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落枕是一种常见的急性颈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颈部肌肉痉挛,活动受限,疼痛明显。我国落枕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常见问题之一。落枕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颈椎病、颈神经根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落枕护理至关重要。那么,中医会采取哪些措施帮助落枕患者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一、落枕的中医认识
中医学认为,落枕属于“项痹”“痹证”的范畴。《诸病源候论》指出:“项痹者,项背痛,不可左右顾,由风邪客于项腠理,血气凝滞所致。”落枕多因风寒袭扰或睡眠姿势不当,损伤颈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类经》进一步论述:“盖人之头昼日常竖,夜卧则倒,气血从下而上,下虚则上实,上实则项强而痛矣。”睡眠时,气血从下向上聚集于头面部,如果枕头高低不适宜,气血瘀阻于颈项,则可引起落枕。中医学认为,落枕的发病与肝肾亏虚、经络瘀阻密切相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养,外邪易于侵袭。同时,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行瘀阻,也可导致落枕。
二、落枕的中医护理要点
(一)急性期护理
局部理筋手法:在患处进行轻柔的按揉、推拿,如点按风池、颈夹脊穴,揉按肩井、肩髃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以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痉挛。
热敷理疗:选用艾叶、生姜等温经通络的中药,置于患处热敷,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穴位贴敷:选用夏天无、白芥子等祛风散寒的中药,研末调糊,外贴风池、肩髃等穴位,每日1次,连续3~5天,以祛除风寒,舒筋通络。
药物熏洗:选用当归、红花、桂枝等活血化瘀的中药,水煎外洗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可减轻局部肿胀疼痛。
(二)恢复期护理
颈部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头颈部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颈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每次10~15分钟,每日3~5次,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正骨手法治疗:对于伴有颈椎小关节错位的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颈椎旋转复位等正骨手法治疗,每周2~3次,纠正颈椎位置,减轻神经根刺激症状。
拔罐疗法:选用闪火法或走罐法在患处拔罐,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5~7天,消除局部瘀血,促进组织修复。
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情绪状态,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缓解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三)预防复发护理
健康教育:向患者宣教落枕的防治知识,指导其掌握正确的生活、工作和锻炼方法,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颈部保健操:教授患者练习太极、八段锦等传统健身功法,或进行简单的颈肩放松操,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增强颈部肌肉韧性和稳定性。
艾灸防治:选用间接灸或隔姜灸风池、大椎、肩井等穴位,每次10~15分钟,每周2~3次,温通经络,预防风寒侵袭。
劳逸结合:嘱咐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确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
(四)饮食调理护理
食疗养生:多食羊肉、牛肉、鸡肉等温补肝肾的食物,适当进食核桃、芝麻、黑芝麻等益精填髓的食品,以强筋壮骨,预防落枕。
药膳调理:根据患者证候特点,合理选用补肝肾、祛风湿的中药,如枸杞、秦艽等,煮粥、炖汤食用,每日1剂,连服3~5天。
忌食:叮嘱患者忌食辛辣刺激、生冷寒凉之品,避免饮酒,以防助湿生风,加重颈项不适。
节制起居:嘱咐患者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以防胃肠损伤,影响气血生化。
总之,落枕的中医护理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原则,根据患者的急慢性程度、体质特点,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中医护理重视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内治与外治并重,通过饮食起居指导、情志疏导、手法推拿、穴位敷贴、中药熏洗等多种护理方式,标本兼治,防治结合。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嘱咐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最终达到减轻症状、促进康复、预防复发的目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黄瑞静 宾阳县妇幼保健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5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