用药。比如慢性肾病患者肾脏调节血压功能受损,如同水管阀门失灵,必须靠药物维持水压。?
(二)这两种情况,可能实现“阶段性停药”?
少数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暂停服药进入“观察期”:?
一是轻度高血压经生活方式干预达标者。体重超标者通过减肥、低盐饮食、规律运动,血压从150/95mmHg降至130/80mmHg以下,且稳定6个月以上,可逐渐减量停药,但需每周监测血压,反弹即复药。?
二是继发性高血压原发病治愈后。如甲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发的高血压,原发病治愈且血压持续正常,可评估停药。但“阶段性停药”不等于治愈,仍需管控生活方式与监测血压。?
二、高血压用药调整:抓住4个“关键时机”?
长期服药需动态调整,出现以下4种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血压持续偏低,出现头晕乏力?
服药期间频繁头晕、眼前发黑,收缩压低于110mmHg(尤其老年人),可能是药物剂量过高致血压过低,影响器官供血。医生可能减少剂量或换药,如卡托普利过量需调整时,需遵循个体化原则逐步减量。这如同减压阀过松导致水压不足,家里用水受限。?
(二)血压持续超标,控制失效?
规律服药却连续3天(早晚安静状态)血压超140/90mmHg,可能是耐药或生活方式变差(如突然高盐饮食)。医生可能加量、联合用药或换药,如缬沙坦降压效果不佳时可加用利尿剂。这好比减压阀老化,需更换或新增装置。?
(三)出现明显药物副作用?
不同降压药副作用不同:硝苯地平可能致脚踝水肿、面部潮红;依那普利易引发干咳;氢氯噻嗪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若副作用严重影响生活,需及时换药,比如用缬沙坦替代引发干咳的ACEI类药物。这就像减压阀噪音太大,需换合适型号。?
(四)合并其他疾病,身体状况变化?
患上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或肝肾功能下降时需调药:糖尿病患者慎用水利尿剂,以免升高血糖;冠心病患者更适合美托洛尔等保护心脏的药物。老年人代谢减弱,需定期评估剂量,避免药物蓄积。这如同水管既漏水又压力高,需同时维修两处问题。?
三、高血压用药误区:避开3个“常见陷阱”?
误区1:血压正常就停药,擅自“断药”?
这是最危险的误区!超7万人研究显示,擅自停药5个月,脑出血风险激增近5倍,24小时内死亡率达30%。血压正常是药物作用,停药后会反跳升高,如同放开爬山的安全绳,风险剧增。?
误区2:跟风用药,迷信“偏方”?
看到别人用硝苯地平有效就自行换药,或轻信“无副作用偏方”,可能延误病情。降压药需个体化选择,如氢氯噻嗪对痛风患者慎用,而硝苯地平适合血管痉挛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者,偏方未经科学验证更不可信。?
误区3:只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
认为“吃了药就万事大吉”,仍高盐饮食、熬夜,会降低药效。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需坚持每日盐摄入量小于5克、每周运动150分钟等,才能减少用药剂量,更好控压。?
四;结语:科学用药,让血压“稳稳的”?
高血压用药是否终身服用看病情,调整方案看身体信号,均需医生指导。上述患者经半年低盐饮食与散步,血压稳定在125/75mmHg,医生建议逐渐减量并每周监测,3个月后血压仍正常,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切记,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科学用药加上健康生活方式,能让血压稳定,远离脑出血等并发症。切勿擅自停药换药,谨慎就是对健康最好的保护。
韩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市四塘镇卫生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2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