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淡然,是生活的本质,而生活最好的滋味,是清欢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6-07 17:43:00 来源:感受你的温柔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淡然,是生活的本质,而生活最好的滋味,是清欢

元丰三年的二月,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拖家带口的苏轼,自此开始了他风雨飘摇的半生。

因为戴罪之身,当地的官员没有人管他。

苏轼只能无奈带着全家,寄居在黄州东南的定惠院中。

夜的黑带来无尽的凄凉和寒冷,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心中的苦闷无人诉说,官场的失意只能自我消化。

命运带给这个男人无尽的挫折和凄凉。

如果说内心的孤寂,偶尔能用文字抚慰,可物质的贫瘠,更加让人难堪。

苏轼带着全家又搬入了被废弃的官府驿所——临皋亭。

他将钱按每日150文的量串成钱串子挂在房梁上,吩咐家人不得超支。

偶有剩余的话,就将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或者用来招待朋友。

苏轼的窘迫,让一位叫做马正清的读书人看不下去了。

马正清向官府申请了城东一片蛮荒地,让苏轼开垦用以生计。

苏轼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欣喜若狂。

他用了一把火将那片荒地的杂草烧掉,带领全家开垦荒地、躬耕陇亩。

每日劳作带来身体上的疲劳,竟让苏轼乐在其中,自封“东坡居士”

淡然,是生活的本质,而生活最好的滋味,是清欢

在黄州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也不乏快乐。

就像林语堂先生所说的:

“苏轼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黄州的猪肉十分便宜,可穷人家不会做,富人家又看不上。

苏轼倒是悠哉,买来猪肉,自创了一套法子,做成了一直到现在还出名的“东坡肉”。

是啊,既然官场不得意,可生活还要继续,总是愁眉苦脸的,还不如自己找点乐子。

既然山珍海味吃不起,把便宜的猪肉做好了,一样美味无比。

就这样在黄州困顿了四年多,宋神宗想起了他于是将他从黄州调到汝州。

经历了困苦劳顿,又经历了小儿夭折的苏东坡,急切地想要定居下来。

他在路过常州时,被常州的风光吸引,奏请皇帝让他在常州养老,等待的同时,他还不忘记游山玩水。

在泗州,某日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他和友人刘倩叔去游南山。

乍暖还寒的天气,让苏东坡诗兴大发,写下本文开头的《浣溪沙》。

是啊,经历过人生的大风大浪,这点轻寒,算不得什么。

一片烟雨蒙蒙,一片杨柳依依,映衬得沙滩格外的美丽。

远远看去,洛涧之水,烟波浩渺,静静地流入淮河,似一幅美丽的画卷。

为了更好地玩耍,两人还准备了野餐,一盏清茶,一盘时蔬。

简单甚至略带寒酸的餐食,并没有让苏东坡自怨自艾,而是感到了无比的满足。

要知道,苏东坡可是“北宋第一大美食家”。

他在《老饕赋》列举了无数让人流口水的美味佳肴。

猪颈肉、螃蟹大钳、樱桃和杏仁浆制成的糕点、半熟的蛤蜊,可以说苏东坡早就尝尽了人间美味。

可那时的苏东坡却独独为眼前的清茶和野菜发出了一声对生命的感慨。

就像苏东坡说的那样:

“人间最有味的,就是清淡的欢愉啊。”

淡然,是生活的本质,而生活最好的滋味,是清欢

什么是清淡的欢愉,它不是大欢,不是狂欢,只是淡淡的,甚至不值得一提的欢愉。

或许年轻的时候会大喜大悲,可人一旦上了年纪以后,才发现,生命不过是一场简简单单的旅行。

生活简单,才能自在洒脱;内心简单,才能幸福快乐。

就像苏东坡一样,面对困境,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从容安然,用最欢乐的心情去面对生活。

作家柯南道尔说过:

“心境是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

洒脱一点,用淡淡的心情,去过淡淡的日子。

毕竟,再繁华的日子,最后都会归于平淡。

放弃过多的欲望,摒弃过多的愁绪,人生的修行,就是修炼一颗简单而纯粹的心。

聪明的人知道自己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淡然,是生活的本质,而生活最好的滋味,是清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7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的文人墨客钟情于香,陆游是海南沉香的铁杆粉丝,苏东坡、李清照等人的词中也都写过香。宋人品香很专注,一种香的前调、中调和后调,香在雨天的变化,香对不同年龄的人群所产生的不同
2025-06-13 10:56:00
霜打萝卜赛人参
...烹制,试验结果大获成功,味道果然好极了。北宋美食博主苏东坡总能将寻常之物变成花样百出的舌尖美味,萝卜也不例外。《山家清供》记载,苏东坡与弟弟苏辙一道在家喝酒,“酣甚,槌芦菔烂
2022-12-27 08:50:00
读“苏”札记
人人喜欢苏东坡。不论生前身后,关于他的相关文献远远多于同时代文人。苏东坡的诗文、博物、才艺等点点滴滴都成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与之相关的传记,更是层出不穷。苏东坡在黄州时写《
2025-01-17 12:05:00
周重林:苏东坡喝茶照见宋人生活美学
以茶的方式打开苏东坡,重新发现东坡世界的清欢秘境。6月29日下午,知名茶文化学者、畅销书作家周重林携新书《和苏东坡吃茶》作客苏州上书洲书院,围绕“以茶的方式打开苏东坡”主题与读者
2024-07-01 13:24:00
调整好心态,好好生活,不辜负现下的生活,才是最好的养生
...。只是难在不知如何去面对事情的本身,难在心态不好。苏东坡,六十岁被放逐海南儋州。那时,那里偏远荒芜,任谁看都是一片凄凉的景象。可苏东坡一点都不觉得那是一件坏事,他给儿子写信说
2023-05-26 10:35:00
这四句,希望已经退休的,和即将退休的朋友们能越来越健康
...是有部分人早早就把养生这件事提上了议程。说起养生,苏东坡先生也称得上是养生专家了。他有句养生名言——“善养生者,使之能逸能劳”,概括了养生的绝妙,深得历代养生家的推崇。而最让
2023-03-14 19:00:00
...无比,如常州话所说,叫“像煞有介事一样”的人。譬如苏东坡。都知道东坡是个绝世才子,随手一挥,那个字就叫作书法。随口一说,那句话就叫作诗词。随便一走,那个地方就叫作胜迹。没想到
2023-02-25 08:47:00
放下执念,善待自己,心才能回归安宁和富足
...更难以收拾的后果。有个《东坡志林》,典故:有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五言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甚是得意,就派书童过江,给当时的佛印禅师看,谁知佛
2023-05-13 22:04:00
好日子,不将就
...上的风景,使人活得更加通透果敢。前几天看完一本书《苏东坡传》。林语堂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苏东坡的一生,从庙堂到江湖,从学士到农夫,无论何种境遇,
2022-12-31 09:30: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带“家味”的炒饭 满是爱的味道-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爸,食堂的菜总觉得少点啥,特想吃你炒的饭。”这句随口抱怨,让父亲关了天津的烧烤店,奔波900公里到吉林四平为女儿支起炒饭摊
2025-11-06 13:35:00
西安女子取现百万现金险被骗 民警8小时耐心劝阻
从起初的抗拒,到最终的感激,民警的耐心劝导,挽回了她被诈骗分子“盯”上的钱包。女子取现100万险被骗 民警火速拦截近日
2025-11-06 18:29:00
电话听出异常 受伤老人获救助
独居老人踩着凳子取柜顶东西,摔倒在地,无法起身。正当不知所措时,网格员给老人打来问询电话,获悉这一突发情况。11月6日上午
2025-11-06 22:11:00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