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家国亲情六百年·地戏篇|屯堡地戏,世代传唱忠勇爱国的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8 15:49: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家国亲情六百年·地戏篇|屯堡地戏,世代传唱忠勇爱国的故事

编者按

6月28日,2024“多彩贵州”夏季文旅宣传推广活动去到江苏南京。南京与贵州有着有着割舍不断的亲缘,明朝30万大军就地屯军,在安顺屯堡屯出了悠悠600年的“明代历史活化石 ”。屯堡人的祖先就是600多年前从南京城迁往贵州的明屯军的后代。

600年沧桑巨变,南京与贵州的缘分依然在续写,600年前的江南风物在安顺屯堡被定格,黔中屯堡文化蕴含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深刻内涵,是可感可知的历史遗存,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

家国亲情六百年·地戏篇|屯堡地戏,世代传唱忠勇爱国的故事

在安顺屯堡,走进悬挂“演武堂”牌匾的大门,院子后面是空旷的厅房,后墙悬挂着造型夸张的巨大面具,两边排开的是不同颜色的战旗。乍一看去,仿佛来到了古代绿林好汉们聚义练武的山寨。

家国亲情六百年·地戏篇|屯堡地戏,世代传唱忠勇爱国的故事

历史的印记仍然留存于屯堡的街巷 。李立洪 摄

随着铿锵激越的锣鼓声响起,一群头顶面具,面罩青纱,背插靠旗,腰围战裙,手执仿古兵器的演员踩着鼓点上了场。没有繁复的布景,没有绮丽的舞台,也没有复杂的乐队,但那铿锵的节奏却让人对书本上的“金鼓齐鸣”有了更为真切体会。当苍凉悠远的唱腔响起,演员们挥起手里长长短短的刀枪剑戟,时而两人对碰,时而众人交击,似斗若舞。

家国亲情六百年·地戏篇|屯堡地戏,世代传唱忠勇爱国的故事

千里走单骑。

“三五步千山万水,七八人万马千军”,英雄征战、忠义壮烈的演出内容,很容易让人产生穿越之感。演员们跨过一条板凳就是一道险关,翻过一张桌子就是一座高山……600年前朱元璋“调北征南”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传递忠义仁勇的地戏大旗一直在村寨田坝间飘扬。

曾经安顺九溪地戏队的“神头”顾之炎是明朝名将顾成的后裔,长期饰演李世民。孙子从顾家顺九岁起,顾之炎就带着他上场“打小童”,十岁就开始学唱书。在九溪,由于人口众多,各村都有自己的地戏队,比如大堡跳《封神》,小堡跳《隋唐》,后街跳《五虎平南》等。

家国亲情六百年·地戏篇|屯堡地戏,世代传唱忠勇爱国的故事

地戏面具。

如果说屯堡文化是一座雄伟的山,地戏就是这山上最突出的那一壁巨崖,它是屯堡文化的表征,内容充分体现了昔日征南大军的审美取向。屯堡人跳地戏,是为了固守忠勇爱国的坚定信念。除了传统戏剧故事,地戏还包括了开箱、扫开场、设朝、出将、表演、扫收场、封箱等一整套仪式,显示出与江南傩戏的血缘关系。

家国亲情六百年·地戏篇|屯堡地戏,世代传唱忠勇爱国的故事

天龙屯堡的地戏演出。李立洪 摄

1986年10月13日傍晚,巴黎波郁弗斯剧场,作为巴黎国际艺术节中国年活动之一的安顺地戏首演式,正式开幕。这是地戏经历600年岁月洗礼,在世界舞台的一次亮相。与它一起技惊四座的还有江苏昆曲团的《牡丹亭》。西南山地上金戈铁马的历史传唱与江南水乡园子里婉转曲折的爱情故事,同样传承600年,同样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在异国他乡的夜空下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 黄蔚 陈曦 曹雯

文本整理/ 曹雯

图/源自《屯堡小识丛书》

海报设计/赵怡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8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家国亲情六百年 | 乡愁联结着两座“石头城”
从贵州安顺屯堡到南京中华门,相隔1500多公里,但安顺屯堡人与南京却有着割舍不断的亲缘关系。故事还得从明朝说起,屯堡人就是600多年前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迁往贵州的明屯军的后代
2024-07-04 23:30:00
家国亲情六百年|安顺市屯堡文化名人郑汝红:万派归宗源有本,一脉两地祖无分
6月28日,在“家国亲情六百年”——2024“多彩贵州”夏季文旅宣传推广(江苏)暨招商推介会上,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郑汝红介绍了屯堡文化。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屯堡人,
2024-06-28 22:31:00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家国情怀——安顺市各中小学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多彩贵州网讯(记者 张小维)清明之际,安顺市各中小学纷纷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各学校借助沉浸式实践教育,引导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以庄重仪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学
2025-04-03 16:43:00
六百年屯堡,一部行走的家国史诗
...将士金戈铁马的征战与移民扶犁垦荒的身影交织,折射出家国命运的壮阔波澜。《屯堡长歌》演出剧照。 帷幕缓缓落下,金戈铁马的余音仍在穹顶回旋。600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一纸诏令,
2025-09-10 15:58:00
【乡席】家国600年,屯堡人的味蕾征途
...说,除夕夜的饭桌不仅是一顿宴席,更蕴藏着跨越600年的家国变迁。在时间的烹饪中,屯田戍边的将士们在贵州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从生活习惯到饮食文化融合出独特的屯堡滋味。年夜饭桌上
2024-08-06 18:38:00
家国亲情六百年|梦回大明,穿越600年的时光之堡
在时光的长河中,六百年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六百年前的人们,或许无法想象今天的生活。但今天,我们有机会穿越时光,来到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云峰屯堡。云峰屯堡,坐落在安顺市西
2024-06-28 19:25: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传承守望的家国情怀,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挖掘屯堡文化内涵,展示屯堡文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
2024-12-21 20:35:00
家国亲情六百年 |屯堡与江苏的600年渊源
编者按6月28日,2024“多彩贵州”夏季文旅宣传推广活动去到江苏南京。南京与贵州有着有着割舍不断的亲缘,明朝30万大军就地屯军,在安顺屯堡屯出了悠悠600年的“明代历史活化石
2024-06-28 22:31:00
【天眼聚焦·长三角】屯堡寻根⑤:寻找跨越600年的戏剧符号
...启“屯堡寻根”系列报道,寻源溯根,见证绵延六百年的家国亲情,发现贵州文化史、文明史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和演进路径。回望600年前,大量江淮地区士兵被征调至贵州安顺一带屯田驻守,
2025-02-20 21: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