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陈玄礼在马嵬之变中就已经背叛唐玄宗了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4 06:24:00 来源:戏说三国

陈玄礼本来是唐玄宗身边的禁军统领,能做到这个位置,可见唐玄宗对陈玄礼是相当信任的,那是真当成自己人来看待。

可是陈玄礼这家伙在安史之乱后,对唐玄宗做了什么呢?他的一系列骚操作,让唐玄宗完全看不懂这个人:

第一,陈玄礼与太子李亨勾结,逼杀了杨国忠集团的几个核心成员。

第二,陈玄礼发动兵变,逼死了唐玄宗最爱的贵妃杨玉怀。

第三,逼死杨玉怀后,陈玄礼还有脸跟唐玄宗认错。

第四,做了这么多事,还敢跟着唐玄宗一起入蜀,显然是被派去监视唐玄宗的。

可以说,陈玄礼的这些操作,都证明了一件事,陈玄礼已经投靠了太子李亨。至于投靠的时间,这就不好说了,应该是在安史之乱以后。

一、安史之乱,使得唐玄宗的威信受到严重打击。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那唐玄宗绝对是唐朝最出色的一位皇帝,没有之一。他开创的开元盛世,基本上就是唐朝的巅峰。

所以唐玄宗的能量是非常大的,即使发生了安史之乱,依旧还是有一大帮人愿意跟着唐玄宗逃跑。不过一直逃跑可不是个事儿,毕竟唐朝的疆土还是要收复回来的,长安和洛阳也不能总在叛军手里。

因此等到大家冷静下来以后,才发现唐玄宗好像没那么英明了。于是对唐玄宗的领导产生质疑的人,其实不止一个。

皇帝的威信遭到质疑,最有好处的,自然就是太子。这个时候唐玄宗本打算依旧以杨国忠集团的力量,来制衡太子李亨集团。

结果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禁军统领陈玄礼,倒向了太子李亨那一边。杨国忠的存在,对其他人来说,或许是祸害,但是对唐玄宗来说,绝对是有好处的。

如果朝中出现太子李亨一家独大的局面,对唐玄宗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唐朝皇帝的儿子,喜欢推翻自己的老爹,这是有传统的。

李世民逼父亲李渊退位,自己才得了皇位。李承乾为了推翻父亲李世民,跟侯君集一起发动了兵变。唐玄宗本人和太平公主争权夺利,迫使父亲唐睿宗李旦早早退位。

因此唐玄宗要担心的,其实并不是像安禄山这样的封疆大吏,也不是杨国忠这样的朝中权臣,他最要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儿子。甚至为了权力,他曾经不惜杀掉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所以说,陈玄礼和太子李亨合作,杀掉杨国忠,无疑是将天平彻底靠向了太子李亨那一端,使得唐玄宗的威信受到了严重打击,能否继续掌权,都是个疑问。

二、进一步试探,逼杀杨玉环。

老实说,杨玉环是真的倒霉,她压根就不想让自己的哥哥杨国忠参政,也不希望自己的家里人掺和到朝局中来。

可以说杨贵妃是一个十分守规矩的女人,可是唐玄宗作为皇帝,自然是要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保持朝局的平衡。

任用杨国忠,是唐玄宗自己提出来的。杨玉环甚至阻挠过,可惜唐玄宗并没有采纳。唐玄宗希望让自己的大舅子来帮自己平衡朝局,这也无可厚非。

但是陈玄礼这个时候,却带着甲胄之兵前来逼迫唐玄宗,扬言:如果不杀掉杨贵妃,那么这帮士兵我可就镇不住了!

这分明是赤裸裸的威胁,士兵们懂什么?而且一个人一个主意,还不都是听长官们来拿主意嘛!所以这就是陈玄礼和李亨商量了以后,进一步打击唐玄宗集团的措施。

连杨贵妃都能被逼杀的话,那这就证明唐玄宗集团彻底垮台了。把唐玄宗的威信降到最低,这就是陈玄礼和李亨想要达到的目的。

连最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还丢了长安和洛阳,这样的皇帝谁还愿意跟随呢?所以说当初依旧打算效忠唐玄宗的人,自然需要重新看看这个世界,看看还有谁能带领他们走出困局。这个人当然就是太子李亨了。

三、缓和关系,给太子李亨顺利登基铺路。

唐玄宗看到这么多带甲之士前来逼宫,只好让高力士将杨贵妃给杀了。按道理,到了这一步,唐玄宗应该引咎辞职,让太子李亨继位。

可是唐玄宗依旧丝毫没有这样做的意思,而太子李亨这边,再也找不到进一步打压唐玄宗的理由了。再打压,那就是不孝了。

因此必须要缓和一下关系才行,在李亨示意之下,陈玄礼立刻驱散了士兵,主动跑来向唐玄宗认错。

其实谁心里都清楚,唐玄宗的小命,现在正捏在陈玄礼和李亨手里。如果大家撕破脸,不排除他们会把唐玄宗给做掉,但是这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做的事情。

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寘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资治通鉴》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愿意背负弑父杀君的罪名,连逼死侄子朱允炆的朱棣,都扬言找不到朱允炆的尸体,而且一直派人在民间偷偷假装寻找,可见弑君之罪有多么不受人待见。

所以李亨最理想的继位方式,自然就是让唐玄宗主动开口,把大位传给自己。要想达到这一效果,和唐玄宗缓和关系,自然是很重要的。

四、陈玄礼陪同唐玄宗入蜀。

很明显,这一步也是太子李亨刻意安排的。陈玄礼已经跟唐玄宗,闹到了这种地步,他还能继续成为唐玄宗的禁军统领?

而且这批禁军全都参与了逼宫,如果唐玄宗继续掌权,其实大家都会人心惶惶。所以很显然,陈玄礼带着这批禁军,不仅仅在保护唐玄宗,而且还在挟持唐玄宗,以防唐玄宗再次夺权,从而导致这帮人被清算。

在《旧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

也就是说,唐肃宗李亨平定了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从蜀地回来,打算公开改葬杨贵妃。可是礼部侍郎李揆却阻止了唐玄宗。理由很简单,他担心龙武军的将士们会不安,会认为唐玄宗打算清算他们了。

龙武军也就是逼宫唐玄宗的那批禁军,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唐玄宗居然只能偷偷改葬杨贵妃。可见早在入蜀的时候,这帮龙武军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带领龙武军的陈玄礼,很显然此时已经不得不全心全意投靠太子李亨了。毕竟唐玄宗一旦掌权,他将死无葬身之地,至少唐玄宗要为心爱的女人报仇雪恨。

所以李亨和唐玄宗分道扬镳以后,派遣陈玄礼继续监视着唐玄宗的一举一动。得知唐玄宗一直没有禅让的意思后,李亨索性在灵武提前继位,公然尊奉唐玄宗为太上皇。

总结:陈玄礼并没有被清算。

从后来陈玄礼的结局,我们也能看得出来,陈玄礼早就不是唐玄宗的人了,他从安史之乱后,就已经投靠了李亨。

陈玄礼带着唐玄宗从蜀地回来长安后,唐肃宗便将陈玄礼册封为蔡国公,食邑三百户。由此可见,陈玄礼是得以善终了。如果陈玄礼不是李亨的人,当然是要被清算的,谁会留着一个随时对皇帝发起兵谏的人在身边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13: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当安史叛军攻破潼关时,唐玄宗就已经知道长安守不住了,不过为了迷惑众人,唐玄宗玩了一招欲盖弥彰,假意下诏书说要御驾亲征,然后在第二天刚天亮时,带着杨贵妃、杨国忠、陈玄礼、高力士及皇
2024-07-18 21:48:00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李亨本就是太子,为何还要自己称帝?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长安濒临破城,唐玄宗李隆基远遁四川,避敌锋芒。李亨在这段时期,未得唐玄宗同意的情况下,悍然称帝,强行将李隆基遥尊为太上皇。李亨为何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
2022-12-27 21:05:00
安史之乱期间,为何还爆发了永王李璘之乱
永王李璘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与唐肃宗李亨之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唐朝太子是个高危职业,首任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第三任太子李承乾准备发动叛乱,结果事情泄露被废。武则天时
2024-07-15 20:46:00
乱世登基 父子同朝-安史之乱前后唐玄宗、唐肃宗父子之关系
...幕。“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它打破了唐玄宗李隆基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也让唐朝百姓从此卷入颠沛流离的战争旋涡。兵变除佞分道扬镳安禄山、史思明的大军本系边军,军力强
2024-08-10 21:05:00
唐肃宗李亨:被逼无奈的篡位者
唐肃宗李亨之所以在安史之乱中,篡夺了其父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可以用两个看似相反的词来形容“被逼无奈”,“顺势而为”。其中的关键人物,杨国忠差点害死李亨,但是,他也成就了李亨。安史
2023-12-29 05:24:00
唐玄宗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后让出皇位
这并不是唐玄宗自愿放弃王位的,而是自己的儿子政变篡位的结果,李隆基没有别的选择。等李隆基得知消息之后,也表示惊讶,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在宋朝之前,皇室之间的关系都十分的
2023-05-31 14:30:00
唐玄宗失民心: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与李亨的崛起
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仓皇出逃,等形势稍微稳定,太子李亨竟自作主张,宣布登基执政,将父亲李隆基晾在一旁。既然是唐玄宗早已老朽,且李亨已为储君,又为何急着登上皇位呢?事实上,相对于唐
2023-11-04 08:35:00
宰相李林甫出身皇族,专权乱政导致安史之乱
...叔郇王李祎的四世孙。李林甫虽无学术,但善于钻营,在唐玄宗时期官至宰相。他任职期间排斥异己、残害贤良,导致朝纲紊乱,助成安史之乱。他是唐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之一。李林甫(683
2024-02-26 17:17:00
李隆基和李亨之间有什么恩怨
...、提倡文教的一代明君李隆基,而开元之治晚期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却失去了当年的智勇与英睿。年过五旬之后,他误信佞臣奸党、生活奢靡腐化,导致了朝政疲敝、臣子反叛、武将弑妃、亲信被
2023-07-03 22: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