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母亲的浸坛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2-17 09:1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井冈山报■魏艳平

母亲打电话说,要给我送些浸坛过来。冰箱里塞满了各种瓜果、蔬菜和肉类,这些已刺激不了慵懒的味觉神经。平淡的日子里独缺那一味酸浸坛。

有人说,每一个有乡愁的孩子,都有一个饮食习惯固执狭窄的母亲。对此,我深信不疑。从我记事起,母亲便以皮肤瘙痒为由不吃鱼与牛羊肉,肉类只吃猪肉。母亲的饮食朴素简单得只有猪肉、蔬菜和浸坛。母亲的生活也简单的只有白天、黑夜,父亲和我们四个女儿。我的胃跟着母亲姓,她也时常给我送些她自己熬好的笋干,花了一上午煎的肉丸和她做了一辈子的浸坛。

母亲知道,我喜欢吃浸坛。

我该怎么去描述浸坛呢?单是这个名字,也是我参加工作后从书本上得知的。直接中又含几分文雅,比我小时叫的“浸菜”内涵多了。浸是沉浸,把萝卜、藠头、生姜、大蒜等作物浸入其中。坛,陶土罐子,似古代官宦人家的四方桌上那系着红绸子的褐色罐子,一副低调沉稳的样子。陶土具备谦卑、踏实、包容、友爱的特质,是浸坛的灵魂。一个坛字,瓮中吸纳了多少客家人的风雨人生。韩国人吃的泡菜,咱们城里人吃的酸萝卜、酸菜梗,这些类似于我们客家人的浸坛,却并非正版的酸浸坛。无法考量浸坛的起源时间,或许是客家人中原南迁时,由北方带入南方的,也或许是定居深山的客家人为了抵抗饥饿,自已研发的廉价又易于保存的下饭好菜。

客家女人勤劳能干,很善于制作浸坛。我曾看过母亲制作浸坛的全过程。把凉白开倒入陶土罐中,加入晾干水分的辣椒、大蒜、生姜、萝卜、藠头等作物,再加点事先炒熟的盐巴,洒入甘草,投几块冰糖,最后,母亲麻利地把两片棕榈叶子覆盖在上面,还用两块光滑漂亮的鹅卵石压于棕榈叶子上。两石定乾坤,它们便乖乖沉淀,一坛浸菜就这么完成了。母亲把它轻轻搬于老屋一角,接下来坛内的稀释、交融与发酵便交给时间。

时光酝酿万物,半个月之后的浸坛开始显山露水,走漏风声。不似醋的单薄,清雅的酸味中包裹着浓郁的香。捞起洗净,咬上一个藠头,酸爽、脆哒,越嚼越出味。浸菜可以素炒,若是佐于大肠、小鱼干、鸭胗等物爆炒,别提有多带劲儿。三荒五月的时候,一碗南瓜或冬瓜,一碗浸菜,便是客家人的日常。

就是这么一坛浸菜,牵扯着我的舌尖味蕾。

我的初中是寄宿制学校,那时学校的伙食是豆腐、海带、南瓜与冬瓜唱主角。食堂的炊事员每到打菜的时候手便发抖,一勺的菜抖得只剩半勺。抱怨几句之后,我们一群人蹲在大树底下没心没肺地吃着,菜没有了,饭就吃不下了。青春期的我个儿长得很快,许是营养不良,经常半夜小腿抽筋疼痛,那种感觉,是小腿内的胫骨与腓骨错乱打架,剜心地疼。有时疼着疼着便睡着了,疼得无法入睡时,便坐起来,用拳头敲打小腿,让它复原。母亲知道后,便开始在周末为我炒好菜带去学校吃。有时是煎肉、煎鱼,易于保存,大多时候是浸菜。素炒浸菜,或者浸菜炒鱼干,浸菜炒肉,各种搭配都很合理,格外美味,特别下饭。饭点时端出打开,浓浓的酸香味儿扑鼻而来。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扒拉扒拉,碗很快便见底了。我想,这不仅是一碗浸菜,这碗浸菜里,传递了母亲的爱,她用心将朴素的食材做出大于食物本身的味道。

那年在地中海,因为不习惯天天吃面包与烤肉,便决定自己打理伙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中海的海鲜和蔬菜格外鲜美。欧洲人在烹饪时为了保持其本质的味道,并不会像我们一样对食物进行精细加工。这是有别于我们的饮食习惯,高颜值,高营养的食物也改变不了我这个东方人的胃。地中海的辣椒除了外形长得像辣椒,并没有半分火爆脾气,没有辣味的辣椒是没有灵魂的。于我,异乡的食物终归是缺少灵魂。周末和来自北方的同事倒腾面粉,擀面条、包饺子、做包子,以家乡的食物暖那干涸的胃。偶在困乏时举头遥思东方,想念那一味下饭的酸浸坛。

在我归来后的那一年,母亲特意为我买好陶罐,为了省却我的麻烦,从她家浸坛里的水倒了一半给我养罐,再添上各种作物只待食用。我虔诚地,像抱了一尊艺术品一样把它带回了家。可惜好景不长,陶罐开裂便未再续缸。

而今,母亲韶华已逝,发如雪的她已经不怎么纳酸,可她还是乐此不疲地做浸坛,为她的女儿,为我的儿女。儿子与女儿都迷恋那一味浸坛,甘中有辣、酸香扑鼻,从容有序,稳泰绵长。看着他们大块朵颐的样子,母亲满足而自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10: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作为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人无疑创造了辉煌的饮食文化,尤其是在香港这样人文荟萃、多元交融的都市,想一品客家风味必定是能得偿所愿的。不多久,我便寻得
2023-02-15 05:28:00
客家炖底肉
...到吃,大家就会想到火锅,而我家的饭桌上,会摆上一道客家人最喜爱的家常菜——客家炖底肉。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也没什么特别的风俗,可能是年复一年,从祖辈到现在形成的一种习惯吧。客
2023-01-29 08:23:00
这可能是一份假期微醺指南
...酒、畅销全国的机会吗?娘酒与客家刘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客家人,他对客家娘酒的印象是:女性怀孕时吃的一种食品。刘先生跟时代周报记者讲述了一件趣事:他的妻子怀孕时,他的母亲每天都要给
2023-04-30 20:25:00
年后这一锅肉太让人回味了,客家传统家味,我每次吃到撑都不想停
...客家文化中的传统烹饪技艺也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和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中就包括了许多美味的传统菜肴。这些菜肴不仅味道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具有很
2024-06-18 13:45:00
味觉与乡情的千年缠绕 始兴宰相粉
...(始兴融媒供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米粉之于客家人,就像米线之于云南,面条之于山西。有人说,回故乡最短的路,是从嘴巴到胃。一碗干香爽韧的炒米粉,是多少客家人魂牵梦萦
2024-01-05 04:05:00
黄元里的记忆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客家人在打黄元米馃。(资料图片)□黄义华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每到春节期间,客家人走亲访友都会带上几块自家打的黄元米馃作为馈赠佳品互赠。亲戚来串门子做客,东家首先会
2023-01-01 07:14:00
...五花八门,既可作点心,也可以是主食甚至是一道菜肴。客家人的餐桌一年四季都有粄登场,春节期间更成为“硬菜”,且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这从“无粄不过年”之说可见一斑。平日里的粄可煮
2023-02-05 09:23:00
“酿”出夏天
...了。传说“酿菜文化”的形成,源于从中原迁徙至南方的客家人,因为缺乏小麦,只好用蔬菜、豆腐等代替饺子皮包裹馅料。除了酿苦瓜,客家人还酿豆腐、茄子、辣椒。菜单上的“酿三宝”,一般
2024-06-23 07:15:00
客家人舌尖上的年味
...区旁的湘赣大市场,购买新炸出的三角油豆腐,准备制作客家人春节饭桌上头道送酒菜——酿豆腐。“从小妈妈就教我和姐姐做酿豆腐,以前油豆腐都是自己炸,现在离市场得近,就来买,没想到起
2023-01-20 08:4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本草茶饮飘香武当,健康理念“圈粉”中外游客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柴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武当山景区内外,数家以“本草茶饮”为特色的体验店,以其独特的健康理念与清新口感
2025-10-07 17:40:00
四川友谊医院蒋林君介入治疗技术怎么样?
宫颈癌作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防治工作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手术与放化疗之外,微创、精准的介入治疗
2025-10-07 18:04:00
成都平安肿瘤医院邓文志主任:中西汇通,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观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西方医学虽然占据主流地位,但中医药学在肿瘤防治领域的独特价值与临床潜力,仍有待深入挖掘。成都平安肿瘤医院邓文志主任
2025-10-07 18:05:00
素颜霜选对不浪费!五大高性价比品牌,学生党也能入
在日常美妆护理中,众多女性正受困于素颜霜选择难题:早八通勤想快速提亮却怕假面感;敏感肌换季泛红时,既想遮盖瑕疵又担忧成分刺激
2025-10-07 18:05:00
痔疮膏怎么选?2025年痔疮护理膏7款权威推荐:细分场景精准适配
《2025 中国肛周健康消费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痔疮患病人群突破 6.1 亿,25-50 岁群体占比 85%,细分场景痛点显著
2025-10-06 23:03:00
四川友谊医院:为不同病情患者制定更贴合实情的诊疗方案
针对肺癌、宫颈癌治疗“分期不同、需求各异”的痛点,四川友谊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依托多学科协作、尖端设备与个性化方案
2025-10-06 23:04:00
津力达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助力糖尿病的“防”与“控”
近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攀升,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2024年12月31日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明确推荐津力达颗粒用于2型糖尿病的防治
2025-10-06 23:06:00
节日餐桌鲜味足 时令蔬菜扎堆上市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养生美味上餐桌、“药食同源”受青睐、火锅食材花样多。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厦门各种秋季时令蔬菜丰富“菜篮子”
2025-10-06 08:50:00
节日饮食“三注意” 吃得开心又健康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国庆中秋佳节,正是亲朋好友欢聚好时光。无论外出就餐还是居家团聚,市疾控中心提醒:节日饮食“三注意”
2025-10-05 08:34:00
假期作息不规律 当心麦粒肿找上门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通讯员 陈芳)国庆中秋双节假期过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科接诊量增多
2025-10-05 08:34:00
“火烧第一,友谊第二,比赛第三”?别再纠结方的圆的!这个假期跟着美食游河北
“驴肉火烧必须是方的!”沧州球迷的呐喊声响彻沧州体育馆“地球可以是方的,但是驴肉火烧必须是圆的”保定球迷则亮出巨型条幅坚定回应10月4日晚“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的赛场上球
2025-10-05 18:19:00
记者走基层·假日消费 活力涌动|麻油月饼 老手艺做出年轻味
10月3日,张家口市裕兴长糕点店的生产车间内,糕点师傅们正在制作麻油月饼。 河北日报记者 刘雅静摄“来五包麻油月饼,每包里各种馅儿都来一个
2025-10-05 08:36:00
消化系统疾病急诊患者增多 医生提醒:享美食也要有节制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记者昨日从厦门市各大医院获悉,假期以来,各医院急诊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急性胃肠炎患者增多尤为明显
2025-10-04 09:20:00
视频|孩子秋季腹泻 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专家提醒:高油、生冷、高糖… 这些食物吃了会更严重
胶东在线9月30日讯(记者 栾雪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秋季是儿童腹泻高发期,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或饮食不当都可能让孩子拉肚子
2025-10-04 02:03:00
减什么肥?贵州这么多美食,吃饱再减!
谁说贵州只有山水?丝娃娃的酸辣、酸汤牛肉的鲜醇、羊肉粉的浓香、活油烙锅的焦脆……贵州美食特立独行,拒绝千篇一律。这个假期
2025-10-03 2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