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13 10:08:00 来源:戏说三国

诸葛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曾三次郑重其事地向姜维强调,必须警惕蜀国内的三大弱点,否则蜀国的统一大业将成为空谈,甚至可能成为首个被灭的国家。这是他反复强调的。

仅仅29年后,蜀国果真灭亡。那么,在诸葛亮即将离世时,他究竟交代了哪些重要的事项给姜维呢?公元207年底,刘备成功地请诸葛亮出山,为他谋划统一天下的大策。诸葛亮确实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在草庐中就已经构思出了统一天下的计划,即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认为,首先要与孙吴结盟,占领荆州作为军事重地,随后夺取益州,以此达成霸业。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刘备按照诸葛亮的策略行事,甚至在关羽、张飞面前赞扬诸葛亮:“有孔明辅佐,犹如鱼得水。”后来,刘备占领了荆州,并在庞统的协助下成功控制了益州,这一切几乎都是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略进行的。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与曹操决战并取得胜利,从此控制了荆州南部的三郡以及整个益州,实力足以与孙权和曹操争霸。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然而,在公元219年下半年,关羽出人意料地北伐,起初虽然战胜了曹仁等将,但后来曹操赶来救援,与孙权勾结,使得关羽陷入困境,最终在临沮被孙吴联军生擒并斩杀。

关羽的北伐并非诸葛亮所预料。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明确指出应在“天下有变”时才可北伐,但关羽似乎忘记了这个条件。

公元221年7月,刘备忽视了“天下有变”的重要前提,对孙吴发起了规模庞大的攻击,历史上称为夷陵之战。在这场战斗中,刘备和关羽一样,虽然初期连获胜利,但最终被陆逊利用破绽,以火攻将刘备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焚毁。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由此,蜀国的精英部队几乎被刘备耗尽,关羽已经战死,张飞在刘备出征前被部下杀害,黄忠也死于东征中。至于马超,则在刘备败退前病逝,蜀国五虎将仅剩赵云。

这时候的诸葛亮,作为蜀国内政的负责人,不得不承担起整个蜀国的重任,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到了公元228年,诸葛亮平息了内乱,恢复了蜀国的经济和人口,蜀国的实力终于有所恢复。于是,诸葛亮起草了出师表,准备北伐曹魏,以慰刘备在天之灵。

诸葛亮首次北伐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略,成功地将曹魏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并入蜀国版图,同时曹魏的将领姜维、梁绪、尹赏、上官雝等人投降给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算大功告成,但马谡失守街亭,迫使诸葛亮急忙撤回成都。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尽管马谡失误,诸葛亮却在天水城外发现了自己的理想继承者——姜维。即使老将黄忠曾落入姜维的计中,是因为姜维洞悉了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地使黄忠上了当。

姜维凭借其才华和武艺成为了诸葛亮心目中的完美继任者。得到诸葛亮的认可后,姜维在随后的北伐中亲自参与战斗,既积累了战斗经验,也得以时常接受诸葛亮的指导。

从公元228年底到234年10月,诸葛亮共计五次北伐,其中四次都有姜维参与。在这一过程中,诸葛亮深刻认识到了蜀国生存的关键,明白了只有堵住这三大漏洞,蜀国才能避免成为第一个灭亡的国家。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诸葛亮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三次着急地告诫姜维,必须防范这三大漏洞。对于诸葛亮而言,他跟随刘备征战多年,才积累了蜀国如此广阔的基业。他的计划和战略都是专为蜀国量身定制的。因此,在诸葛亮即将离世时,刘禅急忙派李福询问诸葛亮的大计,询问他去世后谁该执掌蜀国大权?

诸葛亮为蜀国深思熟虑,立刻指明死后蜀国应交由蒋琬、费祎、董允掌管,并且让他们互相协作,这样才能保蜀国长治久安。

此外,诸葛亮在日常军务中不断提醒他的爱徒姜维,要保卫蜀国,必须做好这三大弱点的防御工作。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第一个弱点是蜀中的统治者,即刘禅,“亲近贤臣,疏远小人,避免宦官”,诸葛亮认为,宦官乱政是导致国家衰败的原因。早年先汉之所以兴盛,是因为君王亲贤远小人;而后汉之衰,正是因为君王疏远贤臣,亲近宦官。

因此,诸葛亮在北伐期间便不断提醒姜维,作为臣子必须时刻提醒君主“亲贤臣,远小人”,尤其是宦官,绝不能让君主接近宦官,因为那意味着君主昏庸无能。

这一点,作为忠臣,一定要使君主自我反省,否则国家基业难保。

第二个弱点是加强川中防御要地阴平小城的防御,并确保有专门的部队常年驻守。诸葛亮生前曾说:“蜀中各路,基本无需过分担忧,唯独阴平之地,需格外留心。该地虽然险要,长期不加防备,终将失守。”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诸葛亮生前强调,蜀中大部分地区都难以被外敌侵犯,唯独阴平一带极为关键。阴平虽然地形险峻,但若长时间无人守护,难免失守,因此必须对阴平实行长期防御。

建议蜀国领导层调遣1000名士兵常驻阴平,绝不可有丝毫怠慢,必要时可动员昔日无当飞军精锐前往阴平守卫。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第三个弱点是需要适时调解魏延、杨仪等人之间的矛盾,必要时剿除魏延。诸葛亮生前最为忧虑的便是魏延,魏延自从归降刘备后一直勤勉尽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刘备和诸葛亮在。

一旦刘备去世,诸葛亮不在,魏延很难再保持如此高的工作热情,甚至可能图谋不轨。因此,在临终前,诸葛亮已与马岱、杨仪、姜维等人商议好对付魏延的计划,一旦魏延有所行动,即刻执行。

正如诸葛亮所预料,他去世后,魏延确实未能遵守军令及时撤退,而是企图继续北伐,最终与杨仪率领的蜀军发生冲突。而魏延被怎样对待?最终被马岱突然斩杀。但从魏延的行为和史料证明,他并无谋反之心。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因此,诸葛亮临终前虽然解决了魏延与杨仪间的冲突,防止了矛盾升级,但忽视了魏延的真性情,实际上魏延自始至终都是忠臣,并非叛贼。

诸葛亮与姜维商议的除魏延计划,实际上是一处漏洞。魏延为蜀国忠诚服务了26年,最后却被朝廷诛杀三族,对他而言极不公正。

后来姜维北伐时,才感受到无将可用的苦楚。

此外,尽管姜维后来担任大将军,但他无法阻止

刘禅宠信宦官,甚至自己也被迫在沓中耕作以避免受害。遗憾的是,诸葛亮虽然找到了合适的继任者,但姜维并未完全按照诸葛亮生前的指示行事。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公元263年,曹魏将领邓艾横渡阴平,直逼江油,随后击败诸葛瞻,攻至成都下,刘禅被迫投降。诸葛亮虽然将一生所学全部传授给姜维,但最终未能改变蜀国作为第一个灭亡国家的命运,这真是令人惋惜,叹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3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终身不再伐蜀
诸葛亮是司马懿一生最大的敌人,也是司马懿一生最怕的敌人,因为诸葛亮能力超强,司马懿在他手中,被打得很惨!毫不夸张的说,诸葛亮北伐,司马懿根本不是其对手,要是诸葛亮多活几年,司马懿
2023-10-12 15:39:00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博弈:空城计背后的真相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就在诸葛亮以为自己稳操胜券的时候,后方传来噩耗,由于马谡未按照诸葛亮安排的计划行事,导致街亭失守。司马懿的大军,直指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如果司马
2024-01-15 11:36:00
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后,魏延与长史杨仪的火并中,失败被杀。如果魏延获得胜利,斩杀杨仪,接管蜀汉军队大权,矢志伐魏,他能克复中原吗?个人认为即使魏延在诸葛亮死后,掌握大权,也打不
2024-06-04 06:03:00
刘备去世诸葛亮死后,国力为何会一落千丈
前言在历史的画卷中,刘备和诸葛亮被后人誉为仁者君子、智勇双全的代表,他们携手创建了蜀汉王朝,书写了令人仰慕的传奇。然而,当刘备去世,诸葛亮亦告别人世之后,蜀汉的国力竟然一落千丈,
2024-02-23 16:56:00
...大家肯定都会跟“反骨”这个词联系在一起,认为魏延在诸葛亮去世后造反,所以最终被诸葛亮设计杀死,罪有应得。然而在正史中,魏延真的是因造反被诛吗?正史中的魏延实话说,正史中的魏延
2024-06-08 06:02:00
如果庞统没有早逝,刘备能不能一统三国
...于刘备的执着,选择了辅助刘备,这里面的代表人物便是诸葛亮!诸葛亮还未出山,便为刘备献出了隆中对,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而且在日后的操作中,诸葛亮还将这份战略规划成功落地,
2023-06-25 20:49:00
庞统发现了隆中对的漏洞:诸葛亮的亲戚都跑了,荆州怎么守得住
荆州风云: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博弈都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三国一绝,“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这蓝图绘得,任谁听了都得竖大拇指,仿佛汉室复兴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可庞统不这么看,在
2024-12-10 09:42:00
诸葛亮自从跟刘备创业以后,基本从事的都是后勤工作,当然为刘备储备人才也是他工作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工作积累之下,诸葛亮曾总结了一套识别人才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一共有七条内容,它们
2024-08-01 16:02:00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与杨仪的悲情结局
...这两个生前就横竖不对眼,时常爆发激烈争执的人,都在诸葛亮病逝后相继离世。那么魏延与杨仪最终的凄凉下场,究竟是二人的私怨所致,还是诸葛亮有意为之呢?事件经过;蜀建兴十二年(公元
2023-09-17 10: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