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张世殊:山川映初心 将理想写在山川大地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7-08 19:08: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张世殊:山川映初心 将理想写在山川大地

张世殊(右一)调查项目地质条件。朱岩摄

西南地区高山峡谷,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无数水电水利工程在此诞生。因特殊的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给工程地质勘察带来诸多挑战,也为扎根于此的地质工作者提供了无限舞台。

在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成都院”)工作30多年的张世殊,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参与了30多个巨型、大型水电工程的勘察工作,解决了一系列水电工程地质重大技术难题,近期荣获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

山川映初心,拳拳爱国情。从一名乡村娃,到荣膺我国最高层级的地质科学奖,张世殊身上展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地质工作者的报国理想。“西南的山河,一步一步丈量过,一锤一锤敲打过,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才变得更加厚重。”在张世殊心中,拥抱地质事业,建设国之重器,服务能源安全,再平凡的事业也会变成滋养精神的沃土。

找到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大工程”和“环境艰苦”是张世殊对专业的初始认知和体验。然而,这种艰辛如同丢进深潭的石子,被张世殊面对困难时的“钝感力”消化。“可能因为我来自农村,天天爬坡上坎的,从来也没有因为艰苦打退堂鼓。再说既然选择干这个,光说辛苦没用。这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

正是这种淡然,让他能够在地质工程探索中,“沉”得下去。张世殊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官地、溪洛渡、锦屏一级、紫坪铺、双江口、科特迪瓦苏布雷等国内外30余座水电站勘察研究工作。在岷江、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留下的足迹,串联起这位地质人的职业生涯。

大地无言,勘探平洞成了张世殊的“家”。外面的世界热闹而多彩,但在这一方平洞中,张世殊酣畅地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这一“沉”,便是20年。后来,张世殊再到水电站编录钻孔岩心,基本上不用地质“三宝”之一的罗盘,就可以准确报出结构面的产状信息。渐渐地,张世殊与地质环境形成一种“默契”,而在与地质相伴的岁月中,他对这个行业的态度从最初“选择就干”的从容淡定,生长出割舍不下的情怀。

“如何提高地质工作的准确性?”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这个问题萦绕在张世殊心头。他明白,要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需要不断开拓视野,在行业的前沿中学习精进。张世殊相继取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枯燥的工作,因为求知探索的光芒变得温暖而坚定。

地质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地质条件决定了工程的可行性,而地质工作的质量则决定着工程方案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005年新春刚过,乐山马边河舟坝水电站建设如火如荼,大坝基坑已经开挖到位,即将进行坝体浇筑。然而基坑却渗水严重,施工单位抽了半个月仍然没将水抽干。前期钻探揭示坝基有断层,大坝建成后可能产生渗漏等严重后果。

工地值班的张世殊闻讯赶来,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必须认真对待。“渗水抽不干净,但人可以下去。”张世殊二话不说,挽起裤腿就下了基坑,围绕着刚开挖过的锋利岩石,用手一点点摸排。他在冷水里泡了大半天,终于摸到一大把岩屑和断层泥,兴奋地告诉大家“断层找到了!”从冰冷的河水爬上岸,张世殊冻得发抖,但也松了口气。

大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增加抽水设备。几天之后基坑中的涌水终于抽干了,一条规模不小的断层赫然在目。经过刻槽置换,大坝才浇了上去。

回想起过往经历,张世殊说:“地质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脚踏实地。”面对怎样的艰难凶险,他都始终保持着执着坚毅。

在攻坚中勇攀技术高地

有了韧劲、毅力和对地质事业的不懈追求,不断向上攀登,便是一种自觉。

溪洛渡水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工程,也是金沙江上最先启动的巨型水电站。其拱坝最大坝高285.5米,属300米级特高拱坝。

一般而言,特高拱坝建基岩体需开挖至微风化、新鲜岩体。但如此一来,坝基的开挖工作量将十分巨大,在经济上很不合理。溪洛渡高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需要在经济和安全上慎重考量,也考验一个设计院的担当与水平。张世殊与勘测设计团队,从坝区水文地质特征、坝基玄武岩复杂层内错动带渗透特性、坝基岩体结构特征等研究入手,以工程地质条件宏观判断为基础,以坝基岩体质量综合分级为依据,开创性地利用部分弱风化、弱卸荷岩体作为拱坝坝基,并科学合理地选定了溪洛渡大坝的建基面高程。

溪洛渡工程已安全运行十余载,证实了大坝坝基岩体质量评价及建基面选择的合理可靠。该套技术推广应用到世界第一高拱坝锦屏一级以及大岗山、叶巴滩、孟底沟等重大工程的勘测设计,创造了巨大的工程效益,引领了勘察技术进步。

水电工程开口线外高悬的危岩体威胁着施工人员和工程安全,之前一直是业界难点。2008年开始,张世殊依托双江口、长河坝、猴子岩、锦屏、两河口等水电工程以及汶川地震高烈度区大量崩塌危岩体的调查成果,历时7年攻关,开创性地提出了“环境边坡”概念,构建了危岩体防治处理原则,首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危岩体勘察设计治理方法体系,编制了行业技术标准,为工程防灾减灾作出重大贡献。

张世殊与团队一次次跋涉在高山峡谷,观测地貌地形,探究地质构造,从原始物料搜集,到数据整理分析,再到提出理论认识,孜孜以求、从未停歇。星光不负赶路人,张世殊在水电工程危岩体、倾倒变形体、超前地质预报、无人机辅助地质勘测、工程地质信息一体化等诸多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

时刻战斗在需要的地方

唯有攀登者,更加理解事业的内涵,理解自己的使命。

2008年5月12日午后,龙门山断裂带突然发作,撼动大地。当时,张世殊在黑水河水电站深邃的隧洞之中,与往常一样进行勘探。电站离龙门山断裂带并不远。突然间,隧洞顶部传来阵阵轰鸣,石块如雨点般疯狂坠落,整个隧洞瞬间被厚重的沙石所吞噬。光线消失,空气浑浊,逃生之路似乎被无尽的黑暗所吞噬。

“当时真的觉得逃生希望渺茫。”张世殊回忆起当时情景,一切历历在目。他们奋力向前,终于冲到了洞口。然而,洞口已被山上滑落的巨石封堵,几乎成为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在求生信念的支撑下,他们徒手挖出一条狭窄的缝隙,艰难地爬出。

这是张世殊第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还没缓过劲,他就得知特大地震导致灾区多条江河出现堰塞湖险情。一秒也没有犹豫,他主动请缨前往灾区参与抢险排险工作。

当张世殊乘坐的直升机穿越狭窄的河谷时,强烈的气流突然袭来,将飞机推向了险峻的山体。警报声尖锐地响起,机舱内一片寂静,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所幸飞机最终安全地返回了基地。

待天气好稍微转,他再次赶赴地震重灾区进行堰塞湖抢险、排险及震后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负责绵竹市绵远河一把刀堰塞湖、小岗剑堰塞湖以及岷江、涪江流域10余个高危、极高危堰塞湖地质排险调查工作。

感受过命悬一线的生死关头,仍旧愿意朝最危险的地方奔赴,在旁人看来或许是一种英雄气概,张世殊尽管也感到后怕过,但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却足以让人义无反顾。

2017年,四川茂县“6.24”叠溪镇特大山体滑坡发生后,张世殊担任成都院专家组负责人,带领专家组深入新磨村滑坡现场开展勘察,为现场救援队提供技术指导。

山川气度、云水襟怀。中国地质学会首届金罗盘奖、四川省勘察设计大师、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面对荣誉,张世殊十分谦虚:“成都院建院70多年来,很多前辈和同事在地质一线奉献一生,荣誉属于所有地质人,我唯有更加珍惜和努力。”张世殊在繁忙事务工作外,仍活跃在重要学术阵地、重大项目论证前沿,未曾一日有所懈怠。(邱云、苟景晶)

张世殊:山川映初心 将理想写在山川大地

张世殊(中)调查工程项目。朱岩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8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东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山川为证,在大地深处探寻宝藏
...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八队人宛如一位坚毅的行者,无畏山川险阻,主动担当作为,毅然肩负起探索大地奥秘的神圣使命。多次安排技术人员到实地勘查,并在黄铁矿化岩体中发现了金,但经过化验
2025-08-15 19:16:00
深耕沂蒙大地 书写生态新篇——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生态文明建设小记
...成的众多矿坑、采空区让地球有了很多“伤疤”。为了让山川清丽、林茂田肥、湖美草绿,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多年来,省地矿局七队坚持“祛疤”“复绿”“生金”一条龙矿山修
2025-06-12 11:14:00
施光海:躬行者无疆
...应的经历,在施光海口中都说得云淡风轻,“小事儿”。山川明志,大地铸魂。行走在茫茫戈壁,探寻于崇山峻岭,从青年时的意气风发,到如今的两鬓斑白,施光海20多年如一日“将论文写在祖
2024-05-17 04:49:00
...地质队驻守地质工程师回访排查万州杨花池滑坡点——给山川大地把脉问诊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王亚同“天气预报说,夜间万州有雨夹雪,我们赶在雨雪前‘回访’地灾点。”2月2日,顶着寒
2024-02-16 07:22:00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在世界屋脊走出一条初心之路
...准备后,于6月底向着“世界屋脊”出发,在地势险峻的山川高原开启了奔赴辽阔山河的踏勘选址征途。图3 青年突击队员在西藏昌都连夜开展测震选址观测台站需要建设在完整的基岩上,选址既
2023-07-28 13:05:00
...持罗盘、锤子、放大镜“地质三件宝”,行走在黔贵大地山川树林间,我不时累得气喘吁吁,更明白地质工作的艰辛不易。今年,为积极响应贵州省实施“富矿精开”战略,我所在的112地质队聚
2024-10-24 06:18:00
山东榜样|省地矿六队丁正江:把最深沉的爱献给祖国大地山川
...却是地质人的真实生活写照。他与大地拥抱,踏遍祖国的山川大地,一连数月不回家也是常事,再到家时变得胡子拉碴,让本就见面少的孩子更不敢亲近了。对家人的思念只能默默藏在心底,他告诉
2023-10-16 14:55:00
河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克服困难施工忙 助推项目“加速度”
...令霄、郭浩然,这样普通又不平凡的地质人,用脚步丈量山川大地,用奉献守护绿水青山。在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双创、双专”统一部署下,地质四队各业务部门、各职能科室、各项目组紧
2023-11-15 18:14:00
汤中立:探索地球宝藏70年
...属矿产成矿与找矿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祝贺汤中立院士从事地质工作七十周年大会上发言。长安大学第一届汤中立奖优秀学生奖公布。图为部分受表彰学生与颁奖人员合影。本报记者 张梅文/图“我
2023-11-23 07:4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鲁网10月14日讯(记者 李宇歌 孟娅琦)“恢复的怎么样?”8月1日上午9点,临沂市中心医院手足外科病房内,主任医师王加利的声音沉稳而关切
2025-10-15 10:44:00
泰安市2026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开始缴费啦!
泰保儿,听说泰安市2026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开始了?没错!2026年度居民医保缴费已正式启动。在此,“泰保儿”特别提醒大家
2025-10-15 10:44:00
全国重症肾脏病与重症血液净化安全质量管理学术论坛在济南举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颖颖 牟静萍10月11日至12日,由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济南威高肾科医院联合举办的2025年全国重症肾脏病与重症血液净化安全质量管理学术论坛在济南成功举办
2025-10-15 10:44:00
鲁网10月14日讯(记者 李宇歌 李文静)“粉碎、浸泡、过滤、旋蒸、浓缩……每一步都看似平凡无奇,但科研的惊喜往往就藏在最普通的步骤里
2025-10-15 10:45:00
台签进课堂!武汉学院教授创新做法让学生直呼“提神”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苗献芬)近日,武汉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出现了一幕别开生面的教学场景:副院长周利教授将“专属台签”引入《微观经济学》课堂
2025-10-15 10:39:00
重磅数据发布!珍爱网白皮书揭示:超六成青年陷入婚恋焦虑
在当下的都市生活中,“婚恋”已成为不少单身青年的共同话题。快节奏的工作、日益紧张的生活压力以及有限的社交圈,使得“找对象”不再只是一个生活选择
2025-10-15 10:08:00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VTE护理专业小组走进病房开展世界血栓日宣讲
10月13日是第12个世界血栓日。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认知,降低血栓发生风险,正确防栓抗栓,临沂市妇幼保健院VTE护理专业小组走进康复科
2025-10-15 10:11:00
“油气生产信息化平台(PCS)如何与生产运行精准对接?”在胜利油田鲁胜公司鲁源采油管理区“我的业务我来讲”课堂上,实习大学生商辰妍的提问
2025-10-15 10:09:00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评选出2025年数字百强市和2025年数字经济百强市
2025-10-15 07:50:00
10月24日起抚州好戏连台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钟剑桥)10月13日,2025年第七届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
2025-10-15 07:04:00
小区车库被改造成麻将馆,噪声影响居民生活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吕甜甜)近日,万载县百合水景小区居民向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反映,称该小区六栋16号车库被改造成麻将馆
2025-10-15 07:04:00
十堰广电讯(丹江口融媒记者 黄候 赵静秋)10月11日中午,在十堰丹江口市城区107路公交车上,一名男性乘客突发癫痫,司乘人员紧急开展救助
2025-10-14 18:25:00
“晴天险”之后,潍坊临朐的沂山风景区对“山东老乡”免门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近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沂山风景区发布公告,针对山东籍游客提供限时免门票政策,具体执行时间为2025年10月9日至2025年10月31日
2025-10-15 01:08:00
鲁网10月14日讯“您快帮帮我!我的信用卡被盗刷了,钱不知道怎么就没了!”一阵焦急的呼叫声打破了银行大厅的平静,一位女士脸色发白
2025-10-14 15:35:00