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挖鼻孔”竟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看完文章后就别再做了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08 10:52:00 来源:康之道

在众多日常习惯中,有些被视为微不足道,几乎不引起人们注意。然而,这些习惯背后隐藏的健康风险却可能超出常人想象。特别是,一项习以为常的行为—挖鼻孔,其潜在的健康后果正引起科学界的关注。最近的研究开始揭示,这一行为可能与认知功能的下降有关,甚至可能增加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这种联系虽然初听起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探究其科学依据,会发现事情并非空穴来风。挖鼻孔,这个看似简单且普遍的动作,实际上可能对鼻腔内的微环境造成干扰,甚至破坏其天然屏障,为微生物的侵入提供了途径。当这些微生物顺着鼻腔与大脑之间的直接连接途径侵入时,它们有可能在大脑中引发炎症反应,或者促进某些病理性变化的发生。这不仅增加了局部感染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可能对大脑健康造成长远的影响。

“挖鼻孔”竟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看完文章后就别再做了

1.鼻腔与大脑:直接的联系通道

鼻腔不仅是呼吸的门户,更是连接外界与大脑的重要通道。这一区域的特殊性在于,它直接暴露于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在过滤、暖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然而,这个过程中,鼻腔也可能成为微生物和病原体的入侵通道。科学研究表明,鼻腔内的粘膜层和纤毛具有保护机制,能够阻挡和清除进入鼻腔的异物和微生物。但当人们用手指挖鼻孔时,这种保护机制可能被破坏。手指可能携带各种微生物,包括那些可能对大脑健康构成威胁的病原体。一旦这些病原体通过鼻腔粘膜进入体内,它们就有可能通过嗅觉神经等路径,找到通往大脑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挖鼻孔行为提高了病原体直接接触大脑的机会,从而可能增加患上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实际上可能对大脑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挖鼻孔”竟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看完文章后就别再做了

2.挖鼻孔与病原体:门户敞开

挖鼻孔的行为犹如为病原体敞开了一扇门。正常情况下,鼻腔内的微生态平衡对维护健康起着关键作用。鼻腔内的有益微生物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保护鼻腔不被病原体侵袭。然而,频繁的挖鼻孔行为可能破坏这种微生态平衡,降低鼻腔的防御能力。当手指触碰到鼻腔内部时,不仅可能将外部的病原体引入,还可能造成微小的损伤,为病原体的侵入提供了途径。这些病原体一旦定居下来,就可能繁殖并引发感染。更重要的是,这种感染不仅限于鼻腔,还有可能通过神经路径影响到大脑。此外,鼻腔与大脑之间的直接联系意味着,任何在鼻腔内发生的炎症反应都可能对大脑造成间接影响。这包括可能促进大脑内炎症的反应,或者增加大脑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挖鼻孔”竟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看完文章后就别再做了

3.阿尔茨海默症与鼻腔健康:潜在联系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以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沉积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开始探索鼻腔健康与阿尔茨海默症之间的联系,尤其是鼻腔病原体与大脑淀粉样蛋白沉积之间的潜在关联。一些研究指出,某些鼻腔内的病原体,如特定的细菌和病毒,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的免疫反应,间接促进淀粉样蛋白的沉积。这意味着,通过保持鼻腔的健康,减少病原体的侵入,可能有助于降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风险。

“挖鼻孔”竟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看完文章后就别再做了

4.改变习惯,保护大脑

鉴于挖鼻孔与大脑健康之间的潜在风险,改变这一习惯至关重要。首先,增强个人卫生意识,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鼻腔,是防止病原体侵入的基本措施。使用纸巾等卫生用品来处理鼻腔不适,既可以减少对鼻腔粘膜的伤害,也可以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其次,加强鼻腔卫生的措施,如定期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以帮助维持鼻腔内的微生态平衡,减少病原体的滋生。此外,保持良好的整体健康状况,如适量运动、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都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从而降低病原体导致疾病的风险。最后,了解挖鼻孔习惯与大脑健康之间潜在的风险,可以使人们更加重视改变这一行为。通过教育和提高公众意识,我们可以一起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大脑免受不必要的风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8 1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医生提醒:爱挖鼻孔的人,或早或迟要承受3个后果,劝你手下留情 小动作大危害
...孔传播,增加肺炎风险。还有研究表明,挖鼻孔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的风险,因为某些细菌会利用鼻腔和大脑之间的神经作为入侵路径,引发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变。面部“危险三角区”
2025-01-12 11:19:00
研究证实:爱抠鼻子的人,真的更容易老年痴呆,快来看看吧
...ientificReport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抠鼻子居然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1]。怎么会这样呢?阿尔茨海默病是世界难题阿尔茨海默病多见
2023-05-12 21:03:00
尿检可测老年痴呆?又有中国团队称已开发出早筛试剂盒
...(或浓缩一定倍数的尿液)滴入检测试纸,即可快速判断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等级,有利于老年人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据介绍,该试剂盒由该校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张云龙、陈婷科
2024-03-01 10:23:00
...经济新闻网9月16日报道,根据美国心理卫生学会的说法,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转的大脑疾病,会慢慢破坏记忆和思维能力,并最终破坏执行最简单任务的能力。它是老年痴呆最常
2023-09-22 17:22:00
病毒感染造成阿尔茨海默病,新冠带来新的证据?
“β淀粉样蛋白”假说迄今未能确认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因果关系。病毒感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逐渐从一种主流之外的试探,变成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理念,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带来新的方向和希
2023-01-28 13:23:00
...健康。而且,营养饮食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并可能改变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和神经变性进展相关的神经炎症过程。 其次是定期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研究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
2023-08-28 16:29:00
患病风险高达60%!阿尔茨海默症研究倒退16年后,重新确定致病基因
... PSEN2 这 3 个基因突变会导致早发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early-onset autosomal dominant Alzheimer's disease
2024-05-24 10:35:00
为什么阿尔茨海默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一起了解下吧
...么完全没有盐味。彭阿姨的儿子开始意识到母亲可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他带母亲去看医生,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医生确认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一种最常见的
2023-04-26 05:31:00
...研究团队近日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模型,利用遗传信息为阿尔茨海默病作出早期风险预测。由香港科大校长叶玉如以及香港科大大数据研究所主任陈雷带领的团队,建立了深度学习模型,用于评估欧
2023-06-07 23:1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喝茶能减肥吗
喝茶,既补充水分和必要的营养物质,又利于体内脂肪的消耗,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但喝茶后可能产生较强的饥饿感,此时需要控制食欲
2025-04-20 12:49:00
百菜争“鲜” 从田间到餐桌的“春菜经济”
本文转自:人民网雨生百谷,万物生长。谷雨时节,恰是品春茶、吃香椿、赏牡丹的大好时节。在我国南方地区,素来有着谷雨采茶、饮茶的习俗
2025-04-20 08:50:00
“豫”罢不能,“马”上开吃!中马美食品鉴会在郑州举行
大河网讯 当浓郁的白咖喱汤底邂逅河南烩面,当黄河鲤鱼焙面浇上砂拉越特色酱汁,当马来西亚捞生遇上河南荆芥,当灌汤包与肉骨茶创新融合——这场跨越山海的风味交响
2025-04-20 09:31:00
卵泡发育异常可能的信号,别忽视!
女性出生时自带约200万颗原始卵泡,青春期仅剩30万颗,而一生中真正能成熟排卵的只有400-500颗。这些直径约2毫米的液态囊泡
2025-04-20 09:46: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4月18—20日,第五届中国科大妇科肿瘤综合诊疗全球高峰论坛暨2025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诊疗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合肥召开
2025-04-20 10:08:00
中国年轻人陷入高尿酸危机:有门诊35岁以下患者占比过半,国内药企厮杀百亿痛风市场
据李娟医生介绍,目前,其所在门诊接诊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中,20~35岁的年轻人占比已经超过50%,在一定阶段甚至接近70%
2025-04-20 10:33:00
吃瓜子的营养价值
1、葵花子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钾、磷、钙、镁、硒元素及维生素E、维生素B1、等营养元素;2、其所含丰富的钾元素对保护心脏功能
2025-04-19 23:51:00
祛湿、养肝、防过敏 福建人专属的谷雨节气养生建议来了
东南网4月19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4月20日将迎来今年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中医专家提醒,对于福建百姓而言,谷雨时节的养生保健要注重祛湿
2025-04-20 04:28:00
狐大医 | “长大就瘦了”是误区!儿童肥胖会延续到成年
来源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技师 潘长鹭审核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闫洁编辑 | 刘家碧有一些家长认为小孩子胖一点没关系
2025-04-20 06:08:00
2025生命科学(国际)发展论坛暨南大汇文人工智能研究院诺瓦赛尔细胞药物研究所诺贝尔奖工作站揭牌仪式顺利举行
生命科学领域是体现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典型学科,也是目前我国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域,最有可能实现从跟跑转为并跑、领跑
2025-04-19 19:51:00
2025肺癌医学人文关怀行动拉开帷幕: 长生存源于高质量的每一天
鲁网4月19日讯2025年4月19日,一场有关肺癌医学人文的探讨拉开帷幕——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主办、罗氏制药中国和海马体照相馆等社会多方公益支持的【听TA说|当我们谈论“高质量长生存”】肺癌医学人文关怀行动正式启动
2025-04-19 20:28:00
谷雨时节重在疏肝健脾
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北大医院太原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王英旭提醒,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
2025-04-19 18:05:00
济宁二院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不留疤
大众网记者 段正浩 济宁报道4月15日,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团队开展下肢静脉曲张微波消融治疗,采用“超声定位+微波消融+硬化剂注射”技术体系
2025-04-19 09:55:00
糖尿病性眼病致盲风险高,菏泽华厦王雷提醒早诊早治刻不容缓
在糖尿病众多的并发症中,糖尿病性眼病因其极高的致盲风险,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视力健康。今天,我们邀请到菏泽华厦眼科医院在眼科领域尤其是疑难眼底病诊疗方面造诣深厚的王雷主任
2025-04-19 10:02:00
“六味固元特膳片”配方通过专家审核 为健康赋能
近日,由北京食养药膳医学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六味固元特膳片™”配方展开全面专业审核。特别邀请了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执行委员张大宁
2025-04-19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