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乾隆年间的贪污奇才,不是和珅胜于和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4 07:51:00 来源:戏说三国

说起清朝时期的贪官,我想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和珅,今天我们要讲的这名贪官也是乾隆年间的,但他却不是和珅。

他乾隆年间的贪污奇才,不是和珅胜于和珅

这名贪官就是王亶望,清代官员,江苏巡抚王师的儿子。王亶望是一个官二代,乾隆年间,他考中举人,花钱买了个知县,之后多年步步高升,而他向上爬的秘诀就是用钱开路,贿赂上司。

乾隆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774年,王亶望调任甘肃布政使考中,当时清朝有“捐监”政策,考中功名的秀才可以通过捐粮食,进入国子监学习。

他乾隆年间的贪污奇才,不是和珅胜于和珅

王亶望在这政策中看到了发财的门路,他也不要粮食,他反而要求秀才将粮食折成银两,直接搞了个“监生”资格大拍卖,于中捞了很多油水。

但是“监生”多了,账就容易出问题,账目也不能空着,于是王亶望又想出了谎报灾情这一对策,他上班朝廷说甘肃常年大旱,但是不用朝廷赈灾,自己可以用“捐粮”政策搞定。

他乾隆年间的贪污奇才,不是和珅胜于和珅

结果王亶望又从中大捞了一笔,为了安全起见,他又把钱分给陕甘各级官员,把他们拴在一起,就这样一连贪了七年。

后来王亶望甚至因为“赈灾有功”,还升迁到了浙江巡抚这一职位。

他乾隆年间的贪污奇才,不是和珅胜于和珅

但是坏事做多了,总是容易暴露。在浙江海塘工程中,有人举报有地方官员弄虚作假,中饱私囊,后乾隆又在甘肃奏报中得知甘肃并无旱灾,乾隆顿时大怒,派人严查。王亶望糊弄不过去了,只好招认,后王亶望被抄家处死。在这一案中,共抄家败300万两白银,诛杀57人,发配56人,还有不少人受到牵连,王亶望贪污一案可谓是空前绝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4 09:45:5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介绍乾隆反腐采取的措施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生了一件清朝建立以来最大的贪污案。自封疆大吏到州牧县令,被判处死刑的多达100多人,其中56名被砍掉了脑袋。这就是轰动朝野的甘肃全省官员谎报灾赈、
2023-02-13 15:11:00
清乾隆年间,社会生产力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所有人都沉溺在盛世的喜悦之中。而作为盛世之中的官员,贪污腐败并不奇怪,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乾隆四十六年,会有一场震惊天下的
2024-07-30 16:50:00
揭秘乾隆朝最大贪腐案:王亶望的“监生”贪污之路
提及乾隆在位时的贪官,不可避免地让人联想到和珅。一句广为传颂的话语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的贪污之多,其具体数额至今仍有争议。有一种说法是,当和珅被嘉庆查封家产时,折合成
2024-02-07 17:14:00
事出反常没有妖
(王亶望)清朝乾隆年间有一桩贪污案,叫做甘肃冒赈案,这个案件,在当时很有名气。当时的甘肃,有一个叫做王亶望的大臣,官职是布政使。清朝的布政使,是从二品,主要负责地方的行政和财政工
2023-10-19 14:34:00
...说:“朕于大臣官员,每多包容之处,不察于细故也。”乾隆年间的甘肃捐监冒赈案,十分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作全面腐败,无官不贪。乾隆四十六年(1871年),甘肃发生叛乱,朝廷紧急从邻
2024-04-23 19:47:00
这位贪官开创的群体贪污,在家中茅坑中捞出万两黄金
说起乾隆在位期间的贪官,人们立马想到和珅,因为有句话经常被提起,“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究竟贪污了多少银子,目前说法不一。最常见的说法是,嘉庆将其抄家后,折合银两达到了大清十
2023-06-14 11:30:00
甘肃冒赈案:清朝第一大贪污案的曝光与处理
很多人都知道和珅是清乾隆年间最大的贪官,但实际上清朝第一大贪污案却并非和珅,而是与他同年代的甘肃冒赈案,根据《清史稿》记载:“己丑,以甘肃累年冒赈。”在这桩案件中几十名官员被处死
2023-09-21 19:56:00
清朝救灾贪腐案,捐监制度的阴影
公元1774年,乾隆皇帝突然接到陕甘总督勒尔谨奏报。因甘肃地贫民穷,所以官府的仓储常常不足。一旦遭受旱灾,则地方官府无力救济。因此期望皇帝准许仿照内地办法,准许在当地实施捐监制度
2023-09-16 18:54:00
清朝最大的贪污案:赃银上千万,牵连上百官员,乾隆:没有清官了
...升职。比如下面介绍这位大贪官,可以说此件贪污案,让乾隆帝大为震惊,因为金额与牵涉范围人数甚广,乾隆帝还感叹,如果彻底彻查,是不是就没有清官了。这个大贪官就是王亶望。他就是通过
2024-06-23 21: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