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周礼记载:日影一尺六寸之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8 21:53:00 来源:戏说三国

周礼记载:“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阳阴之所合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所谓“地中”,就是地之中央,当“国家”出现后,“地中”与“国家”相结合,于是就形成了“中国”概念。

周礼又载:“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也就是说,夏至之日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尺五寸,此地就是古人眼里的地中。夏至日影长一尺五寸之地,是在同一纬度之上。

周礼记载:日影一尺六寸之地

以目前史料来看,从周代至宋代,地中文化一直影响中国,比如周秦汉唐宋的都城,基本都在同一纬度左右。元代之后,因为统治者的特殊性,因而定都北京,但元代在登封设立观象台测影,其实还是存在地中文化。

但问题是:周髀算经却与周礼记载不同,它是以“一尺六寸”为地中标准,那么为何周髀算经以一尺六寸为标准,长期影响中国的地中文化,到底有何起源?现代考古取得重大发现,如此也就难怪周髀算经以一尺六寸为地中标准。

周礼记载:日影一尺六寸之地

跨越2200余年的谜团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位于北纬35°44′50″(此纬度很重要,下文会提及),距今6500余年,出土了一幅青龙白虎北斗图(见下图)。其中,北斗斗柄是由两根胫骨组成,而周髀算经中的“髀”就是腿骨,勾股定理中的“股”就是腿骨(也是立表测影之“表”)。

因此,学者冯时综合考证认为:西水坡先民已经掌握立表测影技术。换言之,“地中”是由立表测影测出来的,既然西水坡先民已经掌握立表测影,那么他们有没有形成“地中”概念?接下来的考古发现极为神奇。

周礼记载:日影一尺六寸之地

山西临汾襄汾陶寺遗址,位于北纬35度52分(与西水坡的基本在同一纬度),距今4300余年,被誉为“最初的中国”。该遗址出土文物众多,可谓震惊世界,其中一件与立表测影有关(见下图)。

更为重要的是,这件木胎漆绘圭尺残长171.8厘米,复原长度187.5厘米,上面标有刻度,对应不同的节气,其中第十一刻度非常特别,从头端到此刻度39.9厘米。学者何驽研究发现,第十一刻度对应的是夏至日影“一尺六寸”。

周礼记载:日影一尺六寸之地

在周礼的“一尺五寸”为地中标准之前,周髀算经中还有一个地中标准,即:“周髀长八尺,夏至之日日晷一尺六寸。”与周礼记载的不同,周髀算经认为日影一尺六寸之地为地中。可见,陶寺先民已有明确的地中文化,且印证了周髀算经的记载。

以此标准来看,陶寺遗址日影是一尺六寸,西水坡与之基本处于同一纬度,日影也是一尺六寸。

问题在于:西水坡与陶寺遗址都掌握了立表测影,两者纬度基本一致,夏至日影都是一尺六寸,但两者相隔2200余年,那么两者在地中文化上有无传承关系?如果没有的话,为何陶寺先民偏偏选在与西水坡同一纬度(日影一尺六寸)之地建城?但如果有的话,这种地中文化又是如何传承下来的?总之,这是一个至今未能破解的谜团。

周礼记载:日影一尺六寸之地

尺六如何转移到尺五

周礼记载的地中标准为“一尺五寸”,但周髀算经记载的此前标准为“一尺六寸”,那么地中标准如何从“一尺六寸”转移到“一尺五寸”?

清华简保训记载:上甲微(商代先君,大约与夏代第十位君主夏泄同时)认为尧舜测的地中不正确,于是“追中测影”,最终以嵩山为地中(位于北纬34°23′31″—34°35′53″)。从上甲微到宋代,中国历代政治中心基本都在“一尺五寸”之地。

周礼记载:日影一尺六寸之地

夏都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偃师,距离嵩山非常近,日影基本也是“一尺五寸”。周武王伐纣后,担心镐京偏西而不能控制东方庞大的殷土,为此夜不能寐。后来,周武王选择洛阳为都(成周)时说此地“毋远天室”、且是“有夏之居”,这也是二里头是夏都的证据之一。

商汤建立商代后,先是建都于郑州商城,后来九世之乱中迁都郑州小双桥遗址。因此,商代前期都城位于地中,后期没有遵循一尺五寸的地中,但安阳临近濮阳,位于北纬36°22’,日影偏向于一尺六寸。

周礼记载:日影一尺六寸之地

武王建立周代后,周代都城基本要么在镐京(西安)、要么在洛邑,而西安位于北纬33.42度~34.45度,与嵩山大致处于同一纬度,日影基本也是一尺五寸。西周时期,都城虽然不在嵩山一带,但周公在登封设立测影观景台。

周代之后,秦朝都城在西安边上的咸阳,汉晋唐都城与周代差不多,要么在西安、要么在洛阳(东晋都城在南京),宋代都城在开封,在郑州东边,两者相距不远。

可见,在夏朝时期,中国地中转移到了日影一尺五寸的嵩山,此后三千年中,中国历代政权基本上都是在嵩山附近立都,或在同纬度的西安立都。

周礼记载:日影一尺六寸之地

总之,陶寺遗址已有明确的地中文化,故而被称为“最初的中国”,陶寺之后地中文化长期影响着中国,但在陶寺之前,以西水坡遗址来看,当时中国极有可能已有地中文化,或者说已有地中文化的雏形,只是传承情况还是个谜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第一王朝虞朝到底存不存在呢
...陶寺王权的京畿地区力量非常强大,且有着明确的规划。周礼记载“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等,陶寺王权印证了这一记载。那么,如此强大的一个中心王权,外围焉能没有大量臣服或依附的部
2024-03-15 19:16:00
帝尧“光被四表”:现代研究改写认知,难怪说山海经描述欧亚地理
...,比如以下两件遗存: 首先是木胎漆绘圭尺,用于测量日影长度。圭尺上有20个标出的刻度,其中第11个突出(距离顶端39.9厘米)。现代复原实验发现,当地夏至正午日影长度与第1
2023-09-12 15:32:00
斗转星移说夏至(新语)
...冬至祭天一样,夏至祭地神也是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周礼》载:“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意思是说夏至祭地神,祈求国家无饥荒,百姓无瘟疫。夏至还有很多有趣的
2024-06-21 05:38:00
中国“度量衡”起源:考古发现更早证据,史记又一次被推翻?
...立表测影”的工具,其中“表”是腿骨,也就是股,正午日影通过“竖立的表”会在圭尺上“勾”出的影长,这就是勾股定理中的“勾股”由来。距今9000余年的贾湖遗址,出土了骨制规矩。距
2023-09-26 14:53:00
上游科考室|遇见“最初的中国”,陶寺遗址博物馆今日开馆,专家解读辉煌文明背后的故事
...多学科合作成果表明,它们分别为圭尺和立表,用来测定日影长度,从而定方向、测时间、分节气,制定出历法。12日开馆的陶寺遗址博物馆,就首次展出了圭尺。高江涛介绍,圭尺是有关“地中
2024-11-12 15:55:00
夏朝与秦朝的共祖,难怪大禹会禅位伯益
...,濮阳西水坡与陶寺遗址,基本处于同一纬度,符合夏至日影一尺五寸的地中标准,如此颛顼与帝尧势力似乎又有联系。
2024-04-08 20:27:00
...其方”。公元前1037年,周公旦来到嵩山脚下,采用“测日影”的方法来寻找“地中”的具体位置。周公测景台,由唐代太史监南宫说,在周公测日影、定“地中”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也是我国
2023-07-31 10:58:00
日影IP轮流“来袭”,除了哆啦A梦,它们也很火
...映的第21部日本电影。伴随着年轻一代电影观众的成长,日影在中国市场的受宠程度日益增长,除了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这些熟面孔,还有一批日影IP显露出强大的票房号召力,让中国电影市
2024-11-22 13:57:00
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日影版《隐秘的角落》展映
...届Gala Selection单元作品名单,备受关注的《隐秘的角落》日影版——《GOLD BOY》(译名:黄金少年)入选
2023-09-22 09: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