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13 10:08:00 来源:戏说三国

诸葛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曾三次郑重其事地向姜维强调,必须警惕蜀国内的三大弱点,否则蜀国的统一大业将成为空谈,甚至可能成为首个被灭的国家。这是他反复强调的。

仅仅29年后,蜀国果真灭亡。那么,在诸葛亮即将离世时,他究竟交代了哪些重要的事项给姜维呢?公元207年底,刘备成功地请诸葛亮出山,为他谋划统一天下的大策。诸葛亮确实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在草庐中就已经构思出了统一天下的计划,即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认为,首先要与孙吴结盟,占领荆州作为军事重地,随后夺取益州,以此达成霸业。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刘备按照诸葛亮的策略行事,甚至在关羽、张飞面前赞扬诸葛亮:“有孔明辅佐,犹如鱼得水。”后来,刘备占领了荆州,并在庞统的协助下成功控制了益州,这一切几乎都是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略进行的。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与曹操决战并取得胜利,从此控制了荆州南部的三郡以及整个益州,实力足以与孙权和曹操争霸。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然而,在公元219年下半年,关羽出人意料地北伐,起初虽然战胜了曹仁等将,但后来曹操赶来救援,与孙权勾结,使得关羽陷入困境,最终在临沮被孙吴联军生擒并斩杀。

关羽的北伐并非诸葛亮所预料。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明确指出应在“天下有变”时才可北伐,但关羽似乎忘记了这个条件。

公元221年7月,刘备忽视了“天下有变”的重要前提,对孙吴发起了规模庞大的攻击,历史上称为夷陵之战。在这场战斗中,刘备和关羽一样,虽然初期连获胜利,但最终被陆逊利用破绽,以火攻将刘备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焚毁。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由此,蜀国的精英部队几乎被刘备耗尽,关羽已经战死,张飞在刘备出征前被部下杀害,黄忠也死于东征中。至于马超,则在刘备败退前病逝,蜀国五虎将仅剩赵云。

这时候的诸葛亮,作为蜀国内政的负责人,不得不承担起整个蜀国的重任,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到了公元228年,诸葛亮平息了内乱,恢复了蜀国的经济和人口,蜀国的实力终于有所恢复。于是,诸葛亮起草了出师表,准备北伐曹魏,以慰刘备在天之灵。

诸葛亮首次北伐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略,成功地将曹魏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并入蜀国版图,同时曹魏的将领姜维、梁绪、尹赏、上官雝等人投降给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算大功告成,但马谡失守街亭,迫使诸葛亮急忙撤回成都。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尽管马谡失误,诸葛亮却在天水城外发现了自己的理想继承者——姜维。即使老将黄忠曾落入姜维的计中,是因为姜维洞悉了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地使黄忠上了当。

姜维凭借其才华和武艺成为了诸葛亮心目中的完美继任者。得到诸葛亮的认可后,姜维在随后的北伐中亲自参与战斗,既积累了战斗经验,也得以时常接受诸葛亮的指导。

从公元228年底到234年10月,诸葛亮共计五次北伐,其中四次都有姜维参与。在这一过程中,诸葛亮深刻认识到了蜀国生存的关键,明白了只有堵住这三大漏洞,蜀国才能避免成为第一个灭亡的国家。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诸葛亮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三次着急地告诫姜维,必须防范这三大漏洞。对于诸葛亮而言,他跟随刘备征战多年,才积累了蜀国如此广阔的基业。他的计划和战略都是专为蜀国量身定制的。因此,在诸葛亮即将离世时,刘禅急忙派李福询问诸葛亮的大计,询问他去世后谁该执掌蜀国大权?

诸葛亮为蜀国深思熟虑,立刻指明死后蜀国应交由蒋琬、费祎、董允掌管,并且让他们互相协作,这样才能保蜀国长治久安。

此外,诸葛亮在日常军务中不断提醒他的爱徒姜维,要保卫蜀国,必须做好这三大弱点的防御工作。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第一个弱点是蜀中的统治者,即刘禅,“亲近贤臣,疏远小人,避免宦官”,诸葛亮认为,宦官乱政是导致国家衰败的原因。早年先汉之所以兴盛,是因为君王亲贤远小人;而后汉之衰,正是因为君王疏远贤臣,亲近宦官。

因此,诸葛亮在北伐期间便不断提醒姜维,作为臣子必须时刻提醒君主“亲贤臣,远小人”,尤其是宦官,绝不能让君主接近宦官,因为那意味着君主昏庸无能。

这一点,作为忠臣,一定要使君主自我反省,否则国家基业难保。

第二个弱点是加强川中防御要地阴平小城的防御,并确保有专门的部队常年驻守。诸葛亮生前曾说:“蜀中各路,基本无需过分担忧,唯独阴平之地,需格外留心。该地虽然险要,长期不加防备,终将失守。”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诸葛亮生前强调,蜀中大部分地区都难以被外敌侵犯,唯独阴平一带极为关键。阴平虽然地形险峻,但若长时间无人守护,难免失守,因此必须对阴平实行长期防御。

建议蜀国领导层调遣1000名士兵常驻阴平,绝不可有丝毫怠慢,必要时可动员昔日无当飞军精锐前往阴平守卫。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第三个弱点是需要适时调解魏延、杨仪等人之间的矛盾,必要时剿除魏延。诸葛亮生前最为忧虑的便是魏延,魏延自从归降刘备后一直勤勉尽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刘备和诸葛亮在。

一旦刘备去世,诸葛亮不在,魏延很难再保持如此高的工作热情,甚至可能图谋不轨。因此,在临终前,诸葛亮已与马岱、杨仪、姜维等人商议好对付魏延的计划,一旦魏延有所行动,即刻执行。

正如诸葛亮所预料,他去世后,魏延确实未能遵守军令及时撤退,而是企图继续北伐,最终与杨仪率领的蜀军发生冲突。而魏延被怎样对待?最终被马岱突然斩杀。但从魏延的行为和史料证明,他并无谋反之心。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因此,诸葛亮临终前虽然解决了魏延与杨仪间的冲突,防止了矛盾升级,但忽视了魏延的真性情,实际上魏延自始至终都是忠臣,并非叛贼。

诸葛亮与姜维商议的除魏延计划,实际上是一处漏洞。魏延为蜀国忠诚服务了26年,最后却被朝廷诛杀三族,对他而言极不公正。

后来姜维北伐时,才感受到无将可用的苦楚。

此外,尽管姜维后来担任大将军,但他无法阻止

刘禅宠信宦官,甚至自己也被迫在沓中耕作以避免受害。遗憾的是,诸葛亮虽然找到了合适的继任者,但姜维并未完全按照诸葛亮生前的指示行事。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公元263年,曹魏将领邓艾横渡阴平,直逼江油,随后击败诸葛瞻,攻至成都下,刘禅被迫投降。诸葛亮虽然将一生所学全部传授给姜维,但最终未能改变蜀国作为第一个灭亡国家的命运,这真是令人惋惜,叹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3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终身不再伐蜀
诸葛亮是司马懿一生最大的敌人,也是司马懿一生最怕的敌人,因为诸葛亮能力超强,司马懿在他手中,被打得很惨!毫不夸张的说,诸葛亮北伐,司马懿根本不是其对手,要是诸葛亮多活几年,司马懿
2023-10-12 15:39:00
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后,魏延与长史杨仪的火并中,失败被杀。如果魏延获得胜利,斩杀杨仪,接管蜀汉军队大权,矢志伐魏,他能克复中原吗?个人认为即使魏延在诸葛亮死后,掌握大权,也打不
2024-06-04 06:03:00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博弈:空城计背后的真相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就在诸葛亮以为自己稳操胜券的时候,后方传来噩耗,由于马谡未按照诸葛亮安排的计划行事,导致街亭失守。司马懿的大军,直指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如果司马
2024-01-15 11:36:00
刘备去世诸葛亮死后,国力为何会一落千丈
前言在历史的画卷中,刘备和诸葛亮被后人誉为仁者君子、智勇双全的代表,他们携手创建了蜀汉王朝,书写了令人仰慕的传奇。然而,当刘备去世,诸葛亮亦告别人世之后,蜀汉的国力竟然一落千丈,
2024-02-23 16:56:00
...大家肯定都会跟“反骨”这个词联系在一起,认为魏延在诸葛亮去世后造反,所以最终被诸葛亮设计杀死,罪有应得。然而在正史中,魏延真的是因造反被诛吗?正史中的魏延实话说,正史中的魏延
2024-06-08 06:02:00
如果庞统没有早逝,刘备能不能一统三国
...于刘备的执着,选择了辅助刘备,这里面的代表人物便是诸葛亮!诸葛亮还未出山,便为刘备献出了隆中对,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而且在日后的操作中,诸葛亮还将这份战略规划成功落地,
2023-06-25 20:49:00
庞统发现了隆中对的漏洞:诸葛亮的亲戚都跑了,荆州怎么守得住
荆州风云: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博弈都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三国一绝,“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这蓝图绘得,任谁听了都得竖大拇指,仿佛汉室复兴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可庞统不这么看,在
2024-12-10 09:42:00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与杨仪的悲情结局
...这两个生前就横竖不对眼,时常爆发激烈争执的人,都在诸葛亮病逝后相继离世。那么魏延与杨仪最终的凄凉下场,究竟是二人的私怨所致,还是诸葛亮有意为之呢?事件经过;蜀建兴十二年(公元
2023-09-17 10:29:00
诸葛亮自从跟刘备创业以后,基本从事的都是后勤工作,当然为刘备储备人才也是他工作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工作积累之下,诸葛亮曾总结了一套识别人才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一共有七条内容,它们
2024-08-01 16: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